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9)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9)
按年份分组
2016(3)
2015(1)
2014(1)
2013(3)
2012(1)
按来源分组
植物学报(2)
中国沙漠(1)
地理研究(1)
环境科学与技术(1)
生态学报(1)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现代农业科技(1)
环境科学学报(1)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流域植被总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驱动因子分析
作者: 姚炳楠 陈报章 车明亮  来源:植物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相关性分析  植被总初级生产力  鄱阳湖流域  时空分布 
描述: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GPP的年总量变化介于88–2 493 g C·m–2·a–1之间,平均值为1 361 g C·m–2·a–1;GPP年总量最小值出现在2002年,最大值出现在
全文: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GPP的年总量变化介于88–2 493 g C·m–2·a–1之间,平均值为1 361 g C·m–2·a–1;GPP年总量最小值出现在2002年,最大值出现在
鄱阳湖流域植被总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驱动因子分析
作者: 姚炳楠 陈报章 车明亮  来源:植物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相关性分析  植被总初级生产力  鄱阳湖流域  时空分布 
描述: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GPP的年总量变化介于88–2 493 g C·m–2·a–1之间,平均值为1 361 g C·m–2·a–1;GPP年总量最小值出现在2002年,最大值出现在
全文: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GPP的年总量变化介于88–2 493 g C·m–2·a–1之间,平均值为1 361 g C·m–2·a–1;GPP年总量最小值出现在2002年,最大值出现在
鄱阳湖浮游植物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王艺兵 侯泽英 叶碧碧 曹晶 储昭升 曾清如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湖关系  时空分布  悬浮物  浮游植物 
描述:次调查平均生物量最高的为硅藻门(蓝藻门藻细胞密度最高),生物量为0.29 mg·L-1,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28%,是鄱阳湖的优势藻门;其次分别为隐藻门、甲藻门和绿藻门,分别占26%、21%和17
全文:次调查平均生物量最高的为硅藻门(蓝藻门藻细胞密度最高),生物量为0.29 mg·L-1,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28%,是鄱阳湖的优势藻门;其次分别为隐藻门、甲藻门和绿藻门,分别占26%、21%和17
基于MODIS影像估算鄱阳湖泥沙浓度及其时空变化
作者: 刘德坤 齐述华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悬浮泥沙浓度  时空分布  MODIS 
描述:悬浮泥沙浓度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估算其泥沙浓度及获得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信息对于保护与管理湖泊生态系统是有利的。该研究以鄱阳湖区域为例,利用MODIS遥感影像,并结合反演模型对鄱阳湖区域的悬浮泥沙浓度进行反演。结果显示:2010年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呈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
全文:悬浮泥沙浓度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估算其泥沙浓度及获得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信息对于保护与管理湖泊生态系统是有利的。该研究以鄱阳湖区域为例,利用MODIS遥感影像,并结合反演模型对鄱阳湖区域的悬浮泥沙浓度进行反演。结果显示:2010年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呈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
鄱阳湖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特征
作者: 胡春华 张培 曾思苗 周文斌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不同形态氮  时空分布 
描述:水体总氮含量年平均值是1. 50 mg/L,硝酸盐氮含量平均值为0. 84 mg/L,氨氮含量年平均值是0. 37 mg/L,丰水期不同形态氮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枯水期;在空间分布上,枯水期硝酸盐氮、氨氮主航道
全文:水体总氮含量年平均值是1. 50 mg/L,硝酸盐氮含量平均值为0. 84 mg/L,氨氮含量年平均值是0. 37 mg/L,丰水期不同形态氮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枯水期;在空间分布上,枯水期硝酸盐氮、氨氮主航道
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作者: 刘宝贵 刘霞 吴瑶 钟正 陈宇炜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浮游甲壳动物  鄱阳湖  时空分布  水文 
描述: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具有“丰水为湖,枯水为河”的独特特点。为探讨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的特征,于2009年全年采集其不同季节、不同水位期的浮游甲壳动物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总体与河流浮游甲壳群落具有相似性。无节幼体、象鼻溞、剑水蚤等河流优势类群在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中占优势;而哲水蚤和溞属仅在低水位季节占优势,枝角类丰度仅在高温、高水位、流速缓的季节高过桡足类。丰水期浮游甲壳动物平均丰度和生物量远远高于枯水期,可达枯水期的50倍,差异极其显著(P<0.01)。温度和水位变化引起的环境因子改变是导致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发生季节演替的主要原因;而营养盐对浮游甲壳动物的影响并不显著。空间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构成明显不同,年均丰度最高和最低的点均出现在河口地区。因此:对于换水周期短,水交换速率快的水体,应该充分考虑水文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全文: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具有“丰水为湖,枯水为河”的独特特点。为探讨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的特征,于2009年全年采集其不同季节、不同水位期的浮游甲壳动物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总体与河流浮游甲壳群落具有相似性。无节幼体、象鼻溞、剑水蚤等河流优势类群在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中占优势;而哲水蚤和溞属仅在低水位季节占优势,枝角类丰度仅在高温、高水位、流速缓的季节高过桡足类。丰水期浮游甲壳动物平均丰度和生物量远远高于枯水期,可达枯水期的50倍,差异极其显著(P<0.01)。温度和水位变化引起的环境因子改变是导致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发生季节演替的主要原因;而营养盐对浮游甲壳动物的影响并不显著。空间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构成明显不同,年均丰度最高和最低的点均出现在河口地区。因此:对于换水周期短,水交换速率快的水体,应该充分考虑水文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拟简
作者: 方玉杰 万金保 孙善磊 罗定贵 陈春丽  来源:环境科学与技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SWAT  土壤侵蚀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时空分布  校准与验证 
描述:在Arc Gis 10.0平台下,构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小流域土壤侵蚀SWAT模型。利用潭口和渡峰坑水文站的逐日径流、泥沙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准及验证,并分析了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特征。模型适用性评价结果(月径流:0.886 2≤R2≤0.967 6,0.81≤NSE≤0.87;月泥沙:0.837 4≤R2≤0.911,0.68≤NSE≤0.76)显示了良好的精度,表明建立的Arc SWAT2009模型适宜研究区的土壤侵蚀模拟。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特征显示,1983-2012年汛期(4-8月)土壤侵蚀为全年的83.2%,说明强降雨是形成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其中,87.3%的研究区面积处于微度或轻度侵蚀级别;且农业发达和城镇密集的地区土壤侵蚀强度较高,其侵蚀模数居前两位,表明人为活动可能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因子之一。
全文:在Arc Gis 10.0平台下,构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小流域土壤侵蚀SWAT模型。利用潭口和渡峰坑水文站的逐日径流、泥沙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准及验证,并分析了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特征。模型适用性评价结果(月径流:0.886 2≤R2≤0.967 6,0.81≤NSE≤0.87;月泥沙:0.837 4≤R2≤0.911,0.68≤NSE≤0.76)显示了良好的精度,表明建立的Arc SWAT2009模型适宜研究区的土壤侵蚀模拟。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特征显示,1983-2012年汛期(4-8月)土壤侵蚀为全年的83.2%,说明强降雨是形成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其中,87.3%的研究区面积处于微度或轻度侵蚀级别;且农业发达和城镇密集的地区土壤侵蚀强度较高,其侵蚀模数居前两位,表明人为活动可能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因子之一。
基于MOD16产品的鄱阳湖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
作者: 吴桂平 刘元波 赵晓松 叶春  来源:地理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MOD16  土地利用类型  鄱阳湖流域  地表蒸散量  时空分布 
描述:基于MOD16遥感数据集,统计分析了鄱阳湖流域2000-2010年地表蒸散量的年际和年内时空变化状况,探讨了不同地表类型下蒸散量的差异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MOD16产品的精度能够满足鄱阳湖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的要求;②流域内平均蒸散量的年际波动较大,以2003年、2007年尤为突出,分别超出多年平均值49.28 mm和46.71 mm。ET空间格局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规律,尤其在高植被覆盖区蒸散量较大;③年内蒸散量呈单峰型分布,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地表蒸散主要集中在5-9月份,最高值出现在7月;④土地利用特点基本影响着流域蒸散量的分布状况。蒸散强度大小按地表类型排序依次为林地>草地>农田>裸地>城镇。研究结果对鄱阳湖流域旱涝灾害成因分析、生态需水量研究等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意义。
全文:基于MOD16遥感数据集,统计分析了鄱阳湖流域2000-2010年地表蒸散量的年际和年内时空变化状况,探讨了不同地表类型下蒸散量的差异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MOD16产品的精度能够满足鄱阳湖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的要求;②流域内平均蒸散量的年际波动较大,以2003年、2007年尤为突出,分别超出多年平均值49.28 mm和46.71 mm。ET空间格局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规律,尤其在高植被覆盖区蒸散量较大;③年内蒸散量呈单峰型分布,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地表蒸散主要集中在5-9月份,最高值出现在7月;④土地利用特点基本影响着流域蒸散量的分布状况。蒸散强度大小按地表类型排序依次为林地>草地>农田>裸地>城镇。研究结果对鄱阳湖流域旱涝灾害成因分析、生态需水量研究等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意义。
近50年环青海湖高寒地区和环鄱阳湖湿润地区潜在蒸散变化比较分析
作者: 王文玉 杨沈斌 张强 吕开龙 孙翔宇 肖雯 胡勇  来源:中国沙漠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潜在蒸散  青海湖  鄱阳湖  Penman  Monteith公式  时空分布 
描述:特征差异。结果表明:近50年来,环鄱阳湖地区潜在蒸散年总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倾向率达到-2.2mm.a-1,环青海湖地区潜在蒸散年总量未呈现明显的变化特征,倾向率为-0.02mm.a-1;两地
全文:特征差异。结果表明:近50年来,环鄱阳湖地区潜在蒸散年总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倾向率达到-2.2mm.a-1,环青海湖地区潜在蒸散年总量未呈现明显的变化特征,倾向率为-0.02mm.a-1;两地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