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湿地草洲钉螺分布的遥感研究
作者: 阚明哲  来源:南京大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遥感图像处理  环境遥感  信息提取方法 
描述:“冬陆夏水”的广阔湿地洲滩,湖草茂盛,环境特点适宜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的孳生。因此,本文选择鄱阳湖湿地草洲作为研究区。 研究结果发现: (1)利用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
全文:“冬陆夏水”的广阔湿地洲滩,湖草茂盛,环境特点适宜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的孳生。因此,本文选择鄱阳湖湿地草洲作为研究区。 研究结果发现: (1)利用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
鄱阳湖湿地沉水植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作者: 简美锋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环境因子  湿地  沉水植物  群落结构 
描述:保护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论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D41161035):“鄱阳湖典型湿地沉水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水环境因子定量研究”的支持与资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3年在鄱阳湖湿地共调查到沉水
全文:保护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论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D41161035):“鄱阳湖典型湿地沉水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水环境因子定量研究”的支持与资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3年在鄱阳湖湿地共调查到沉水
鄱阳湖湿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吸附/解吸机理研究
作者: 胡珂图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吸附/解吸  形态  鄱阳湖  湿地土壤  重金属 
描述:Cu、Zn共存吸附实验,分析了湿地土壤对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的强弱。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鄱阳湖湿地土壤样品含水率分布不均匀。最大值为24.77%,位于星子。最小值为6.02%,位于九江。九江
全文:Cu、Zn共存吸附实验,分析了湿地土壤对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的强弱。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鄱阳湖湿地土壤样品含水率分布不均匀。最大值为24.77%,位于星子。最小值为6.02%,位于九江。九江
鄱阳湖典型小白鹭栖息地重金属污染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夏秋桦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社会经济发展  鄱阳湖  小白鹭 
描述: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水样中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Ⅰ类地表水标准,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也均达到国家Ⅱ类土壤标准,只有小白鹭食物,即小鱼、虾类样品中除Cu含量在50mg/kg,As含量在1
全文: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水样中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Ⅰ类地表水标准,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也均达到国家Ⅱ类土壤标准,只有小白鹭食物,即小鱼、虾类样品中除Cu含量在50mg/kg,As含量在1
鄱阳湖地区土地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作者: 郭墨瀚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环境评价  鄱阳湖地区  土地生态环境 
描述:和决策提供参考。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基础研究。深入阐述土地生态环境评价的概念和内涵,研究其所依托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系统理论、生态学理论、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环境经济
全文:和决策提供参考。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基础研究。深入阐述土地生态环境评价的概念和内涵,研究其所依托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系统理论、生态学理论、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环境经济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的构建策略研究
作者: 吕添贵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策略研究  生态补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屏障 
描述:确保鄱阳湖“一湖清水”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本身良好生态环境,更取决于整个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客观上需要一个鄱阳湖流域的生态屏障,这一生态屏障能否安全,直接关系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成败。因此,如何在保护好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前提下,推动生态经济区在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同时建成关系生态经济区以及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屏障,已成为当前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有待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性课题。当前,中上游地区既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也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些区域片面注重资源的生产价值,而忽视其生态价值,特别是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内在自然规律,往往导致生态环境保护主体缺失,生态功能恢复缓慢,使得生态退化与环境破坏叠加凸显。因而,我们必须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而只有通过构建一个大的策略系统,解决两个主体在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矛盾,统一规划布局,协调发展,才能保证生态经济区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内在需求。因此,如何建设完善生态屏障机制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掌握国内外生态屏障建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生态屏障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屏障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原则,吸收合理的理论和方法,以作为生态屏障构建研究的理论基础。在全面分析和总结鄱阳湖流域生态问题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鄱阳湖流域地区建设生态屏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首先对生态屏障范围进行区划,以便实施因地制宜,分区建设;然后探索生态屏障构建机制,提出生态屏障机制的构建思路,即生态屏障区中游新型工业化、上游可持续农业化、上中下游之间的协调机制和共建机制的建设。最后是结合生态屏障建设的困境和发展思路,提出了以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为主的生态屏障构建体系,以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建良好的生态安全保障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全文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生态屏障研究的研究背景,生态屏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界定了生态屏障组成特征等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屏障构建理论,主要包括湖泊-流域理论、外部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方面;第三章根据生态屏障自然社会现状以及流域“五河”地势走向,划分出了生态屏障构建上、中、下游地区,并分析了生态屏障建设的基础条件;第四章分析了生态屏障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即中上游地区承受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追求目标定位差异矛盾、流域上中下游利益分配协调机制的缺失、法律法规和区域统筹体系缺失;第五章,在分析了生态屏障构建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屏障区建设的具体方案:主要包括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农业、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共建协作机制、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等;第六章综合分析各种思路,提出了生态屏障构建的完善措施:一是构建生态屏障法律规划体系,将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作为整体,纳入生态屏障构建策略之中;二是构建综合管理考核体系,避免地方政府过度发展经济而忽略了生态环境保护;三是构建生态屏障区生态补偿机制,以便协调上中下游利益分配不均状况,也是生态屏障区构建的核心所在;四是控制与限制污染产业,构建延长产业链状况,减少面源与点源污染,升级发展旅游业、服务业等,带动生态屏障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全文:确保鄱阳湖“一湖清水”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本身良好生态环境,更取决于整个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客观上需要一个鄱阳湖流域的生态屏障,这一生态屏障能否安全,直接关系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成败。因此,如何在保护好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前提下,推动生态经济区在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同时建成关系生态经济区以及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屏障,已成为当前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有待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性课题。当前,中上游地区既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也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些区域片面注重资源的生产价值,而忽视其生态价值,特别是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内在自然规律,往往导致生态环境保护主体缺失,生态功能恢复缓慢,使得生态退化与环境破坏叠加凸显。因而,我们必须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而只有通过构建一个大的策略系统,解决两个主体在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矛盾,统一规划布局,协调发展,才能保证生态经济区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内在需求。因此,如何建设完善生态屏障机制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掌握国内外生态屏障建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生态屏障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屏障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原则,吸收合理的理论和方法,以作为生态屏障构建研究的理论基础。在全面分析和总结鄱阳湖流域生态问题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鄱阳湖流域地区建设生态屏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首先对生态屏障范围进行区划,以便实施因地制宜,分区建设;然后探索生态屏障构建机制,提出生态屏障机制的构建思路,即生态屏障区中游新型工业化、上游可持续农业化、上中下游之间的协调机制和共建机制的建设。最后是结合生态屏障建设的困境和发展思路,提出了以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为主的生态屏障构建体系,以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建良好的生态安全保障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全文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生态屏障研究的研究背景,生态屏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界定了生态屏障组成特征等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屏障构建理论,主要包括湖泊-流域理论、外部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方面;第三章根据生态屏障自然社会现状以及流域“五河”地势走向,划分出了生态屏障构建上、中、下游地区,并分析了生态屏障建设的基础条件;第四章分析了生态屏障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即中上游地区承受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追求目标定位差异矛盾、流域上中下游利益分配协调机制的缺失、法律法规和区域统筹体系缺失;第五章,在分析了生态屏障构建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屏障区建设的具体方案:主要包括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农业、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共建协作机制、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等;第六章综合分析各种思路,提出了生态屏障构建的完善措施:一是构建生态屏障法律规划体系,将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作为整体,纳入生态屏障构建策略之中;二是构建综合管理考核体系,避免地方政府过度发展经济而忽略了生态环境保护;三是构建生态屏障区生态补偿机制,以便协调上中下游利益分配不均状况,也是生态屏障区构建的核心所在;四是控制与限制污染产业,构建延长产业链状况,减少面源与点源污染,升级发展旅游业、服务业等,带动生态屏障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地表覆盖数据对区域碳水通量模拟的影响:以鄱阳湖流域为例
作者: 朱敬芳  来源:南京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碳水通量  模型验证  鄱阳湖流域  5套地表覆盖数据  BEPS模型 
描述:和流域尺度的GPP、NPP和ET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定量评价地表覆盖数据对区域生态系统碳水通量模拟的影响,分析了GPP、NPP、ET和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降水和辐射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结论:(1
全文:和流域尺度的GPP、NPP和ET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定量评价地表覆盖数据对区域生态系统碳水通量模拟的影响,分析了GPP、NPP、ET和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降水和辐射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结论:(1
鄱阳湖沙山记录的小冰期气候变化及其区域社会经济响应
作者: 于玲玲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沙山  鄱阳湖  响应  小冰期  社会经济 
描述:区域环境效应特点。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政府与社会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应对特点。文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泊头李剖面记录了小冰期晚期的高分辨率记录,沉积物粒度的各项指标对太阳黑子活动记录、全球火山灰幕指数
全文:区域环境效应特点。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政府与社会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应对特点。文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泊头李剖面记录了小冰期晚期的高分辨率记录,沉积物粒度的各项指标对太阳黑子活动记录、全球火山灰幕指数
基于辐射传输机理的鄱阳湖悬浮颗粒物浓度遥感反演研究
作者: 陈莉琼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色遥感  辐射传输模型  光学浅水区  鄱阳湖  悬浮颗粒物 
描述:的工作以及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鄱阳湖水体光学特性的观测与测量方法研究:通过分析2005年、2008年、2009年、2011年四个航次的观测,研究了鄱阳湖水体观测方法的适用性
全文:的工作以及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鄱阳湖水体光学特性的观测与测量方法研究:通过分析2005年、2008年、2009年、2011年四个航次的观测,研究了鄱阳湖水体观测方法的适用性
鄱阳湖沉积记录的近6.5ka来气候环境演变研究
作者: 董延钰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有机碳同位素  古气候  鄱阳湖流域  环境演变 
描述:环境演变序列。主要结论如下: 1 鄱阳湖沉积物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为陆生高等植被。有机质δ13C值与温度有较好的相关性:暖期,δ13C值相对偏负;冷期,δ13C值相对偏正。2 通过AMS-14C测年,确定
全文:环境演变序列。主要结论如下: 1 鄱阳湖沉积物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为陆生高等植被。有机质δ13C值与温度有较好的相关性:暖期,δ13C值相对偏负;冷期,δ13C值相对偏正。2 通过AMS-14C测年,确定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