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基于MOD16产品的鄱阳湖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
-
作者:
吴桂平 刘元波 赵晓松 叶春 来源:地理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MOD16 土地利用类型 鄱阳湖流域 地表蒸散量 时空分布
-
描述:基于MOD16遥感数据集,统计分析了鄱阳湖流域2000-2010年地表蒸散量的年际和年内时空变化状况,探讨了不同地表类型下蒸散量的差异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MOD16产品的精度能够满足鄱阳湖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的要求;②流域内平均蒸散量的年际波动较大,以2003年、2007年尤为突出,分别超出多年平均值49.28 mm和46.71 mm。ET空间格局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规律,尤其在高植被覆盖区蒸散量较大;③年内蒸散量呈单峰型分布,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地表蒸散主要集中在5-9月份,最高值出现在7月;④土地利用特点基本影响着流域蒸散量的分布状况。蒸散强度大小按地表类型排序依次为林地>草地>农田>裸地>城镇。研究结果对鄱阳湖流域旱涝灾害成因分析、生态需水量研究等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意义。
-
全文:基于MOD16遥感数据集,统计分析了鄱阳湖流域2000-2010年地表蒸散量的年际和年内时空变化状况,探讨了不同地表类型下蒸散量的差异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MOD16产品的精度能够满足鄱阳湖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的要求;②流域内平均蒸散量的年际波动较大,以2003年、2007年尤为突出,分别超出多年平均值49.28 mm和46.71 mm。ET空间格局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规律,尤其在高植被覆盖区蒸散量较大;③年内蒸散量呈单峰型分布,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地表蒸散主要集中在5-9月份,最高值出现在7月;④土地利用特点基本影响着流域蒸散量的分布状况。蒸散强度大小按地表类型排序依次为林地>草地>农田>裸地>城镇。研究结果对鄱阳湖流域旱涝灾害成因分析、生态需水量研究等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意义。
-
鄱阳湖流域径流模型
-
作者:
刘健 张奇 左海军 靳晓莉 李丽娇 叶许春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湖泊水量平衡 流域系统 鄱阳湖 湖泊 分布式径流模型
-
描述:流域径流是鄱阳湖主要来水,建立鄱阳湖流域径流模型对揭示湖泊水量平衡及其受流域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鄱阳湖-流域系统的特点:流域面积大(16.22×104km2)、多条入湖河流、湖滨区坡面入湖径流等,研究了相应的模拟方法,建立了考虑流域土壤属性和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鄱阳湖流域分布式径流模型.采用6个水文站1991-2001年的实测河道径流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模型整体模拟精度较高.其中,赣江、信江和饶河均取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月效率系数为0.82-0.95;抚河和修水模拟精度略低,为0.65-0.78.模型揭示了研究时段内年平均入湖径流总量为1623×108m3,其中,赣江最多,占47%,其次为信江和抚河,分别占13%和12%,湖滨区坡面入湖径流约占4%,其余24%来自饶河、修水以及其它入湖支流.模型将用于评估流域下垫面或气候变化引起的入湖水量变化,为湖泊水量平衡计算提供依据.
-
全文:流域径流是鄱阳湖主要来水,建立鄱阳湖流域径流模型对揭示湖泊水量平衡及其受流域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鄱阳湖-流域系统的特点:流域面积大(16.22×104km2)、多条入湖河流、湖滨区坡面入湖径流等,研究了相应的模拟方法,建立了考虑流域土壤属性和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鄱阳湖流域分布式径流模型.采用6个水文站1991-2001年的实测河道径流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模型整体模拟精度较高.其中,赣江、信江和饶河均取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月效率系数为0.82-0.95;抚河和修水模拟精度略低,为0.65-0.78.模型揭示了研究时段内年平均入湖径流总量为1623×108m3,其中,赣江最多,占47%,其次为信江和抚河,分别占13%和12%,湖滨区坡面入湖径流约占4%,其余24%来自饶河、修水以及其它入湖支流.模型将用于评估流域下垫面或气候变化引起的入湖水量变化,为湖泊水量平衡计算提供依据.
-
鄱阳湖流域生态修复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
作者:
胡振鹏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小流域综合治理 生态学规律 自然修复 保护优先 生态修复
-
描述:在鄱阳湖流域生态修复中,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遵循客观规律"的修复方法:(1)对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态系统,划定保护区,加强管理,保护濒危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2)对中、轻度损害
-
全文:在鄱阳湖流域生态修复中,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遵循客观规律"的修复方法:(1)对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态系统,划定保护区,加强管理,保护濒危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2)对中、轻度损害
-
鄱阳湖淹没范围、水深和库容的遥感研究
-
作者:
齐述华 龚俊 舒晓波 陈良富 来源:人民长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深 分析 鄱阳湖 遥感 淹没范围 库容
-
描述: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也是长江的主要蓄洪区,研究鄱阳湖淹没范围、淹没水深和库容对长江流域水文和湿地保护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对13个时相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进行非监督分类提取湖泊水体淹没范围,叠加鄱阳湖区地形图,获取水体边界的水位,通过空间内插计算鄱阳湖水位空间分布,进一步计算水深空间分布和库容量,在此基础上,根据鄱阳湖都昌水文站观测水位,计算鄱阳湖水位-面积曲线和水位-库容曲线。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位存在高水位时空间一致性,低水位时水位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湖泊水位差可达到5 m;水位-淹没面积曲线和水位-库容曲线分别可以由对数方程和二次曲线方程拟合。
-
全文: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也是长江的主要蓄洪区,研究鄱阳湖淹没范围、淹没水深和库容对长江流域水文和湿地保护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对13个时相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进行非监督分类提取湖泊水体淹没范围,叠加鄱阳湖区地形图,获取水体边界的水位,通过空间内插计算鄱阳湖水位空间分布,进一步计算水深空间分布和库容量,在此基础上,根据鄱阳湖都昌水文站观测水位,计算鄱阳湖水位-面积曲线和水位-库容曲线。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位存在高水位时空间一致性,低水位时水位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湖泊水位差可达到5 m;水位-淹没面积曲线和水位-库容曲线分别可以由对数方程和二次曲线方程拟合。
-
鄱阳湖滨湖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
作者:
赵建宁 来源:资源与产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综合效益评价 鄱阳湖 模糊综合评判 土地整理
-
描述: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并且具有很大的地域性特点,建立科学、合理适合当地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鄱阳湖滨湖地区土地利用特点,以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经济效益、社会公平、生态环境改善4个约束项作为一级指标体系,从4个方面选取23个二级评价指标,建立了鄱阳湖滨湖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了滨湖地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运用评判模型对滨湖区鄱阳县油墩街土地整理项目、鄱阳县古南乡土地整理项目和余干县鹭鸶港乡等土地整理项目3个项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项目评价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鄱阳湖滨湖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较科学合理,符合鄱阳湖滨湖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的实际。
-
全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并且具有很大的地域性特点,建立科学、合理适合当地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鄱阳湖滨湖地区土地利用特点,以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经济效益、社会公平、生态环境改善4个约束项作为一级指标体系,从4个方面选取23个二级评价指标,建立了鄱阳湖滨湖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了滨湖地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运用评判模型对滨湖区鄱阳县油墩街土地整理项目、鄱阳县古南乡土地整理项目和余干县鹭鸶港乡等土地整理项目3个项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项目评价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鄱阳湖滨湖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较科学合理,符合鄱阳湖滨湖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的实际。
-
大力助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
作者:
叶青 来源:鄱阳湖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战略构想 人类文明 深远影响 鄱阳湖 科学发展 生态文明 工业文明 生态经济区建设 江西 人与自然关系
-
描述: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体现着人类从适应自然到利用自然的过程。工业文明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带来了深重的生态危机、资源危机及种种社会问题。因此,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背景。党的十七大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明确倡导“建设生态文明”,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体现了我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中国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将产生深远影响。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列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致力于探索“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新路,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区域发展的范畴,创新与示范意义十分重大。 由省新闻出版局、省社会科学院组织学者编写的新著《为了一湖清水: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集中体现了江西社科理论界不断助推鄱阳湖生
-
全文: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体现着人类从适应自然到利用自然的过程。工业文明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带来了深重的生态危机、资源危机及种种社会问题。因此,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背景。党的十七大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明确倡导“建设生态文明”,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体现了我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中国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将产生深远影响。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列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致力于探索“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新路,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区域发展的范畴,创新与示范意义十分重大。 由省新闻出版局、省社会科学院组织学者编写的新著《为了一湖清水: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集中体现了江西社科理论界不断助推鄱阳湖生
-
鄱阳湖生态区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碳汇效应与固碳潜力的影响
-
作者:
冀建华 刘秀梅 侯红乾 刘益仁 李祖章 刘光荣 李絮花 罗奇祥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固碳潜力 鄱阳湖生态区 长期施肥 水稻土
-
描述:在施肥条件下确定平衡状态时,土壤有机碳含量水平对于正确评价土壤的固碳潜力和制定合理的有机物质分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前人研究的江西省有机碳储量数据并采用Jenny模型对长期不同施肥下有机碳动态数据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区有机碳储量占全省的46%,以鹰潭地区最高,九江地区最低。施肥明显增强了土壤的碳汇作用,单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70F+30M、50F+50M、30F+70M、NPKM、NPK+S、NPK+P和NPK+C)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施化肥处理,以南昌县的30F+70M、进贤县的NPKM和余江县的NPK+P处理最高,其平衡时有机碳含量和固碳潜力分别较施化肥处理提高了30.61%和61.15%、30.17%和54.96%、38.26%和74.79%。因此,提高鄱阳湖生态区农田有机碳密度和固碳潜力最有效方法是有机无机肥配施,其配施方式以猪粪配施化肥相对最好,配施比例以70%有机肥配施30%化肥为宜。
-
全文:在施肥条件下确定平衡状态时,土壤有机碳含量水平对于正确评价土壤的固碳潜力和制定合理的有机物质分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前人研究的江西省有机碳储量数据并采用Jenny模型对长期不同施肥下有机碳动态数据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区有机碳储量占全省的46%,以鹰潭地区最高,九江地区最低。施肥明显增强了土壤的碳汇作用,单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70F+30M、50F+50M、30F+70M、NPKM、NPK+S、NPK+P和NPK+C)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施化肥处理,以南昌县的30F+70M、进贤县的NPKM和余江县的NPK+P处理最高,其平衡时有机碳含量和固碳潜力分别较施化肥处理提高了30.61%和61.15%、30.17%和54.96%、38.26%和74.79%。因此,提高鄱阳湖生态区农田有机碳密度和固碳潜力最有效方法是有机无机肥配施,其配施方式以猪粪配施化肥相对最好,配施比例以70%有机肥配施30%化肥为宜。
-
鄱阳湖湖口水域四大家鱼幼鱼出现的时间过程
-
作者:
胡茂林 吴志强 刘引兰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四大家鱼 时间过程 幼鱼
-
描述:作为长江仅存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迄今为止,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以鄱阳湖湖口水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湖口水域四大家鱼幼鱼出现的时间过程。根据20072008年监测,湖口水域四大家鱼幼鱼出现的时间集中在7、8月份,其中7月中下旬8月底为青鱼、草鱼和鲢幼鱼的高峰期;而鳙幼鱼的高峰期在7月份。青鱼、鳙的体长主要为5.009.99 cm,草鱼、鲢以5.0014.99 cm的个体为主。此外,2007和2008年湖口水域四大家鱼幼鱼均以鲢为主,鳙所占比例较小,且它们每天出现的数量都与湖口的水位呈正相关。这为深入研究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时间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
-
全文:作为长江仅存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迄今为止,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以鄱阳湖湖口水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湖口水域四大家鱼幼鱼出现的时间过程。根据20072008年监测,湖口水域四大家鱼幼鱼出现的时间集中在7、8月份,其中7月中下旬8月底为青鱼、草鱼和鲢幼鱼的高峰期;而鳙幼鱼的高峰期在7月份。青鱼、鳙的体长主要为5.009.99 cm,草鱼、鲢以5.0014.99 cm的个体为主。此外,2007和2008年湖口水域四大家鱼幼鱼均以鲢为主,鳙所占比例较小,且它们每天出现的数量都与湖口的水位呈正相关。这为深入研究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时间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
-
鄱阳湖流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综合监测评估方法
-
作者:
于秀波 夏少霞 何洪林 鄢帮有 方豫 来源:资源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监测 生态系统服务 鄱阳湖流域 评估
-
描述:本文参考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方法,建立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评估的概念框架和指标体系。在已有监测研究开展的基础上,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化评估方法、数据需求及其可获取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利用已有生态系统监测数据,结合模型和替代指标等手段,开展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可行的。开展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研究,揭示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同国外流域尺度的研究相比,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监测指标体系不够健全、生态系统监测能力存在差距,且缺乏相应的数据共享机制,这限制了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进一步开展。认为应将生态系统服务监测纳入部门常规监测中,开展部门间综合监测研究;将生态系统服务的监测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相结合,加强生态系统新的监测能力;同时建立以流域为平台的生态系统监测评估与运行系统,实现流域范围内数据共享。
-
全文:本文参考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方法,建立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评估的概念框架和指标体系。在已有监测研究开展的基础上,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化评估方法、数据需求及其可获取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利用已有生态系统监测数据,结合模型和替代指标等手段,开展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可行的。开展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研究,揭示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同国外流域尺度的研究相比,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监测指标体系不够健全、生态系统监测能力存在差距,且缺乏相应的数据共享机制,这限制了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进一步开展。认为应将生态系统服务监测纳入部门常规监测中,开展部门间综合监测研究;将生态系统服务的监测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相结合,加强生态系统新的监测能力;同时建立以流域为平台的生态系统监测评估与运行系统,实现流域范围内数据共享。
-
鄱阳湖农业区多熟种植时空格局特征遥感分析
-
作者:
闫慧敏 黄河清 肖向明 姜鲁光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空分析 多时相遥感 鄱阳湖 土地利用 多熟种植
-
描述:农业土地利用活动是人类作用于地球系统最为直接的扰动因素,其变化会因改变生态系统过程与格局以及生态系统资源有效性而对生态系统功能在局地到全球尺度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南方普遍实施的多熟种植制度是高强度土地利用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国传统的三熟农业区之一——江西省鄱阳湖区域,以农户为管理单元的农业种植制度由于受到洪水风险、经济效益及农业政策的调节,其时空格局动态也因此更加复杂。以分布在鄱阳湖平原的农田为研究区,结合多时相MODIS影像表达的作物生长规律和农业物候观测记录,检测并分析农业多熟种植的时空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分辨率500m、8d合成的MODIS/EVI时间序列数据能够定量表达出农业种植的多熟制特征,可以应用于区域农业多熟种植制度时空分析,研究区种植制度时空格局的形成是农户对气候、社会经济及粮食安全状况响应及适应的结果。在空间和时间上清晰地认识农业多熟种植的特征,将会对掌握高强度土地利用的过程和特点,模拟与评估土地利用对粮食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
-
全文:农业土地利用活动是人类作用于地球系统最为直接的扰动因素,其变化会因改变生态系统过程与格局以及生态系统资源有效性而对生态系统功能在局地到全球尺度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南方普遍实施的多熟种植制度是高强度土地利用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国传统的三熟农业区之一——江西省鄱阳湖区域,以农户为管理单元的农业种植制度由于受到洪水风险、经济效益及农业政策的调节,其时空格局动态也因此更加复杂。以分布在鄱阳湖平原的农田为研究区,结合多时相MODIS影像表达的作物生长规律和农业物候观测记录,检测并分析农业多熟种植的时空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分辨率500m、8d合成的MODIS/EVI时间序列数据能够定量表达出农业种植的多熟制特征,可以应用于区域农业多熟种植制度时空分析,研究区种植制度时空格局的形成是农户对气候、社会经济及粮食安全状况响应及适应的结果。在空间和时间上清晰地认识农业多熟种植的特征,将会对掌握高强度土地利用的过程和特点,模拟与评估土地利用对粮食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