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10)
按年份分组
2016(1)
2010(1)
2009(1)
2008(1)
2004(1)
2002(2)
2000(1)
1986(1)
1984(1)
按来源分组
水生生物学报(3)
武汉植物学研究(2)
淡水渔业(1)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
江西省科学院院刊(1)
当代江西(1)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水深和基质对鄱阳湖刺苦草冬芽分布的影响
作者: 袁龙义 李伟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spinulosa)  水深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刺苦草(Vallisneria  质地类型  冬芽 
描述: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3个子湖(蚌湖、象湖和大湖池)的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 Yan)冬芽为调查对象,了解水深和基质对刺苦草冬芽在自然种群中的分布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水深的蚌湖、象湖和大湖池刺苦草冬芽平均密度分别为(179±75.5)个/m2、(97±51.3)个/m2、(41±28.33)个/m2,3个湖泊刺苦草冬芽平均生物量(干重)分别为(24.06±9.35)g/m2、(12.82±8.86)g/m2、(7.06±5.12)g/m2,这些显著性差异与生境的水深具有负相关性;同时刺苦草的冬芽主要分布在10~20cm土层内,20~30cm土层内分布最少;通过土壤质地分析发现冬芽更易在粉砂型土壤基质中形成,有机质含量高的基质对冬芽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全文: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3个子湖(蚌湖、象湖和大湖池)的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 Yan)冬芽为调查对象,了解水深和基质对刺苦草冬芽在自然种群中的分布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水深的蚌湖、象湖和大湖池刺苦草冬芽平均密度分别为(179±75.5)个/m2、(97±51.3)个/m2、(41±28.33)个/m2,3个湖泊刺苦草冬芽平均生物量(干重)分别为(24.06±9.35)g/m2、(12.82±8.86)g/m2、(7.06±5.12)g/m2,这些显著性差异与生境的水深具有负相关性;同时刺苦草的冬芽主要分布在10~20cm土层内,20~30cm土层内分布最少;通过土壤质地分析发现冬芽更易在粉砂型土壤基质中形成,有机质含量高的基质对冬芽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蚌湖和中湖池苦草冬芽的调整
作者: 熊秉红 李伟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潘阳湖自然保护区  苦草  水草  冬芽 
描述:1998年12月对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内蚌湖和中湖池苦草冬芽进行调查。苦草生活冬芽的平均长度为3.05±0.56cm,平均直径为0.84±0.14cm,平均鲜重为1.03±0.30g,平均于重为0.30±0.18g,含水量为70.62%。生活冬芽在蚌湖和中湖池的平均密度分别为15.8个/m^2和24.3个/m^2。苦草冬芽在蚌湖的分布比较均匀,在中湖池各采样点的分布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不同采样点的基质状况有关。苦草生活冬芽在基质中分布最大深度为35cm,在0-10cm土层中所占比例最大;冬芽死亡数以20-30cm土层中所占比例最大。冬芽分布深度对其以后的萌发有重要影响。
全文:1998年12月对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内蚌湖和中湖池苦草冬芽进行调查。苦草生活冬芽的平均长度为3.05±0.56cm,平均直径为0.84±0.14cm,平均鲜重为1.03±0.30g,平均于重为0.30±0.18g,含水量为70.62%。生活冬芽在蚌湖和中湖池的平均密度分别为15.8个/m^2和24.3个/m^2。苦草冬芽在蚌湖的分布比较均匀,在中湖池各采样点的分布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不同采样点的基质状况有关。苦草生活冬芽在基质中分布最大深度为35cm,在0-10cm土层中所占比例最大;冬芽死亡数以20-30cm土层中所占比例最大。冬芽分布深度对其以后的萌发有重要影响。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蚌湖和中湖池苦草冬芽的调查
作者: 熊秉红 李伟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潘阳湖自然保护区  苦草  冬芽 
描述:1998年 1 2月对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内蚌湖和中湖池苦草冬芽进行调查。苦草生活冬芽的平均长度为 3 .0 5± 0 .5 6 cm,平均直径为 0 .84± 0 .1 4cm,平均鲜重为 1 .0
全文:1998年 1 2月对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内蚌湖和中湖池苦草冬芽进行调查。苦草生活冬芽的平均长度为 3 .0 5± 0 .5 6 cm,平均直径为 0 .84± 0 .1 4cm,平均鲜重为 1 .0
特大洪水对鄱阳湖水生植物三个优势种的影响
作者: 崔心红 钟扬 李伟 陈家宽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量  优势种  洪水  鄱阳湖  密度 
描述:1998年7月─8月长江爆发了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作者选择通江湖泊鄱阳湖水生植物优势种竹叶眼子菜、苦草和苦草为材料,比较分析了这3个种在特大洪水前后生物量和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生植物的生物量
全文:1998年7月─8月长江爆发了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作者选择通江湖泊鄱阳湖水生植物优势种竹叶眼子菜、苦草和苦草为材料,比较分析了这3个种在特大洪水前后生物量和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生植物的生物量
凝聚绿色崛起的文化力量:中国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图片选登
作者: 周霖 宗欢 李伟 王群  来源:当代江西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文化  鄱阳湖  国际展览中心  国家战略  绿色  文化产业发展  生态经济区建设  优势转化  经济发展优势 
描述:11月20日至22日,为期3天的中国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在南昌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中国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以生态中国,绿色江西为主题,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经国务院批复上升为国家战略近一周年之际,展示了江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优势,对促进我省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推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全文:11月20日至22日,为期3天的中国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在南昌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中国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以生态中国,绿色江西为主题,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经国务院批复上升为国家战略近一周年之际,展示了江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优势,对促进我省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推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98年特大洪水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主要湖泊水生植被的恢复
作者: 李伟 刘贵华 熊秉红 浦云海  来源:武汉植物学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恢复  鄱阳湖  特大洪水  水生植被 
描述: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湖泊是相对独立于鄱阳湖主体湖的一个区域,是国际重要湿地.1998年的特大洪水导致湖泊中水生植物的地上部分大量毁灭.通过1999年和2001年的植被调查,并与历史资料比较,探讨了特大洪水干扰后的植被恢复动态.结果表明,1999年湖泊水生植物的种类和生物量均低于干扰前的水平;2001年物种种类已经恢复,苦草(Vallisneria spp.)和黑藻(Hydrialla verticillata)的生物量已超过干扰前的水平,但其它物种的生物量仍较低,尚处于恢复的初始阶段.据此推断,物种间恢复速度的差异主要与物种的无性繁殖方式有关.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湖泊的植被恢复不同于温带和其它亚热带的湖泊,不经历轮藻(Chara spp.)作为先锋优势种的阶段,苦草和黑藻可以作为先锋种首先在湖泊中恢复.这可能与鄱阳湖作为通江湖泊其水位频繁波动、轮藻不易定居有关.研究显示,洪水导致的水生植物生物量下降和物种数目减少只是短期现象,湖泊水生植物能在几年内恢复到干扰前的水平.
全文: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湖泊是相对独立于鄱阳湖主体湖的一个区域,是国际重要湿地.1998年的特大洪水导致湖泊中水生植物的地上部分大量毁灭.通过1999年和2001年的植被调查,并与历史资料比较,探讨了特大洪水干扰后的植被恢复动态.结果表明,1999年湖泊水生植物的种类和生物量均低于干扰前的水平;2001年物种种类已经恢复,苦草(Vallisneria spp.)和黑藻(Hydrialla verticillata)的生物量已超过干扰前的水平,但其它物种的生物量仍较低,尚处于恢复的初始阶段.据此推断,物种间恢复速度的差异主要与物种的无性繁殖方式有关.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湖泊的植被恢复不同于温带和其它亚热带的湖泊,不经历轮藻(Chara spp.)作为先锋优势种的阶段,苦草和黑藻可以作为先锋种首先在湖泊中恢复.这可能与鄱阳湖作为通江湖泊其水位频繁波动、轮藻不易定居有关.研究显示,洪水导致的水生植物生物量下降和物种数目减少只是短期现象,湖泊水生植物能在几年内恢复到干扰前的水平.
鄱阳湖具刚毛荸荠居群遗传多样性和克隆结构的初步研究
作者: 胡波 陈媛媛 李守淳 李伟  来源:武汉植物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具刚毛荸荠  克隆多样性  克隆分化  克隆空间结构  遗传结构 
描述:采用ISSR标记对鄱阳湖的2个具刚毛荸荠(Heleocharis valleculosa f.setosa)居群共1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克隆结构进行了研究。5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85个位点,其中49个为多态位点,占57.65%。具刚毛荸荠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545,Shannon信息指数I=0.2400),两居群间遗传分化很小。具刚毛荸荠的克隆多样性很高(D=0.9975),两居群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型。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具刚毛荸荠居群内遗传变异为随机分布格局。
全文:采用ISSR标记对鄱阳湖的2个具刚毛荸荠(Heleocharis valleculosa f.setosa)居群共1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克隆结构进行了研究。5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85个位点,其中49个为多态位点,占57.65%。具刚毛荸荠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545,Shannon信息指数I=0.2400),两居群间遗传分化很小。具刚毛荸荠的克隆多样性很高(D=0.9975),两居群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型。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具刚毛荸荠居群内遗传变异为随机分布格局。
鄱阳湖产银鱼的形态学资料
作者: 李伟明 陈国华 张本  来源:江西省科学院院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头长  太湖短吻银鱼  腹鳍  形态学  鄱阳湖  乔氏短吻银鱼  前上颌骨  尾鳍基部  胸鳍条  下颌骨 
描述:本文对鄱阳湖产的短吻雷根银鱼、乔氏短吻银鱼和太湖短吻银鱼的形态学资料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提出了它们的分类检索表.
全文:本文对鄱阳湖产的短吻雷根银鱼、乔氏短吻银鱼和太湖短吻银鱼的形态学资料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提出了它们的分类检索表.
枯水期鄱阳湖重点水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分布及行为特征
作者: 刘磊 胥左阳 杨雪 欧阳珊 李伟明 吴小平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江江豚  鄱阳湖  分布情况  种群数量  行为特征 
描述:于2013~2014年冬季枯水季节,先后在鄱阳湖重点水域进行了33天岸上定点观察、10天水上流动考察和9天岸上流动考察,调查了5个水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分布情况及其行为特征。结果表明:2013~2014年枯水季节,星子水域长江江豚种群估计值分别为29和37头,龙口水域分别为47和0头;2014年枯水季节,康山水域长江江豚种群估计值为80头,湖口至渚溪河口水域为206头,三山至瓢山南水域为80头。长江江豚主要集中分布在鄱阳湖的鞋山、屏峰、马鞍山、火焰山、老爷庙、梅溪嘴、康山新洲、三山、棠荫及其附近水域;江豚个体行为特征分析表明,摄食行为占75.97%,抚幼行为占7.56%、玩耍行为占8.91%、逃避行为占6.01%,休息行为占1.55%。
全文:于2013~2014年冬季枯水季节,先后在鄱阳湖重点水域进行了33天岸上定点观察、10天水上流动考察和9天岸上流动考察,调查了5个水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分布情况及其行为特征。结果表明:2013~2014年枯水季节,星子水域长江江豚种群估计值分别为29和37头,龙口水域分别为47和0头;2014年枯水季节,康山水域长江江豚种群估计值为80头,湖口至渚溪河口水域为206头,三山至瓢山南水域为80头。长江江豚主要集中分布在鄱阳湖的鞋山、屏峰、马鞍山、火焰山、老爷庙、梅溪嘴、康山新洲、三山、棠荫及其附近水域;江豚个体行为特征分析表明,摄食行为占75.97%,抚幼行为占7.56%、玩耍行为占8.91%、逃避行为占6.01%,休息行为占1.55%。
鄱阳湖银鱼产卵场的调查
作者: 陈国华 李伟明 戴年华 聂善明 张本  来源:淡水渔业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调查  银鱼  鄱阳湖  太湖  亚种  产卵场 
描述:鄱阳湖产银鱼有3种(含1亚种),即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l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n)、乔氏短吻银鱼(Neosalanx iordani wakiya et
全文:鄱阳湖产银鱼有3种(含1亚种),即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l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n)、乔氏短吻银鱼(Neosalanx iordani wakiya et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