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洞庭湖、鄱阳湖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生态学研究
-
作者:
杨健 肖文 匡新安 魏卓 刘仁俊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江江豚 数量 分布 白鱀豚 活动规律
-
描述:1997年至1999年对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湖区及其支流的白豚和长江江豚的分布、数量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白豚已在洞庭湖和鄱阳湖绝迹。长江江豚随着水位的变化,其分布范围、数量和活动规律也随之而变化。长江江豚在洞庭湖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从城陵矾到鲶鱼口一带,其种群数量大致力100~150头。洞庭湖各支流中已看不到江豚的踪迹。在鄱阳湖主要分布在湖口至龙口一带,老爷庙至小矶山是其集中分布区。赣江南北支、抚河下游及康山河在涨水季节也有少量江豚活动。洞庭湖和鄱阳湖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湖区的迅速淤积变浅,大桥的修建,有害渔具渔法的大量使用,船舶数量的大量增加是长江江豚迅速减少的重要原因,两大湖泊中的长江江豚急待保护。
-
全文:1997年至1999年对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湖区及其支流的白豚和长江江豚的分布、数量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白豚已在洞庭湖和鄱阳湖绝迹。长江江豚随着水位的变化,其分布范围、数量和活动规律也随之而变化。长江江豚在洞庭湖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从城陵矾到鲶鱼口一带,其种群数量大致力100~150头。洞庭湖各支流中已看不到江豚的踪迹。在鄱阳湖主要分布在湖口至龙口一带,老爷庙至小矶山是其集中分布区。赣江南北支、抚河下游及康山河在涨水季节也有少量江豚活动。洞庭湖和鄱阳湖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湖区的迅速淤积变浅,大桥的修建,有害渔具渔法的大量使用,船舶数量的大量增加是长江江豚迅速减少的重要原因,两大湖泊中的长江江豚急待保护。
-
洞庭湖、鄱阳湖白暨豚和长江江豚的生态学研究
-
作者:
杨健 肖文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江江豚 数量 白暨豚 分布 生态学 活动规律
-
描述:1997年至1999年对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湖区及其支流的白暨豚和长江江豚的分布、数量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白暨豚已在洞庭湖和鄱阳湖绝迹。长江江豚随着水位的变化,其分布范围、数量和活动规律也随之而变化。长江江豚在洞庭湖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从城陵矶到鲶鱼口一带,其种群数量大致为100-150头。洞庭湖各支流中已看不到江豚的踪迹。在鄱阳湖主要分布在湖口至龙口一带,老爷庙至小矶山是其集中分布区。赣江南北支、抚河及游及康山河在涨水季节也有少量江豚活动。洞庭湖和鄱阳湖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湖区的迅速淤积变浅,大桥的修建,有害渔具渔法的大量使用,船舶数量的大量增加是长江江豚迅速减少的重要原因,两大湖泊中的长江江豚急待保护。
-
全文:1997年至1999年对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湖区及其支流的白暨豚和长江江豚的分布、数量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白暨豚已在洞庭湖和鄱阳湖绝迹。长江江豚随着水位的变化,其分布范围、数量和活动规律也随之而变化。长江江豚在洞庭湖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从城陵矶到鲶鱼口一带,其种群数量大致为100-150头。洞庭湖各支流中已看不到江豚的踪迹。在鄱阳湖主要分布在湖口至龙口一带,老爷庙至小矶山是其集中分布区。赣江南北支、抚河及游及康山河在涨水季节也有少量江豚活动。洞庭湖和鄱阳湖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湖区的迅速淤积变浅,大桥的修建,有害渔具渔法的大量使用,船舶数量的大量增加是长江江豚迅速减少的重要原因,两大湖泊中的长江江豚急待保护。
-
城市内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及风险评价——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南昌市象湖为例
-
作者:
陈春丽 戴星照 曾桐辉 弓晓峰 刘春英 左燕君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生态风险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残留特征
-
描述:中国曾大量生产和使用有机氯农药(OCPs),目前虽已被禁止生产和农业中使用,但含三氯杀螨醇的林丹和滴滴涕(DDTs)仍在非法生产和使用。为了解农业大省江西省城市内湖OCPs的残留情况,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象湖为研究对象,用GC/ECD分析象湖表层沉积物中8种OCPs的残留水平,采用ArcGIS空间分析、主成分分析法探讨OCPs的残留特征、来源及其可能的风险。结果表明,8种OCPs在象湖表层沉积物中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六六六(∑HCHs)含量为nd~61.89ng/g,∑DDTs含量为nd~81.47ng/g。含量较高的组分为o,p’-DDT、β-HCH和δ-HCH。象湖表层沉积物中OCPs残留空间分布不均,其中象湖南边湿地花卉公园沉积物中OCPs含量相对较高。同中国其他城市内湖/内河相比,象湖表层沉积物中HCHs和DDTs残留水平偏高,这可能与象湖区域曾经作为南昌市农业发展区有关。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象湖HCHs和DDTs主要来源于农药的历史使用,但近年来很可能有林丹和三氯杀螨醇的输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目前象湖表层沉积物中DDTs类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但湿地花卉公园周边环境生态风险较高,对周围环境的生物毒性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内湖的污染控制及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全文:中国曾大量生产和使用有机氯农药(OCPs),目前虽已被禁止生产和农业中使用,但含三氯杀螨醇的林丹和滴滴涕(DDTs)仍在非法生产和使用。为了解农业大省江西省城市内湖OCPs的残留情况,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象湖为研究对象,用GC/ECD分析象湖表层沉积物中8种OCPs的残留水平,采用ArcGIS空间分析、主成分分析法探讨OCPs的残留特征、来源及其可能的风险。结果表明,8种OCPs在象湖表层沉积物中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六六六(∑HCHs)含量为nd~61.89ng/g,∑DDTs含量为nd~81.47ng/g。含量较高的组分为o,p’-DDT、β-HCH和δ-HCH。象湖表层沉积物中OCPs残留空间分布不均,其中象湖南边湿地花卉公园沉积物中OCPs含量相对较高。同中国其他城市内湖/内河相比,象湖表层沉积物中HCHs和DDTs残留水平偏高,这可能与象湖区域曾经作为南昌市农业发展区有关。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象湖HCHs和DDTs主要来源于农药的历史使用,但近年来很可能有林丹和三氯杀螨醇的输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目前象湖表层沉积物中DDTs类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但湿地花卉公园周边环境生态风险较高,对周围环境的生物毒性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内湖的污染控制及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鄱阳湖越冬鸟类种群动态与保护研究
-
作者:
徐昌新 阮禄章 胡振鹏 李述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碟形湖 越冬鸟类 优势种 鄱阳湖 群落结构
-
描述:目前为止缺少对鄱阳湖全湖冬候鸟的种群动态和群落方面的研究分析,拟通过对鄱阳湖冬候鸟群落多样性和种群动态的分析,为该地区冬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提出建设性建议。2010~2012年冬季,通过采用直接计数法和样线法调查鄱阳湖湿地冬季碟形湖内的越冬鸟类群落结构。总共记录到越冬鸟类88种,另有29种属于文献报道但本次调查中未发现的种类。总共117种鸟类分别属于目、鹈形目、鹳形目、雁形目、鹤形目、鸻行目和佛法僧目。在鄱阳湖,种类和数量分布最多的是冬候鸟,达到78种。小天鹅、鸿雁、豆雁、白额雁、绿翅鸭和斑嘴鸭是鄱阳湖湿地越冬鸟类中的绝对优势种,鸟类个体数量最多的冬季蝶形湖泊主要包括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蚌湖、大湖池、沙湖和大汊湖,都昌县的黄金嘴,南矶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白沙湖,余干县的林充湖和南湖,以及鄱阳县的珠湖。各种越冬鸟类在鄱阳湖湿地的种群数量分布差异主要是与各碟形湖水位的高低和食物的分布密切相关。只有在冬季开始后,使碟形湖洼地的水位逐渐降低,越冬鸟类才能够更有效的利用湖泊中的食物。
-
全文:目前为止缺少对鄱阳湖全湖冬候鸟的种群动态和群落方面的研究分析,拟通过对鄱阳湖冬候鸟群落多样性和种群动态的分析,为该地区冬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提出建设性建议。2010~2012年冬季,通过采用直接计数法和样线法调查鄱阳湖湿地冬季碟形湖内的越冬鸟类群落结构。总共记录到越冬鸟类88种,另有29种属于文献报道但本次调查中未发现的种类。总共117种鸟类分别属于目、鹈形目、鹳形目、雁形目、鹤形目、鸻行目和佛法僧目。在鄱阳湖,种类和数量分布最多的是冬候鸟,达到78种。小天鹅、鸿雁、豆雁、白额雁、绿翅鸭和斑嘴鸭是鄱阳湖湿地越冬鸟类中的绝对优势种,鸟类个体数量最多的冬季蝶形湖泊主要包括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蚌湖、大湖池、沙湖和大汊湖,都昌县的黄金嘴,南矶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白沙湖,余干县的林充湖和南湖,以及鄱阳县的珠湖。各种越冬鸟类在鄱阳湖湿地的种群数量分布差异主要是与各碟形湖水位的高低和食物的分布密切相关。只有在冬季开始后,使碟形湖洼地的水位逐渐降低,越冬鸟类才能够更有效的利用湖泊中的食物。
-
鄱阳湖流域千年旱涝变化特点及R/S分析
-
作者:
王怀清 殷剑敏 孔萍 占明锦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旱涝 R/S分析 文献 Hurst指数 代用资料
-
描述:为揭示鄱阳湖流域旱涝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变化,搜集整理了鄱阳湖流域地方志、奏折等古文献记载的旱涝记录,根据灾害现象、灾害后果、救灾情况等综合研判旱涝等级。对1160~1950s旱涝频次序列进行了变化周期分析。采用了R/S方法分析了年代际旱涝频次的Hurst指数,结合变化周期分析结果,对1950s以后鄱阳湖流域的旱涝频次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采用基于1951~2010年器测降水量的SPI指数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160~1940s鄱阳湖流域及各子流域的干旱、洪涝频次呈波动变化,周期性变化明显,干旱、洪涝的3~6个年代周期段在整个时段内均非常显著,通过了95%的信度检验;鄱阳湖流域及各子流域的年代际干旱频次的Hurst指数普遍在0.7~0.8之间,洪涝在0.8~0.9之间。预测1950s后鄱阳湖流域年代际旱涝频次整体变化将呈阶段性上升趋势,经验证预测结果与实况较为吻合。
-
全文:为揭示鄱阳湖流域旱涝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变化,搜集整理了鄱阳湖流域地方志、奏折等古文献记载的旱涝记录,根据灾害现象、灾害后果、救灾情况等综合研判旱涝等级。对1160~1950s旱涝频次序列进行了变化周期分析。采用了R/S方法分析了年代际旱涝频次的Hurst指数,结合变化周期分析结果,对1950s以后鄱阳湖流域的旱涝频次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采用基于1951~2010年器测降水量的SPI指数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160~1940s鄱阳湖流域及各子流域的干旱、洪涝频次呈波动变化,周期性变化明显,干旱、洪涝的3~6个年代周期段在整个时段内均非常显著,通过了95%的信度检验;鄱阳湖流域及各子流域的年代际干旱频次的Hurst指数普遍在0.7~0.8之间,洪涝在0.8~0.9之间。预测1950s后鄱阳湖流域年代际旱涝频次整体变化将呈阶段性上升趋势,经验证预测结果与实况较为吻合。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
作者:
钟业喜 陆玉麒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区域差异 区域经济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ESDA
-
描述:利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相结合,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关联性3个侧面对1990~2008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相对差异呈持续扩大趋势,绝对差异有保持稳定的趋势,滨湖区域内部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区域经济在空间上表现出两极分化,东西分化和滨湖区域发展水平低的特点;根据经济空间关联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分为扩散型、极化型、低谷型和落后型4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区域。在综合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中心、轴线发展、圈层优化的发展策略。
-
全文:利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相结合,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关联性3个侧面对1990~2008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相对差异呈持续扩大趋势,绝对差异有保持稳定的趋势,滨湖区域内部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区域经济在空间上表现出两极分化,东西分化和滨湖区域发展水平低的特点;根据经济空间关联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分为扩散型、极化型、低谷型和落后型4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区域。在综合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中心、轴线发展、圈层优化的发展策略。
-
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有机质及氮素空间分布特征
-
作者:
葛刚 徐燕花 赵磊 吴志强 吴兰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有机质 湿地土壤 空间分布 氮素
-
描述:通过对鄱阳湖三个典型湿地植物群落带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和全氮在湿地土壤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具有一致性,表层含量显著高于下层,40cm以下土壤养分含量基本稳定。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不同植物群落间存在差异,有机质变化趋势为:刚毛荸荠群落带灰化苔草群落带>刚毛荸荠群落带。土壤碳氮比相对较低(10~23);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植被生长特征、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等影响着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空间分布。
-
全文:通过对鄱阳湖三个典型湿地植物群落带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和全氮在湿地土壤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具有一致性,表层含量显著高于下层,40cm以下土壤养分含量基本稳定。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不同植物群落间存在差异,有机质变化趋势为:刚毛荸荠群落带灰化苔草群落带>刚毛荸荠群落带。土壤碳氮比相对较低(10~23);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植被生长特征、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等影响着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空间分布。
-
鄱阳湖典型苔草湿地生物量季节变化及固碳功能评价
-
作者:
吴琴 尧波 朱丽丽 幸瑞新 胡启武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量 鄱阳湖 净初级生产力 湿地 灰化苔草
-
描述: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苔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模式,变化范围分别为146.08~1 770.67、1 806.27~4 032.56g/m2;地下生物量与地上
-
全文: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苔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模式,变化范围分别为146.08~1 770.67、1 806.27~4 032.56g/m2;地下生物量与地上
-
鄱阳湖流域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式的比较研究
-
作者:
胡小飞 傅春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市分异 鄱阳湖流域 排污权 初始分配模式
-
描述:排污权初始分配是排污权交易的起点和基础,在分配模式和实证研究方面需要加强。采用地区人口法、经济总量法、历史排污量法、环境容量法和综合分配法5种模式研究了鄱阳湖流域11个地市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与氨氮的初始排污权分配。结果表明:COD和氨氮初始排污权在地市之间的分配格局相似;南昌、新余与鹰潭3市按经济总量模式分配的排污量明显高于其它模式,上饶、吉安两市人口分配模式高于其它模式,景德镇、九江两市历史排污量模式高于其它模式,赣州市环境容量模式高于其它模式,宜春市综合模式高于其它模式。综合分配模式为赣州市排污权总量最高,南昌、九江、吉安、宜春、抚州和上饶6市次之,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4市最低。总体来看,排污权配额因分配模式不同而有所差异,综合分配模式得到的初始排污权最为合理。建议鄱阳湖流域严格执行综合分配模式下的各地市初始排污权分配额度,确保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
全文:排污权初始分配是排污权交易的起点和基础,在分配模式和实证研究方面需要加强。采用地区人口法、经济总量法、历史排污量法、环境容量法和综合分配法5种模式研究了鄱阳湖流域11个地市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与氨氮的初始排污权分配。结果表明:COD和氨氮初始排污权在地市之间的分配格局相似;南昌、新余与鹰潭3市按经济总量模式分配的排污量明显高于其它模式,上饶、吉安两市人口分配模式高于其它模式,景德镇、九江两市历史排污量模式高于其它模式,赣州市环境容量模式高于其它模式,宜春市综合模式高于其它模式。综合分配模式为赣州市排污权总量最高,南昌、九江、吉安、宜春、抚州和上饶6市次之,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4市最低。总体来看,排污权配额因分配模式不同而有所差异,综合分配模式得到的初始排污权最为合理。建议鄱阳湖流域严格执行综合分配模式下的各地市初始排污权分配额度,确保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
鄱阳湖典型苔草湿地生物量季节变化及固碳功能评价
-
作者:
吴琴 尧波 朱丽丽 幸瑞新 胡启武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量 鄱阳湖 净初级生产力 湿地 灰化苔草
-
描述: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苔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模式,变化范围分别为146.08~1 770.67、1 806.27~4 032.56g/m2;地下生物量与地上
-
全文: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苔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模式,变化范围分别为146.08~1 770.67、1 806.27~4 032.56g/m2;地下生物量与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