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地区植被覆盖及生产力变化研究
作者: 丁明军 郑林 李晓峰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Index  Vegatation  Difference  NDVI  NPP  cover  净第一性生产力NPP  Normalized  productivity  植被指数NDVI  Vegetation  气候变化  Net  植被覆盖  primary 
描述: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地区植被覆盖及生产力变化研究
鄱阳湖沙区农户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以江西省都昌县多宝乡为例
作者: 王盼盼 郑林 曹昀 徐宇阳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沙区  农户  Logistic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描述:为探讨鄱阳湖沙区农户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及其机理,以该区多宝乡238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Logistic模型从农户家庭和农户个体两方面分析了南方沙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农户行为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农户与沙山距离、风沙危害程度、农地面积以及农户个体状态是影响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显著因素。通过对鄱阳湖沙区人地关系的探讨,提出了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手段改善农户生存与生产条件,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农户生态保护意识等措施,以期正确引导农户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土地,实现农村新型、集约化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全文:为探讨鄱阳湖沙区农户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及其机理,以该区多宝乡238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Logistic模型从农户家庭和农户个体两方面分析了南方沙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农户行为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农户与沙山距离、风沙危害程度、农地面积以及农户个体状态是影响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显著因素。通过对鄱阳湖沙区人地关系的探讨,提出了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手段改善农户生存与生产条件,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农户生态保护意识等措施,以期正确引导农户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土地,实现农村新型、集约化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沙化土地植被现状及恢复措施
作者: 张聃 曹昀 郑林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沙地植物  恢复措施  鄱阳湖  沙化土地 
描述:、科学指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制约沙化土地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鄱阳湖沙化土地植被的恢复措施:(1)加强技术开发,实施综合恢复;(2)总结完善技术,实施治沙工程;(3)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引进资金;(4)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交流合作;(5)发挥自身优势,优化产业结构;(6)加强生态教育,提高保护意识。
全文:、科学指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制约沙化土地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鄱阳湖沙化土地植被的恢复措施:(1)加强技术开发,实施综合恢复;(2)总结完善技术,实施治沙工程;(3)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引进资金;(4)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交流合作;(5)发挥自身优势,优化产业结构;(6)加强生态教育,提高保护意识。
鄱阳湖与长江水沙通量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 罗小平 郑林 齐述华 顾中宇  来源:人民长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江    鄱阳湖  沙通量  特征分析 
描述:利用1956~2005年湖口水文站水、沙观测资料,分别分析了鄱阳湖和长江水沙通量的年代、年际、季节的变化规律以及水、沙通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①鄱阳湖入江水通量的年代变化明显,20世纪90年代入江水通量具有明显的递增趋势,21世纪初则呈递减趋势;而沙通量在20世纪50~90年代间有明显的递减趋势,2000年以来呈明显的递增趋势。②水沙通量的年际变幅较大,但沙通量的年际变幅远大于水通量。③水沙通量的季节变化明显,鄱阳湖入江水通量主要集中在4~9月份汛期,其径流量占全年总径流量的68%以上。由于长江水倒灌,鄱阳湖入江的沙通量与水通量变化不一致,输沙量多集中于春夏两季,特别集中于鄱阳湖与长江汛期的间隔期3~4月份。④年输沙量和年径流量相关性较低,但是枯水期至汛期前期的水沙通量变化趋势一致性较好。
全文:利用1956~2005年湖口水文站水、沙观测资料,分别分析了鄱阳湖和长江水沙通量的年代、年际、季节的变化规律以及水、沙通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①鄱阳湖入江水通量的年代变化明显,20世纪90年代入江水通量具有明显的递增趋势,21世纪初则呈递减趋势;而沙通量在20世纪50~90年代间有明显的递减趋势,2000年以来呈明显的递增趋势。②水沙通量的年际变幅较大,但沙通量的年际变幅远大于水通量。③水沙通量的季节变化明显,鄱阳湖入江水通量主要集中在4~9月份汛期,其径流量占全年总径流量的68%以上。由于长江水倒灌,鄱阳湖入江的沙通量与水通量变化不一致,输沙量多集中于春夏两季,特别集中于鄱阳湖与长江汛期的间隔期3~4月份。④年输沙量和年径流量相关性较低,但是枯水期至汛期前期的水沙通量变化趋势一致性较好。
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地区植被覆盖及生产力变化研究
作者: 丁明军 郑林 李晓峰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植被指数(NDVI)  气候变化  植被覆盖  净第一性生产力(NPP) 
描述:1 km),基于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全球变化背景下该地区均温和降水、年最大植被指数(NDVImax)以及年NPP的年际变化趋势,探讨了植被年NDVImax、NPP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
全文:1 km),基于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全球变化背景下该地区均温和降水、年最大植被指数(NDVImax)以及年NPP的年际变化趋势,探讨了植被年NDVImax、NPP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
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地区植被覆盖及生产力变化研究
作者: 丁明军 郑林 李晓峰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Index  Vegatation  Difference  NDVI  NPP  cover  净第一性生产力NPP  Normalized  productivity  植被指数NDVI  Vegetation  气候变化  Net  植被覆盖  primary 
描述: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地区植被覆盖及生产力变化研究
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及压力分析
作者: 廖富强 刘影 叶慕亚 郑林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鄱阳湖  压力  典型湿地  脆弱性 
描述:采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完整的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为0.768,属于轻度脆弱状态;在亚类指标中,生态特征脆弱状态为0.732.处于轻度脆弱状态,整体功能脆弱状态为0.868,处于微脆弱状态,社会环境脆弱状态为0.668,处于轻度脆弱状态。通过压力分析,发现影响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外部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围垦、不当的消灭血吸虫病措施、经济贫困与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亟待加强的湿地管理体制。
全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完整的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为0.768,属于轻度脆弱状态;在亚类指标中,生态特征脆弱状态为0.732.处于轻度脆弱状态,整体功能脆弱状态为0.868,处于微脆弱状态,社会环境脆弱状态为0.668,处于轻度脆弱状态。通过压力分析,发现影响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外部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围垦、不当的消灭血吸虫病措施、经济贫困与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亟待加强的湿地管理体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变
作者: 文玉钊 钟业喜 蒋梅鑫 史焱文  来源:地域研究与开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市腹地  城市等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城镇网络 
描述: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可以助推区域实现空间效益最大化。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自下而上"的城市等级及腹地划分方法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城市等级、腹地、网络3个角度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特征明显;南昌、九江周边区域空间邻近效应显著;城镇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趋向明显;南昌市对东部区域辐射能力持续偏弱;城市等级划分出现中心城市等级与行政级别"错位耦合"的现象;城市腹地划分"边界效应"明显。
全文: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可以助推区域实现空间效益最大化。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自下而上"的城市等级及腹地划分方法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城市等级、腹地、网络3个角度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特征明显;南昌、九江周边区域空间邻近效应显著;城镇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趋向明显;南昌市对东部区域辐射能力持续偏弱;城市等级划分出现中心城市等级与行政级别"错位耦合"的现象;城市腹地划分"边界效应"明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用地扩张与城市人口增长时空协调性研究
作者: 李建新 钟业喜 蒋梅鑫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扩张  人口增长  协调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城市建成区和城市人口数据,引入Getis-Ord Gi*指数,构建用地扩张-人口增长协调性系数CI,对经济区31个县域进行时空协调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及人口城镇化水平表现出同步增长趋势,2者呈显著正相关;县域间土地城镇化进程空间差异较大,表现出南快北慢的总体趋势,人口城镇化进程差异相对较小;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G值均呈高值集聚、低值分散的特征,南昌市为高值中心;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整体协调,但县域间协调性系数存在显著的非均衡性和空间差异性,CI值呈"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态势,昌九、浙赣线所组成的"┸"字型地带周围县域CI值较高,滨湖区及边缘区县域则较低.
全文: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城市建成区和城市人口数据,引入Getis-Ord Gi*指数,构建用地扩张-人口增长协调性系数CI,对经济区31个县域进行时空协调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及人口城镇化水平表现出同步增长趋势,2者呈显著正相关;县域间土地城镇化进程空间差异较大,表现出南快北慢的总体趋势,人口城镇化进程差异相对较小;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G值均呈高值集聚、低值分散的特征,南昌市为高值中心;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整体协调,但县域间协调性系数存在显著的非均衡性和空间差异性,CI值呈"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态势,昌九、浙赣线所组成的"┸"字型地带周围县域CI值较高,滨湖区及边缘区县域则较低.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交通格局演变及区域效应研究
作者: 郭泉恩 钟业喜 熊文平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空间格局  可达性  经济联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应用ArcGIS空间分析和可达性评价模型,结合SPSS、Matlab等软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998年、2008年及2020规划年为时间断面,用栅格法测算交通可达性,分析可达性格局空间演变特征。根据城市质量和时间距离,构建经济联系评价模型,回归分析预测2020年城市质量。对区域内经济总量空间集聚进行分析,并根据三个时间段的最大经济联系格局演变,分析城市间经济辐射范围和城市隶属关系变化。结果发现:区域内可达性改善明显,城市间可达性差距缩小,到2020年全区可基本实现一日交流;区域内经济总量集聚明显,且处于极化状态;由于鄱阳湖湖体的阻隔,区域内形成以南昌、九江、景德镇三大经济中心地,其他为隶属城市的经济联系格局;建议发展南昌至贵溪尤其是东乡至鹰潭段的交通,使鹰潭成为区内第四个经济中心地,实现全区均衡发展。
全文:应用ArcGIS空间分析和可达性评价模型,结合SPSS、Matlab等软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998年、2008年及2020规划年为时间断面,用栅格法测算交通可达性,分析可达性格局空间演变特征。根据城市质量和时间距离,构建经济联系评价模型,回归分析预测2020年城市质量。对区域内经济总量空间集聚进行分析,并根据三个时间段的最大经济联系格局演变,分析城市间经济辐射范围和城市隶属关系变化。结果发现:区域内可达性改善明显,城市间可达性差距缩小,到2020年全区可基本实现一日交流;区域内经济总量集聚明显,且处于极化状态;由于鄱阳湖湖体的阻隔,区域内形成以南昌、九江、景德镇三大经济中心地,其他为隶属城市的经济联系格局;建议发展南昌至贵溪尤其是东乡至鹰潭段的交通,使鹰潭成为区内第四个经济中心地,实现全区均衡发展。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