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寄慨遥深 天成圆融:姜夔《扬州慢》解读
作者: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写作手法  感情基调  姜夔  作品赏析  《扬州慢》   
描述:淳熙三年(1176),22岁的姜夔离开汉阳沿江而下,路过扬州,写下了传唱千古的《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
全文:淳熙三年(1176),22岁的姜夔离开汉阳沿江而下,路过扬州,写下了传唱千古的《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
鄱阳湖地区鸭禽流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解析与耐药性初探
作者: 赵翔  来源:北京农学院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基因进化  鄱阳湖  家鸭  耐药 
描述:病毒,其中H10N3亚型2株,H11N3亚型2株,H12N5亚型2株,H3N2亚型5株,H3N3亚型2株,H3N6亚型8株,H3N8亚型5株,H4N6亚型8株,H5N6亚型3株,H6N1亚型1
全文:病毒,其中H10N3亚型2株,H11N3亚型2株,H12N5亚型2株,H3N2亚型5株,H3N3亚型2株,H3N6亚型8株,H3N8亚型5株,H4N6亚型8株,H5N6亚型3株,H6N1亚型1
基于Landsat数据的鄱阳湖面积动态监测及其与水位关系研究
作者: 赵辉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基于Landsat数据的鄱阳湖面积动态监测及其与水位关系研究
江西农家乐旅游空间的地域性设计研究——以鄱阳湖“渔家乐”为例
作者: 赵玲艺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域性设计  鄱阳湖  农家乐  旅游空间 
描述:“农家乐”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人们视野,历经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成为了中国旅游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前景光明,但区域发展状况不均衡,有经营成功者,更有失败或停滞不前者。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本文以鄱阳湖渔家乐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方面探寻该地渔家乐的特色资源;其次,通过实地调查法剖析渔家乐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次,深入解读地域性设计理论,运用新地域主义理论总结地域性设计特点;最终探索出地域性设计应遵从的原则和地域性设计方法,并结合鄱阳湖地区实情加以论述。本文希望通过地域性设计使鄱阳湖农家乐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引领中国农家乐走向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全文:“农家乐”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人们视野,历经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成为了中国旅游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前景光明,但区域发展状况不均衡,有经营成功者,更有失败或停滞不前者。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本文以鄱阳湖渔家乐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方面探寻该地渔家乐的特色资源;其次,通过实地调查法剖析渔家乐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次,深入解读地域性设计理论,运用新地域主义理论总结地域性设计特点;最终探索出地域性设计应遵从的原则和地域性设计方法,并结合鄱阳湖地区实情加以论述。本文希望通过地域性设计使鄱阳湖农家乐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引领中国农家乐走向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鄱阳湖HJ卫星CCD水色遥感大气校正比较研究
作者: 赵越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QUAC  1A/1B卫星  HJ  COST  水色遥感  大气校正  FLAASH  6S 
描述:HJ-1A/1B卫星CCD1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在内陆湖泊水质遥感定量监测方面有很大潜力,大气校正是制约其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以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为研究区域,结合2009
全文:HJ-1A/1B卫星CCD1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在内陆湖泊水质遥感定量监测方面有很大潜力,大气校正是制约其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以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为研究区域,结合200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战略空间规划
作者: 赵力昌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空间规划  生态经济区  土地利用 
描述: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代人类生在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不合理将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有重要制约作用。因此,利用战略空间规划的理论,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的结构与布局,将对该地区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战略定位,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并对其土地利用布局进行了优化。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规划背景的研究。主要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自然资源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和土地资源状况等三方面来着手研究。 第二部分是土地利用目标研究。主要是从城镇化发展、新型的工业化、旅游业发展、生态农业发展、林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水利设施用地发展、交通用地发展的土地利用目标来制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利用目标。 第三部分是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确定。包括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增量控制目标的确定、集约节约控制目标的确定。 第四部分是土地利用供需平衡分析。主要是从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土地供给量预测和土地供需平衡三方面来研究。 第五部分是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优化。包括土地结构优化的原则、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目标、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第六部分是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包括城镇空间配置、农村空间配置、生态空间配置、通道空间配置和空间管理。 第七部分是战略空间规划保障措施。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的重点。
全文: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代人类生在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不合理将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有重要制约作用。因此,利用战略空间规划的理论,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的结构与布局,将对该地区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战略定位,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并对其土地利用布局进行了优化。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规划背景的研究。主要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自然资源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和土地资源状况等三方面来着手研究。 第二部分是土地利用目标研究。主要是从城镇化发展、新型的工业化、旅游业发展、生态农业发展、林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水利设施用地发展、交通用地发展的土地利用目标来制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利用目标。 第三部分是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确定。包括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增量控制目标的确定、集约节约控制目标的确定。 第四部分是土地利用供需平衡分析。主要是从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土地供给量预测和土地供需平衡三方面来研究。 第五部分是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优化。包括土地结构优化的原则、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目标、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第六部分是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包括城镇空间配置、农村空间配置、生态空间配置、通道空间配置和空间管理。 第七部分是战略空间规划保障措施。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的重点。
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作者: 赵丽霞  来源:江西理工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GIS  二次开发  防汛抗洪  鄱阳湖地区 
描述:鄱阳湖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不仅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中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然而鄱阳湖地区又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每年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惨重,特别是随着湖区经济发展与人口增多,洪灾所造成的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减少洪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必要开展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GIS和防汛抗洪系统的基础理论;其次,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GIS进行设计,包括系统设计原则、系统结构设计、功能设计、应用模型设计、系统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的选择、系统软硬件环境的选择等,其中,应用模型设计包括洪水预报模型、洪灾损失模型和防洪避难最佳路径选择模型,并阐述了GIS在这些相关模型中的应用;然后对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GIS的数据库进行设计与建立,包括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关联及数据库的配置方案与建立流程;最后以ArcGIS二次开发理论为基础,在Visual Studio 2005集成开发环境下,以ArcGIS Engine作为开发平台,采用C#...
全文:鄱阳湖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不仅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中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然而鄱阳湖地区又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每年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惨重,特别是随着湖区经济发展与人口增多,洪灾所造成的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减少洪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必要开展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GIS和防汛抗洪系统的基础理论;其次,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GIS进行设计,包括系统设计原则、系统结构设计、功能设计、应用模型设计、系统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的选择、系统软硬件环境的选择等,其中,应用模型设计包括洪水预报模型、洪灾损失模型和防洪避难最佳路径选择模型,并阐述了GIS在这些相关模型中的应用;然后对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GIS的数据库进行设计与建立,包括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关联及数据库的配置方案与建立流程;最后以ArcGIS二次开发理论为基础,在Visual Studio 2005集成开发环境下,以ArcGIS Engine作为开发平台,采用C#...
鄱阳湖湿地植物--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水文过程变化的响应
作者: 赵安娜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植被  TWINSPAN  鄱阳湖  水文过程  多样性指数  DGGE 
描述:鄱阳湖湿地的影响提供依据,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主要结果如下:(1)水文过程对于鄱阳湖湿地的植被分布的影响分为水分梯度下的和不同水位两个方向。首先从土壤水分梯度来看,84种样方在TWINSPAN和DCA相结合
全文:鄱阳湖湿地的影响提供依据,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主要结果如下:(1)水文过程对于鄱阳湖湿地的植被分布的影响分为水分梯度下的和不同水位两个方向。首先从土壤水分梯度来看,84种样方在TWINSPAN和DCA相结合
鄱阳湖湿地植物--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水文过程变化的响应
作者: 赵安娜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植被  TWINSPAN  鄱阳湖  水文过程  多样性指数  DGGE 
描述:鄱阳湖湿地的影响提供依据,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主要结果如下:(1)水文过程对于鄱阳湖湿地的植被分布的影响分为水分梯度下的和不同水位两个方向。首先从土壤水分梯度来看,84种样方在TWINSPAN和DCA相结合
全文:鄱阳湖湿地的影响提供依据,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主要结果如下:(1)水文过程对于鄱阳湖湿地的植被分布的影响分为水分梯度下的和不同水位两个方向。首先从土壤水分梯度来看,84种样方在TWINSPAN和DCA相结合
从石钟山石窟看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
作者: 赵志琴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吒力教  佛教密宗  白族文化  石钟山石窟  大理地区  本土化 
描述:剑川石钟山石窟名冠南天,开凿于1000多年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它以宗教、皇室活动、社会世俗、中外文化交流、生殖崇拜等造像内容和精细、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云南历史上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资料。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传入云南大理地区,与当地的土著宗教从斗争到适应,并吸收融合了儒学思想、道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等多种文化养分,最终形成了密宗新教派——阿吒力教。由于得到皇室及贵族的支持,阿吒力教曾一度登上南诏、大理国时期“国教”的宝座,对大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剑川石钟山石窟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本土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阿吒力教的集大成者。 本文以石钟山石窟的造像及其反映的文化为基点,参考其他的著作、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等方法,对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现象试做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论文总体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的概况,指出它是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集大成者。第二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由印度传入云南大理地区。第三部分,论述佛教密宗传入大理地区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背景。第四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进程。第五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所体现的密宗本土化。第六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对白族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全文:剑川石钟山石窟名冠南天,开凿于1000多年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它以宗教、皇室活动、社会世俗、中外文化交流、生殖崇拜等造像内容和精细、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云南历史上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资料。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传入云南大理地区,与当地的土著宗教从斗争到适应,并吸收融合了儒学思想、道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等多种文化养分,最终形成了密宗新教派——阿吒力教。由于得到皇室及贵族的支持,阿吒力教曾一度登上南诏、大理国时期“国教”的宝座,对大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剑川石钟山石窟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本土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阿吒力教的集大成者。 本文以石钟山石窟的造像及其反映的文化为基点,参考其他的著作、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等方法,对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现象试做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论文总体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的概况,指出它是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集大成者。第二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由印度传入云南大理地区。第三部分,论述佛教密宗传入大理地区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背景。第四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进程。第五部分,论述石钟山石窟所体现的密宗本土化。第六部分,论述佛教密宗对白族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