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地覆盖及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作者: 莫明浩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土地覆盖  景观格局  鄱阳湖  环境保护  湿地 
描述:情况作分析研究,着重研究了如下内容: (1)分析鄱阳湖典型湿地的特点。典型湿地位于赣江和修水冲淤三角洲前缘,水陆相互作用典型、是鄱阳湖与外界物质、能量交换的重要区域,具有相对完整的演替系列
全文:情况作分析研究,着重研究了如下内容: (1)分析鄱阳湖典型湿地的特点。典型湿地位于赣江和修水冲淤三角洲前缘,水陆相互作用典型、是鄱阳湖与外界物质、能量交换的重要区域,具有相对完整的演替系列
鄱阳湖湿地CO2通量观测信号扰动特征
作者: 王莉莉 杨涛  来源:湿地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涡度相关技术  信号强度  CO2通量 
描述:通量监测数据,分析通量观测信号的扰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7月915日CO2通量的信号强度最好,8月931日信号强度最差,信号强度日变化中,较好的时段为0︰004︰00(凌晨时段),较差
全文:通量监测数据,分析通量观测信号的扰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7月915日CO2通量的信号强度最好,8月931日信号强度最差,信号强度日变化中,较好的时段为0︰004︰00(凌晨时段),较差
鄱阳湖湿地CO2通量观测信号扰动特征
作者: 王莉莉 杨涛  来源:湿地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涡度相关技术  信号强度  CO2通量 
描述:通量监测数据,分析通量观测信号的扰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7月915日CO2通量的信号强度最好,8月931日信号强度最差,信号强度日变化中,较好的时段为0︰004︰00(凌晨时段),较差
全文:通量监测数据,分析通量观测信号的扰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7月915日CO2通量的信号强度最好,8月931日信号强度最差,信号强度日变化中,较好的时段为0︰004︰00(凌晨时段),较差
基于Landsat影像的鄱阳湖平原水稻主产区水稻熟制动态监测
作者: 刘影 肖池伟 李鹏 姜鲁光  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间窗口  鄱阳湖平原  水稻熟制  Landsat 
描述:鄱阳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华中单/双季稻作,是基于遥感监测水稻多熟种植的典型区域。动态监测区域水稻熟制时空格局,对评估耕地利用强度、增强粮食供给功能以及保障国家与地区粮食安全具有
全文:鄱阳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华中单/双季稻作,是基于遥感监测水稻多熟种植的典型区域。动态监测区域水稻熟制时空格局,对评估耕地利用强度、增强粮食供给功能以及保障国家与地区粮食安全具有
近三十年鄱阳湖湿地覆盖遥感变化探测
作者: KarenKie Yan Chan  来源:清华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时间序列  变化检测  遥感  分类 
描述:以及政府决策(如三峡大坝的建立)也都影响者该地区湿地的脆弱性。湿地水位的年际变化是导致当地物种的多样性的主要原因。鄱阳湖地区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鸟类主要的越冬地及停留地,鸟类之间的接触,增加了该地
全文:以及政府决策(如三峡大坝的建立)也都影响者该地区湿地的脆弱性。湿地水位的年际变化是导致当地物种的多样性的主要原因。鄱阳湖地区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鸟类主要的越冬地及停留地,鸟类之间的接触,增加了该地
鄱阳湖湿地虉草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作者: 章泉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虉草  生态适应  鄱阳湖  水分逆境 
描述:分布调查、生长动态的测定、茎段栽培与种子萌发试验、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模拟水分胁迫试验来探索虉草对鄱阳湖湿地环境的适应。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虉草主要分布在8.5-13米高程范围内,喜生长在人为干扰较少
全文:分布调查、生长动态的测定、茎段栽培与种子萌发试验、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模拟水分胁迫试验来探索虉草对鄱阳湖湿地环境的适应。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虉草主要分布在8.5-13米高程范围内,喜生长在人为干扰较少
一种应用遥感技术快速确定鄱阳湖区有螺洲滩的方法
作者: 郭家钢 陈红根 林丹丹 胡广汉 吴晓华 李东 刘红云 郑江 陈名刚  来源: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钉螺  遥感  血吸虫病 
描述:目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GIS/RS)快速确定鄱阳湖区钉螺孳生地带及血吸虫病高危区域. 方法选择鄱阳湖区内3个洲岛型血吸病重度流行村周围的洲滩地图进行数字化,在数字化地图的基础上分别对两张Landsat 5 (洪水期和沽水期)TM卫星遥感片进行校正,并提取出冬陆夏水洲滩部分,运用ERDAS IMAGINE软件对此洲滩进行计算机非监督分类(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校正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和穗帽湿度变换指数(Tasseled Cap, TC)模型计算;用传统方法进行螺情调查,卫星定位仪(GPS)记录有钉螺点的经纬度,同时选择部分堤内的农田和水溏(无螺区)作为对照点. 结果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共分为10类,根据现场调查的钉螺分布图,有螺点主要分布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的6、7和8类中,进一步模型分析表明,有螺点主要分布在校正植被指数NDVI>115和穗帽湿度变换指数TC在-10到3之间,而堤内农田和水溏等对照点中的值则主要分布此数值以外. 结论鄱阳湖区钉螺分布和孳生与洲滩湖草的生长状况与及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项研究提示,运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法可大致确定6、7和8类为有螺植被环境,然后通过校正植被指数(NDVI>110)确定植被优质区为钉螺的孳生环境,最后通过穗帽湿度变换指数(TC=-10~3)确定钉螺最佳孳生地,其准确率达95%以上.该方法简单易行,是湖区快速确定钉螺孳生地以及血吸虫病高危区的有效方法之一.
全文:目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GIS/RS)快速确定鄱阳湖区钉螺孳生地带及血吸虫病高危区域. 方法选择鄱阳湖区内3个洲岛型血吸病重度流行村周围的洲滩地图进行数字化,在数字化地图的基础上分别对两张Landsat 5 (洪水期和沽水期)TM卫星遥感片进行校正,并提取出冬陆夏水洲滩部分,运用ERDAS IMAGINE软件对此洲滩进行计算机非监督分类(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校正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和穗帽湿度变换指数(Tasseled Cap, TC)模型计算;用传统方法进行螺情调查,卫星定位仪(GPS)记录有钉螺点的经纬度,同时选择部分堤内的农田和水溏(无螺区)作为对照点. 结果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共分为10类,根据现场调查的钉螺分布图,有螺点主要分布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的6、7和8类中,进一步模型分析表明,有螺点主要分布在校正植被指数NDVI>115和穗帽湿度变换指数TC在-10到3之间,而堤内农田和水溏等对照点中的值则主要分布此数值以外. 结论鄱阳湖区钉螺分布和孳生与洲滩湖草的生长状况与及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项研究提示,运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法可大致确定6、7和8类为有螺植被环境,然后通过校正植被指数(NDVI>110)确定植被优质区为钉螺的孳生环境,最后通过穗帽湿度变换指数(TC=-10~3)确定钉螺最佳孳生地,其准确率达95%以上.该方法简单易行,是湖区快速确定钉螺孳生地以及血吸虫病高危区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于井冈山主动对接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 李奎联 王井华  来源:老区建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井冈山市  调查  经济区建设  《规划》  对接  经济社会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十一届全国人大 
描述: 从井冈山市以往的发展历程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实际出发,结合近期调查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要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须适时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尽快实现与
全文: 从井冈山市以往的发展历程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实际出发,结合近期调查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要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须适时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尽快实现与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 金菁  来源:重庆工商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生态产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日益推进,许多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旧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受到学者质疑与反思,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一背景下,生态经济的概念逐渐被人们关注和研究,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也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探索。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对于江西,乃至全国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在科学、低碳发展的新阶段,它担负探索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促进中部崛起、促进鄱阳湖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的历史重任。在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内容中,产业的生态化改造和现有生态产业的发展,是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生态产业繁荣,是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对生态经济及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依托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价值理论、交易费用等理论,梳理了部分典型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流域生态经济开发、生态产业发展的经验;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分别主要分析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问题,选取典型案例,分别重点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三地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及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经验;综合搜集相关数据,借鉴相关成果,改进运用了区域经济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模型,分析评价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地发展产业生态化发展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相关关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发展现状,提出针对三类生态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最后,本文分析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产业的相关配套政策建议。通过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通过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代表市县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生态化分析,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产业生态化系统的耦合度及产业生态化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水平六年来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耦合阶段;第二,在生态产业发展经验上,不同的生态产业具有不同的模式适应性。鉴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理及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湖区发展生态农业宜重点借鉴赣南的“猪—沼—果”模式,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湖区加大农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生态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生态工业方面,湖区宜整合现有零散、无序的工业园区,新建、改造生态工业园区,推进循环工业园区的发展,以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工业园区为支撑推进湖区整体工业生态化改造的进程;在生态服务业方面,湖区的劣势在于原有服务产业的基础薄弱,产业发展起点低,但生态经济的发展是湖区服务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契机,宜选择性发展能助推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服务产业,如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等,明确各区域战略定位,整合优势资源,以点带面,实现跨越发展。在全球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发展的共识。保护生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适合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子,探索生态产业支撑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是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试图从一个区域的层面探讨这一问题,从产业的角度窥探生态经济的内在发展动力,以点带面,期望能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较为典型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研究有两点创新:一是在选题上,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当前生态经济、生态产业发展的现状,深入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产业发展状况,定性、定量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发展现状;二是在方法上,本文改进了区域经济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模型,更为准确和客观地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情况。
全文: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日益推进,许多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旧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受到学者质疑与反思,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一背景下,生态经济的概念逐渐被人们关注和研究,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也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探索。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对于江西,乃至全国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在科学、低碳发展的新阶段,它担负探索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促进中部崛起、促进鄱阳湖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的历史重任。在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内容中,产业的生态化改造和现有生态产业的发展,是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生态产业繁荣,是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对生态经济及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依托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价值理论、交易费用等理论,梳理了部分典型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流域生态经济开发、生态产业发展的经验;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分别主要分析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问题,选取典型案例,分别重点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三地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及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经验;综合搜集相关数据,借鉴相关成果,改进运用了区域经济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模型,分析评价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地发展产业生态化发展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相关关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发展现状,提出针对三类生态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最后,本文分析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产业的相关配套政策建议。通过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通过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代表市县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生态化分析,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产业生态化系统的耦合度及产业生态化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水平六年来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耦合阶段;第二,在生态产业发展经验上,不同的生态产业具有不同的模式适应性。鉴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理及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湖区发展生态农业宜重点借鉴赣南的“猪—沼—果”模式,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湖区加大农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生态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生态工业方面,湖区宜整合现有零散、无序的工业园区,新建、改造生态工业园区,推进循环工业园区的发展,以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工业园区为支撑推进湖区整体工业生态化改造的进程;在生态服务业方面,湖区的劣势在于原有服务产业的基础薄弱,产业发展起点低,但生态经济的发展是湖区服务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契机,宜选择性发展能助推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服务产业,如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等,明确各区域战略定位,整合优势资源,以点带面,实现跨越发展。在全球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发展的共识。保护生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适合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子,探索生态产业支撑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是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试图从一个区域的层面探讨这一问题,从产业的角度窥探生态经济的内在发展动力,以点带面,期望能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较为典型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研究有两点创新:一是在选题上,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当前生态经济、生态产业发展的现状,深入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产业发展状况,定性、定量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发展现状;二是在方法上,本文改进了区域经济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模型,更为准确和客观地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情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 金菁  来源:重庆工商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生态产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日益推进,许多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旧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受到学者质疑与反思,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一背景下,生态经济的概念逐渐被人们关注和研究,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也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探索。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对于江西,乃至全国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在科学、低碳发展的新阶段,它担负探索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促进中部崛起、促进鄱阳湖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的历史重任。在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内容中,产业的生态化改造和现有生态产业的发展,是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生态产业繁荣,是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对生态经济及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依托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价值理论、交易费用等理论,梳理了部分典型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流域生态经济开发、生态产业发展的经验;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分别主要分析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问题,选取典型案例,分别重点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三地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及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经验;综合搜集相关数据,借鉴相关成果,改进运用了区域经济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模型,分析评价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地发展产业生态化发展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相关关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发展现状,提出针对三类生态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最后,本文分析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产业的相关配套政策建议。通过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通过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代表市县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生态化分析,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产业生态化系统的耦合度及产业生态化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水平六年来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耦合阶段;第二,在生态产业发展经验上,不同的生态产业具有不同的模式适应性。鉴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理及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湖区发展生态农业宜重点借鉴赣南的“猪—沼—果”模式,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湖区加大农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生态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生态工业方面,湖区宜整合现有零散、无序的工业园区,新建、改造生态工业园区,推进循环工业园区的发展,以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工业园区为支撑推进湖区整体工业生态化改造的进程;在生态服务业方面,湖区的劣势在于原有服务产业的基础薄弱,产业发展起点低,但生态经济的发展是湖区服务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契机,宜选择性发展能助推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服务产业,如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等,明确各区域战略定位,整合优势资源,以点带面,实现跨越发展。在全球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发展的共识。保护生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适合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子,探索生态产业支撑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是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试图从一个区域的层面探讨这一问题,从产业的角度窥探生态经济的内在发展动力,以点带面,期望能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较为典型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研究有两点创新:一是在选题上,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当前生态经济、生态产业发展的现状,深入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产业发展状况,定性、定量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发展现状;二是在方法上,本文改进了区域经济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模型,更为准确和客观地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情况。
全文: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日益推进,许多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旧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受到学者质疑与反思,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一背景下,生态经济的概念逐渐被人们关注和研究,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也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探索。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对于江西,乃至全国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在科学、低碳发展的新阶段,它担负探索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促进中部崛起、促进鄱阳湖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的历史重任。在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内容中,产业的生态化改造和现有生态产业的发展,是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生态产业繁荣,是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对生态经济及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依托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价值理论、交易费用等理论,梳理了部分典型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流域生态经济开发、生态产业发展的经验;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分别主要分析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问题,选取典型案例,分别重点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三地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及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经验;综合搜集相关数据,借鉴相关成果,改进运用了区域经济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模型,分析评价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地发展产业生态化发展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相关关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发展现状,提出针对三类生态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最后,本文分析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产业的相关配套政策建议。通过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通过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代表市县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生态化分析,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产业生态化系统的耦合度及产业生态化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水平六年来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耦合阶段;第二,在生态产业发展经验上,不同的生态产业具有不同的模式适应性。鉴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理及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湖区发展生态农业宜重点借鉴赣南的“猪—沼—果”模式,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湖区加大农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生态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生态工业方面,湖区宜整合现有零散、无序的工业园区,新建、改造生态工业园区,推进循环工业园区的发展,以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工业园区为支撑推进湖区整体工业生态化改造的进程;在生态服务业方面,湖区的劣势在于原有服务产业的基础薄弱,产业发展起点低,但生态经济的发展是湖区服务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契机,宜选择性发展能助推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服务产业,如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等,明确各区域战略定位,整合优势资源,以点带面,实现跨越发展。在全球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发展的共识。保护生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适合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子,探索生态产业支撑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是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试图从一个区域的层面探讨这一问题,从产业的角度窥探生态经济的内在发展动力,以点带面,期望能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较为典型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研究有两点创新:一是在选题上,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当前生态经济、生态产业发展的现状,深入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产业发展状况,定性、定量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发展现状;二是在方法上,本文改进了区域经济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模型,更为准确和客观地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情况。
上页 1 2 3 ... 32 33 34 ... 35 36 3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