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5)
按年份分组
2016(1)
2014(4)
按来源分组
江西水利科技(4)
生态学报(1)
相关搜索词
浅谈低枯水位对鄱阳湖湿地和候鸟的影响
作者: 钟正 吴瑶 段明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低枯水位  鄱阳湖  保护对策 
描述:近年来,鄱阳湖连续多年低枯水位并呈常态化趋势已经影响了湿地植被与越冬候鸟,进而影响了鄱阳湖的湿地生态系统.本文从水资源、植被状况、越冬候鸟三个方面分析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提出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鄱阳湖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全文:近年来,鄱阳湖连续多年低枯水位并呈常态化趋势已经影响了湿地植被与越冬候鸟,进而影响了鄱阳湖的湿地生态系统.本文从水资源、植被状况、越冬候鸟三个方面分析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提出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鄱阳湖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浅谈低枯水位对鄱阳湖湿地和候鸟的影响
作者: 钟正 吴瑶 段明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低枯水位  鄱阳湖  保护对策 
描述:近年来,鄱阳湖连续多年低枯水位并呈常态化趋势已经影响了湿地植被与越冬候鸟,进而影响了鄱阳湖的湿地生态系统.本文从水资源、植被状况、越冬候鸟三个方面分析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提出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鄱阳湖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全文:近年来,鄱阳湖连续多年低枯水位并呈常态化趋势已经影响了湿地植被与越冬候鸟,进而影响了鄱阳湖的湿地生态系统.本文从水资源、植被状况、越冬候鸟三个方面分析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提出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鄱阳湖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引江济太”工程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启示
作者: 吴瑶 段智芳 吴培军 钟正 段明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一湖清水  水资源调控  引江济太  枯水常态化  鄱阳湖水利枢纽 
描述:为更好的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各项工作,通过对太湖流域"引江济太"工程实地考察学习,总结了该工程改善太湖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带来启示,并进一步阐明了工程建设的科学意义和必要性,为更好的开展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全文:为更好的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各项工作,通过对太湖流域"引江济太"工程实地考察学习,总结了该工程改善太湖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带来启示,并进一步阐明了工程建设的科学意义和必要性,为更好的开展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于鄱阳湖水利枢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些思考
作者: 李海辉 段明 钟正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鄱阳湖  水利枢纽工程 
描述:本文简述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鄱阳湖湖区水生态、水环境、湿地植被与候鸟的影响评价内容,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需要开展的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内容提出了建议,以期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论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及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全文:本文简述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鄱阳湖湖区水生态、水环境、湿地植被与候鸟的影响评价内容,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需要开展的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内容提出了建议,以期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论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及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作者: 刘宝贵 刘霞 吴瑶 钟正 陈宇炜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浮游甲壳动物  鄱阳湖  时空分布  水文 
描述: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具有“丰水为湖,枯水为河”的独特特点。为探讨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的特征,于2009年全年采集其不同季节、不同水位期的浮游甲壳动物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总体与河流浮游甲壳群落具有相似性。无节幼体、象鼻溞、剑水蚤等河流优势类群在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中占优势;而哲水蚤和溞属仅在低水位季节占优势,枝角类丰度仅在高温、高水位、流速缓的季节高过桡足类。丰水期浮游甲壳动物平均丰度和生物量远远高于枯水期,可达枯水期的50倍,差异极其显著(P<0.01)。温度和水位变化引起的环境因子改变是导致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发生季节演替的主要原因;而营养盐对浮游甲壳动物的影响并不显著。空间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构成明显不同,年均丰度最高和最低的点均出现在河口地区。因此:对于换水周期短,水交换速率快的水体,应该充分考虑水文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全文: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具有“丰水为湖,枯水为河”的独特特点。为探讨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的特征,于2009年全年采集其不同季节、不同水位期的浮游甲壳动物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总体与河流浮游甲壳群落具有相似性。无节幼体、象鼻溞、剑水蚤等河流优势类群在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中占优势;而哲水蚤和溞属仅在低水位季节占优势,枝角类丰度仅在高温、高水位、流速缓的季节高过桡足类。丰水期浮游甲壳动物平均丰度和生物量远远高于枯水期,可达枯水期的50倍,差异极其显著(P<0.01)。温度和水位变化引起的环境因子改变是导致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发生季节演替的主要原因;而营养盐对浮游甲壳动物的影响并不显著。空间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构成明显不同,年均丰度最高和最低的点均出现在河口地区。因此:对于换水周期短,水交换速率快的水体,应该充分考虑水文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