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生态区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碳汇效应与固碳潜力的影响
作者: 冀建华 刘秀梅 侯红乾 刘益仁 李祖章 刘光荣 李絮花 罗奇祥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固碳潜力  鄱阳湖生态区  长期施肥  水稻土 
描述:在施肥条件下确定平衡状态时,土壤有机碳含量水平对于正确评价土壤的固碳潜力和制定合理的有机物质分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前人研究的江西省有机碳储量数据并采用Jenny模型对长期不同施肥下有机碳动态数据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区有机碳储量占全省的46%,以鹰潭地区最高,九江地区最低。施肥明显增强了土壤的碳汇作用,单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70F+30M、50F+50M、30F+70M、NPKM、NPK+S、NPK+P和NPK+C)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施化肥处理,以南昌县的30F+70M、进贤县的NPKM和余江县的NPK+P处理最高,其平衡时有机碳含量和固碳潜力分别较施化肥处理提高了30.61%和61.15%、30.17%和54.96%、38.26%和74.79%。因此,提高鄱阳湖生态区农田有机碳密度和固碳潜力最有效方法是有机无机肥配施,其配施方式以猪粪配施化肥相对最好,配施比例以70%有机肥配施30%化肥为宜。
全文:在施肥条件下确定平衡状态时,土壤有机碳含量水平对于正确评价土壤的固碳潜力和制定合理的有机物质分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前人研究的江西省有机碳储量数据并采用Jenny模型对长期不同施肥下有机碳动态数据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区有机碳储量占全省的46%,以鹰潭地区最高,九江地区最低。施肥明显增强了土壤的碳汇作用,单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70F+30M、50F+50M、30F+70M、NPKM、NPK+S、NPK+P和NPK+C)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施化肥处理,以南昌县的30F+70M、进贤县的NPKM和余江县的NPK+P处理最高,其平衡时有机碳含量和固碳潜力分别较施化肥处理提高了30.61%和61.15%、30.17%和54.96%、38.26%和74.79%。因此,提高鄱阳湖生态区农田有机碳密度和固碳潜力最有效方法是有机无机肥配施,其配施方式以猪粪配施化肥相对最好,配施比例以70%有机肥配施30%化肥为宜。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
作者: 蔡海生 朱德海 张学玲 赵小敏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描述:为了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获取1985、1995、2005年3个年份的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计算出相应年份的生态承载力,分析其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异情况,并结合生态盈亏情况和生态协调情况,对保护区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较稳定,变化主要集中在草地(增加了15.22%)、水域(增加了7.05%)和未利用地(减少了18.19%);人均生态承载力在不断提高,3个年份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8284、0.8568、1.0534hm2。其中,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较高的吴城镇、铁河乡、昌邑乡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三角乡、沙湖乡处于生态持平,其他乡镇处于生态赤字。整体上,保护区东南面生态承载力较好,西北面生态承载力较弱,整个保护区生态协调度为1.414,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全文:为了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获取1985、1995、2005年3个年份的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计算出相应年份的生态承载力,分析其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异情况,并结合生态盈亏情况和生态协调情况,对保护区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较稳定,变化主要集中在草地(增加了15.22%)、水域(增加了7.05%)和未利用地(减少了18.19%);人均生态承载力在不断提高,3个年份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8284、0.8568、1.0534hm2。其中,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较高的吴城镇、铁河乡、昌邑乡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三角乡、沙湖乡处于生态持平,其他乡镇处于生态赤字。整体上,保护区东南面生态承载力较好,西北面生态承载力较弱,整个保护区生态协调度为1.414,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鄱阳湖银鱼多样性及其时空格局
作者: 王忠锁 陈明华 吕偲 许崇任 雷光春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空间格局  长江  银鱼  鄱阳湖 
描述:采用专门设计的银鱼拖网系统地调查了鄱阳湖银鱼夏季索饵期和春季产卵期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鄱阳湖银鱼物种多样性低、空间分布不均匀;3种银鱼的相对丰度差异悬殊,小型物种寡齿新银鱼相对丰度最高(71.5%),体型中等的太湖新银鱼次之(25.6%),而体型较大的短吻间银鱼相对丰度最低(2.9%).春季银鱼空间分布不均匀,南部受保护区域丰富度(R)高于北部受干扰生境;产卵场分布格局种间差异显著:2种新银鱼南北都有分布,寡齿新银鱼分布最广(发生率IO=70.0%),太湖新银鱼次之(IO=55.0%),而短吻间银鱼仅见于南部水域(IO=30.0%).夏季银鱼分布广泛,种间分布格局相近,彼此相关显著.表明鄱阳湖银鱼区系多样性结构与其产卵场分布格局和状况相关,而受夏季银鱼索饵场空间布局影响不大.以物种多样性参数为变量的聚类分析将40个调查样点聚为6类,其中3类生境对银鱼区系稳定贡献显著,应受到优先保护.
全文:采用专门设计的银鱼拖网系统地调查了鄱阳湖银鱼夏季索饵期和春季产卵期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鄱阳湖银鱼物种多样性低、空间分布不均匀;3种银鱼的相对丰度差异悬殊,小型物种寡齿新银鱼相对丰度最高(71.5%),体型中等的太湖新银鱼次之(25.6%),而体型较大的短吻间银鱼相对丰度最低(2.9%).春季银鱼空间分布不均匀,南部受保护区域丰富度(R)高于北部受干扰生境;产卵场分布格局种间差异显著:2种新银鱼南北都有分布,寡齿新银鱼分布最广(发生率IO=70.0%),太湖新银鱼次之(IO=55.0%),而短吻间银鱼仅见于南部水域(IO=30.0%).夏季银鱼分布广泛,种间分布格局相近,彼此相关显著.表明鄱阳湖银鱼区系多样性结构与其产卵场分布格局和状况相关,而受夏季银鱼索饵场空间布局影响不大.以物种多样性参数为变量的聚类分析将40个调查样点聚为6类,其中3类生境对银鱼区系稳定贡献显著,应受到优先保护.
关于井冈山主动对接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 李奎联 王井华  来源:老区建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井冈山市  调查  经济区建设  《规划》  对接  经济社会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十一届全国人大 
描述: 从井冈山市以往的发展历程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实际出发,结合近期调查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要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须适时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尽快实现与
全文: 从井冈山市以往的发展历程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实际出发,结合近期调查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要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须适时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尽快实现与
评价我国鄱阳湖流域森林生态系统碳动态对植树造林与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作者: 周蕾 王绍强 居为民 熊喆 Georg KINDERMANN 陈镜明 石浩  来源: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碳平衡  植树造林  气候变化  区域气候模式  InTEC模型 
描述:估算了鄱阳湖流域1981—2050年碳收支情况。1981—2000年,年NPP的快速增加主要归因于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森林土壤有机碳(0-30cm)在植树造林初期每年降低1%。同时该地区森林在过去20
全文:估算了鄱阳湖流域1981—2050年碳收支情况。1981—2000年,年NPP的快速增加主要归因于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森林土壤有机碳(0-30cm)在植树造林初期每年降低1%。同时该地区森林在过去20
基于Landsat TM和ENVISAT ASAR数据的鄱阳湖湿地植被生物量的反演
作者: 王庆 廖静娟  来源: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量  后向散射系数  散射模型  植被指数  湿地 
描述: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生物量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由于光学遥感对植被垂直分布探测的局限,使得植被指数反映生物量变化的灵敏度下降。利用C波段SAR反演生物量时,对于低中等生物量,含水量高的湿地地表的后向散射对总雷达后向散射的影响会在雷达图像上出现类似光学遥感中异物同谱的现象。本文用光学遥感中NDVI、RVI和DVI三种植被指数对生物量变化的敏感性,利用改进的MIM-ICS模型,对湿地植被各散射分量进行模拟分析,建立符合湿地植被类型的各散射分量模拟数据库,以LandsatTM和Envisat ASAR交替极化数据为基础,选择植被指数DVI=0.45为阈值,将湿地植被分割为低叶片密度植被区和高叶片密度植被区,分别应用统计回归模型和半经验微波散射模型,对两个区域植被生物量进行反演。最后,得到整个鄱阳湖湿地生物量为2.1×109kg。研究表明,对于生物量动态范围较大的地区,采用光学和雷达遥感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湿地植被生物量反演的精度,克服光学遥感探测植被垂直分布能力有限和雷达遥感受背景影响大的不足。
全文: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生物量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由于光学遥感对植被垂直分布探测的局限,使得植被指数反映生物量变化的灵敏度下降。利用C波段SAR反演生物量时,对于低中等生物量,含水量高的湿地地表的后向散射对总雷达后向散射的影响会在雷达图像上出现类似光学遥感中异物同谱的现象。本文用光学遥感中NDVI、RVI和DVI三种植被指数对生物量变化的敏感性,利用改进的MIM-ICS模型,对湿地植被各散射分量进行模拟分析,建立符合湿地植被类型的各散射分量模拟数据库,以LandsatTM和Envisat ASAR交替极化数据为基础,选择植被指数DVI=0.45为阈值,将湿地植被分割为低叶片密度植被区和高叶片密度植被区,分别应用统计回归模型和半经验微波散射模型,对两个区域植被生物量进行反演。最后,得到整个鄱阳湖湿地生物量为2.1×109kg。研究表明,对于生物量动态范围较大的地区,采用光学和雷达遥感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湿地植被生物量反演的精度,克服光学遥感探测植被垂直分布能力有限和雷达遥感受背景影响大的不足。
鄱阳湖湿地典型草洲主要植物种群在5 个资源环境梯度上的生态位特征
作者: 段后浪 赵安 姚忠  来源: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典型湿地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植物种群 
描述:基于鄱阳湖典型湿地恒湖农场茶叶港草洲19个样地(5 m×5 m)95个样方(11 m)实地调查得到的10种主要植物和高程、土壤pH值、电导率、含水量、有机质含量5个资源环境数据,采用
全文:基于鄱阳湖典型湿地恒湖农场茶叶港草洲19个样地(5 m×5 m)95个样方(11 m)实地调查得到的10种主要植物和高程、土壤pH值、电导率、含水量、有机质含量5个资源环境数据,采用
基于Landsat TM和ENVISAT ASAR数据的鄱阳湖湿地植被生物量的反演
作者: 王庆 廖静娟  来源: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量  后向散射系数  散射模型  植被指数  湿地 
描述: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生物量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由于光学遥感对植被垂直分布探测的局限,使得植被指数反映生物量变化的灵敏度下降。利用C波段SAR反演生物量时,对于低中等生物量,含水量高的湿地地表的后向散射对总雷达后向散射的影响会在雷达图像上出现类似光学遥感中异物同谱的现象。本文用光学遥感中NDVI、RVI和DVI三种植被指数对生物量变化的敏感性,利用改进的MIM-ICS模型,对湿地植被各散射分量进行模拟分析,建立符合湿地植被类型的各散射分量模拟数据库,以LandsatTM和Envisat ASAR交替极化数据为基础,选择植被指数DVI=0.45为阈值,将湿地植被分割为低叶片密度植被区和高叶片密度植被区,分别应用统计回归模型和半经验微波散射模型,对两个区域植被生物量进行反演。最后,得到整个鄱阳湖湿地生物量为2.1×109kg。研究表明,对于生物量动态范围较大的地区,采用光学和雷达遥感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湿地植被生物量反演的精度,克服光学遥感探测植被垂直分布能力有限和雷达遥感受背景影响大的不足。
全文: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生物量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由于光学遥感对植被垂直分布探测的局限,使得植被指数反映生物量变化的灵敏度下降。利用C波段SAR反演生物量时,对于低中等生物量,含水量高的湿地地表的后向散射对总雷达后向散射的影响会在雷达图像上出现类似光学遥感中异物同谱的现象。本文用光学遥感中NDVI、RVI和DVI三种植被指数对生物量变化的敏感性,利用改进的MIM-ICS模型,对湿地植被各散射分量进行模拟分析,建立符合湿地植被类型的各散射分量模拟数据库,以LandsatTM和Envisat ASAR交替极化数据为基础,选择植被指数DVI=0.45为阈值,将湿地植被分割为低叶片密度植被区和高叶片密度植被区,分别应用统计回归模型和半经验微波散射模型,对两个区域植被生物量进行反演。最后,得到整个鄱阳湖湿地生物量为2.1×109kg。研究表明,对于生物量动态范围较大的地区,采用光学和雷达遥感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湿地植被生物量反演的精度,克服光学遥感探测植被垂直分布能力有限和雷达遥感受背景影响大的不足。
鄱阳湖湿地典型草洲主要植物种群在5 个资源环境梯度上的生态位特征
作者: 段后浪 赵安 姚忠  来源: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典型湿地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植物种群 
描述:基于鄱阳湖典型湿地恒湖农场茶叶港草洲19个样地(5 m×5 m)95个样方(11 m)实地调查得到的10种主要植物和高程、土壤pH值、电导率、含水量、有机质含量5个资源环境数据,采用
全文:基于鄱阳湖典型湿地恒湖农场茶叶港草洲19个样地(5 m×5 m)95个样方(11 m)实地调查得到的10种主要植物和高程、土壤pH值、电导率、含水量、有机质含量5个资源环境数据,采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转型热点区域识别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作者: 张英男 龙花楼 屠爽爽 戈大专 王冬艳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热点区域  土地利用转型  动力机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定量识别土地利用转型的主导驱动因子,并从供给与需求的经济学视角阐释了土地利用转型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滨湖地区2000—2014年发生了剧烈的土地利用转型,耕地、林地、草地、滩地
全文:,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定量识别土地利用转型的主导驱动因子,并从供给与需求的经济学视角阐释了土地利用转型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滨湖地区2000—2014年发生了剧烈的土地利用转型,耕地、林地、草地、滩地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