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沉积物正构烷烃特征及其生物源
作者: 杨明生 张虎才 邹长伟 魏林生 常凤琴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源  沉积物  鄱阳湖  有机质  正构烷烃 
描述:/C22+值大于1,(C15+C17)/(C23+C25)值大于2,表明正构烷烃的生物源主要为湖泊菌藻类,且菌藻类生物量贡献的沉积物正构烷烃大于水生沉水植物和陆生植物.湖泊沉积有机质包括湖泊自生源和流域
全文:/C22+值大于1,(C15+C17)/(C23+C25)值大于2,表明正构烷烃的生物源主要为湖泊菌藻类,且菌藻类生物量贡献的沉积物正构烷烃大于水生沉水植物和陆生植物.湖泊沉积有机质包括湖泊自生源和流域
鄱阳湖三江口柱状沉积物有机氮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作者: 王毛兰 艾永平 张丁苓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氮同位素  鄱阳湖  柱状沉积物  有机质来源 
描述:通过对鄱阳湖三江口处柱状沉积物中δ15N、C/N比值、TOC和TN等含量的测定,分析了其有机质及氮素的来源.结果表明:赣江、抚河、信江及鄱阳湖处柱状沉积物δ15N值变化范围分别为2.44‰~4.55
全文:通过对鄱阳湖三江口处柱状沉积物中δ15N、C/N比值、TOC和TN等含量的测定,分析了其有机质及氮素的来源.结果表明:赣江、抚河、信江及鄱阳湖处柱状沉积物δ15N值变化范围分别为2.44‰~4.55
鄱阳湖沉积物近8ka来有机质碳同位索记录及其古气候变化特征
作者: 马振兴 黄俊华 魏源 李均辉 胡超涌  来源:地球化学杂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古气候  鄱阳湖  有机质碳同位素 
描述:通过对鄱阳湖沉积物的高密度采样和有机质碳同位素分析,讨论了鄱阳湖近8ka来的古气候环境。鄱阳湖沉积物有机质δ^13C值为-22.42‰~-32.42‰,属C3类植物来源,暖湿期δ^13C值相对偏负
全文:通过对鄱阳湖沉积物的高密度采样和有机质碳同位素分析,讨论了鄱阳湖近8ka来的古气候环境。鄱阳湖沉积物有机质δ^13C值为-22.42‰~-32.42‰,属C3类植物来源,暖湿期δ^13C值相对偏负
鄱阳湖湿地土壤碳、氮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作者: 陈格君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土壤  来源分析  分布特征   
描述:‰之间,δ15N值在4.00‰~6.00‰之间。通过分析发现,两柱的有机质主要以湖泊自生有机物源为主;氮素在时间尺度上相一致,L1柱氮素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主要来源于湖泊藻类,随后以水生植物为主,L2柱在80年代以前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沉积和水土流失作用,随后以藻类和外源污染物的输入为主。
全文:‰之间,δ15N值在4.00‰~6.00‰之间。通过分析发现,两柱的有机质主要以湖泊自生有机物源为主;氮素在时间尺度上相一致,L1柱氮素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主要来源于湖泊藻类,随后以水生植物为主,L2柱在80年代以前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沉积和水土流失作用,随后以藻类和外源污染物的输入为主。
鄱阳湖湿地土壤碳、氮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作者: 陈格君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土壤  来源分析  分布特征   
描述:‰之间,δ15N值在4.00‰~6.00‰之间。通过分析发现,两柱的有机质主要以湖泊自生有机物源为主;氮素在时间尺度上相一致,L1柱氮素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主要来源于湖泊藻类,随后以水生植物为主,L2柱在80年代以前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沉积和水土流失作用,随后以藻类和外源污染物的输入为主。
全文:‰之间,δ15N值在4.00‰~6.00‰之间。通过分析发现,两柱的有机质主要以湖泊自生有机物源为主;氮素在时间尺度上相一致,L1柱氮素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主要来源于湖泊藻类,随后以水生植物为主,L2柱在80年代以前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沉积和水土流失作用,随后以藻类和外源污染物的输入为主。
鄱阳湖湿地土壤碳、氮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作者: 陈格君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土壤  来源分析  分布特征   
描述:‰之间,δ15N值在4.00‰~6.00‰之间。通过分析发现,两柱的有机质主要以湖泊自生有机物源为主;氮素在时间尺度上相一致,L1柱氮素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主要来源于湖泊藻类,随后以水生植物为主,L2柱在80年代以前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沉积和水土流失作用,随后以藻类和外源污染物的输入为主。
全文:‰之间,δ15N值在4.00‰~6.00‰之间。通过分析发现,两柱的有机质主要以湖泊自生有机物源为主;氮素在时间尺度上相一致,L1柱氮素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主要来源于湖泊藻类,随后以水生植物为主,L2柱在80年代以前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沉积和水土流失作用,随后以藻类和外源污染物的输入为主。
鄱阳湖湿地土壤碳、氮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作者: 陈格君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土壤  来源分析  分布特征   
描述:‰之间,δ15N值在4.00‰~6.00‰之间。通过分析发现,两柱的有机质主要以湖泊自生有机物源为主;氮素在时间尺度上相一致,L1柱氮素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主要来源于湖泊藻类,随后以水生植物为主,L2柱在80年代以前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沉积和水土流失作用,随后以藻类和外源污染物的输入为主。
全文:‰之间,δ15N值在4.00‰~6.00‰之间。通过分析发现,两柱的有机质主要以湖泊自生有机物源为主;氮素在时间尺度上相一致,L1柱氮素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主要来源于湖泊藻类,随后以水生植物为主,L2柱在80年代以前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沉积和水土流失作用,随后以藻类和外源污染物的输入为主。
鄱阳湖湿地土壤碳、氮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作者: 陈格君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土壤  来源分析  分布特征   
描述:‰之间,δ15N值在4.00‰~6.00‰之间。通过分析发现,两柱的有机质主要以湖泊自生有机物源为主;氮素在时间尺度上相一致,L1柱氮素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主要来源于湖泊藻类,随后以水生植物为主,L2柱在80年代以前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沉积和水土流失作用,随后以藻类和外源污染物的输入为主。
全文:‰之间,δ15N值在4.00‰~6.00‰之间。通过分析发现,两柱的有机质主要以湖泊自生有机物源为主;氮素在时间尺度上相一致,L1柱氮素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主要来源于湖泊藻类,随后以水生植物为主,L2柱在80年代以前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沉积和水土流失作用,随后以藻类和外源污染物的输入为主。
鄱阳湖湿地土壤碳、氮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作者: 陈格君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土壤  来源分析  分布特征   
描述:‰之间,δ15N值在4.00‰~6.00‰之间。通过分析发现,两柱的有机质主要以湖泊自生有机物源为主;氮素在时间尺度上相一致,L1柱氮素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主要来源于湖泊藻类,随后以水生植物为主,L2柱在80年代以前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沉积和水土流失作用,随后以藻类和外源污染物的输入为主。
全文:‰之间,δ15N值在4.00‰~6.00‰之间。通过分析发现,两柱的有机质主要以湖泊自生有机物源为主;氮素在时间尺度上相一致,L1柱氮素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主要来源于湖泊藻类,随后以水生植物为主,L2柱在80年代以前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沉积和水土流失作用,随后以藻类和外源污染物的输入为主。
鄱阳湖湿地土壤有机碳氮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作者: 王毛兰 赖建平 胡珂图 张丁苓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氮同位素  鄱阳湖  物质来源  湿地土壤  碳同位素 
描述:通过对2011年鄱阳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及饶河)15个湿地土壤样品中δ13C及δ15N的测定,分析探讨了鄱阳湖及其主支流湿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来源、结果表明: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中
全文:通过对2011年鄱阳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及饶河)15个湿地土壤样品中δ13C及δ15N的测定,分析探讨了鄱阳湖及其主支流湿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来源、结果表明: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中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