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
作者: 向速林 周文斌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赋存形态  沉积物  鄱阳湖    分布特征 
描述:利用分级提取法对鄱阳湖沉积物进行了磷形态的分级提取和测定,系统研究了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表层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主要包括铁磷(Fe-P)、钙磷(Ca-P)、铝磷(Al-P)、可溶性磷(DP)等无机磷(IP)及有机磷(OP),各形态磷的空间分布基本具有从河口地区监测点向湖区监测点方向升高的趋势,垂向分布上总磷及各形态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表层沉积物(0-2cm)中总磷含量为578.36-813.55mg/kg,主要由无机磷组成,无机磷中以Fe-P含量最高,最大值达350.24mg/kg,占总磷的40%以上,Ca-P、Al-P含量相当,约占总磷含量的20%左右,而以DP的含量最低,含量在5%以下.有机磷含量约占总磷含量的15%左右.另外,沉积物中TP含量与Fe-P、Al-P、Ca-P及OP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OP含量与Fe-P、Al-P也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Ca-P的相关性较弱.
全文:利用分级提取法对鄱阳湖沉积物进行了磷形态的分级提取和测定,系统研究了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表层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主要包括铁磷(Fe-P)、钙磷(Ca-P)、铝磷(Al-P)、可溶性磷(DP)等无机磷(IP)及有机磷(OP),各形态磷的空间分布基本具有从河口地区监测点向湖区监测点方向升高的趋势,垂向分布上总磷及各形态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表层沉积物(0-2cm)中总磷含量为578.36-813.55mg/kg,主要由无机磷组成,无机磷中以Fe-P含量最高,最大值达350.24mg/kg,占总磷的40%以上,Ca-P、Al-P含量相当,约占总磷含量的20%左右,而以DP的含量最低,含量在5%以下.有机磷含量约占总磷含量的15%左右.另外,沉积物中TP含量与Fe-P、Al-P、Ca-P及OP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OP含量与Fe-P、Al-P也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Ca-P的相关性较弱.
鄱阳湖乐安江流域非点源氮污染的时空变化研究
作者: 庄霞  来源:东南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输出通量  乐安江流域  鄱阳湖  非点源氮  土地利用 
描述:乐安江是影响鄱阳湖水质的一条重要河流,近年来非点源污染迅速增加,水质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下垫面特征,是影响非点源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结构对营养盐的输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GIS手段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空间信息库,包括土地利用、土壤类型、DEM和小流域分布图。应用DEM进行流域刻划,结合2009年4月、9月、12月三次小流域地表水质监测分析数据,分析了流域水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水质的影响。 首先在空间上依据地形、地貌把研究区划分出两个区域:东北部低中山区、西南部丘陵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在空间上从上游向下游基本呈增加趋势;西南部地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普遍高于东北部地区,说明上游水质普遍好于下游水质。氮的流失主要以可溶态形式,TN和DTN全年变化剧烈,在12月份普遍较高,4月份次之,9月份最低。在监测各月份乐安江流域TN浓度的范围为0.09mg/L-1.359mg/L,水质属中营养水平。NO3—-N浓度平均值为DTN的65%,是DTN流失的主要形态,其时空分布与TN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丰水期4月份,NH3-N的平均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平水期9月份NH3-N平均浓度为三氮之首;NO2—-N全年含量最低。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物指标的关系发现:林地、草地具有消弱、抑制非点源污染的作用,其中林地控制非点源污染物的效果最为明显、草地次之;随着林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面积的增加,流域营养盐的输出强度增大。林地—草地结构类型控制的小流域氮污染物指标较林地—耕地为主控制的低(除NH4-N)。土地利用对地表水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比重上,也体现在各种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上。 在此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用TN浓度表征氮营养盐输出水平,建立了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面积比例与TN浓度的定量关系,并计算获得乐安江流域耕地、林地的TN输出系数分别为2.0398mg/L、0.1968mg/L,为流域尺度的营养盐输出负荷估算提供重要参数。根据研究区的相关资料,通过SCS径流曲线模型得到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地表径流,计算得出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非点源氮负荷量,得到在2009年的降雨条件下,流域TN、NO3—-N、NH3-N、NO2—-N的输出通量分别为0.3964 t/(km2•a)、0.2007 t/(km2•a)、0.0661 t/(km2•a)、0.0117t/(km2•a);林地、耕地、草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径流水中TN输出通量为别为0.1602 t/(km2•a)、1.850 t/(km2•a)、0.8132 t/(km2•a)。
全文:乐安江是影响鄱阳湖水质的一条重要河流,近年来非点源污染迅速增加,水质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下垫面特征,是影响非点源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结构对营养盐的输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GIS手段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空间信息库,包括土地利用、土壤类型、DEM和小流域分布图。应用DEM进行流域刻划,结合2009年4月、9月、12月三次小流域地表水质监测分析数据,分析了流域水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水质的影响。 首先在空间上依据地形、地貌把研究区划分出两个区域:东北部低中山区、西南部丘陵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在空间上从上游向下游基本呈增加趋势;西南部地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普遍高于东北部地区,说明上游水质普遍好于下游水质。氮的流失主要以可溶态形式,TN和DTN全年变化剧烈,在12月份普遍较高,4月份次之,9月份最低。在监测各月份乐安江流域TN浓度的范围为0.09mg/L-1.359mg/L,水质属中营养水平。NO3—-N浓度平均值为DTN的65%,是DTN流失的主要形态,其时空分布与TN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丰水期4月份,NH3-N的平均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平水期9月份NH3-N平均浓度为三氮之首;NO2—-N全年含量最低。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物指标的关系发现:林地、草地具有消弱、抑制非点源污染的作用,其中林地控制非点源污染物的效果最为明显、草地次之;随着林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面积的增加,流域营养盐的输出强度增大。林地—草地结构类型控制的小流域氮污染物指标较林地—耕地为主控制的低(除NH4-N)。土地利用对地表水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比重上,也体现在各种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上。 在此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用TN浓度表征氮营养盐输出水平,建立了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面积比例与TN浓度的定量关系,并计算获得乐安江流域耕地、林地的TN输出系数分别为2.0398mg/L、0.1968mg/L,为流域尺度的营养盐输出负荷估算提供重要参数。根据研究区的相关资料,通过SCS径流曲线模型得到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地表径流,计算得出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非点源氮负荷量,得到在2009年的降雨条件下,流域TN、NO3—-N、NH3-N、NO2—-N的输出通量分别为0.3964 t/(km2•a)、0.2007 t/(km2•a)、0.0661 t/(km2•a)、0.0117t/(km2•a);林地、耕地、草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径流水中TN输出通量为别为0.1602 t/(km2•a)、1.850 t/(km2•a)、0.8132 t/(km2•a)。
鄱阳湖乐安江流域非点源氮污染的时空变化研究
作者: 庄霞  来源:东南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输出通量  乐安江流域  鄱阳湖  非点源氮  土地利用 
描述:乐安江是影响鄱阳湖水质的一条重要河流,近年来非点源污染迅速增加,水质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下垫面特征,是影响非点源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结构对营养盐的输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GIS手段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空间信息库,包括土地利用、土壤类型、DEM和小流域分布图。应用DEM进行流域刻划,结合2009年4月、9月、12月三次小流域地表水质监测分析数据,分析了流域水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水质的影响。 首先在空间上依据地形、地貌把研究区划分出两个区域:东北部低中山区、西南部丘陵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在空间上从上游向下游基本呈增加趋势;西南部地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普遍高于东北部地区,说明上游水质普遍好于下游水质。氮的流失主要以可溶态形式,TN和DTN全年变化剧烈,在12月份普遍较高,4月份次之,9月份最低。在监测各月份乐安江流域TN浓度的范围为0.09mg/L-1.359mg/L,水质属中营养水平。NO3—-N浓度平均值为DTN的65%,是DTN流失的主要形态,其时空分布与TN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丰水期4月份,NH3-N的平均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平水期9月份NH3-N平均浓度为三氮之首;NO2—-N全年含量最低。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物指标的关系发现:林地、草地具有消弱、抑制非点源污染的作用,其中林地控制非点源污染物的效果最为明显、草地次之;随着林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面积的增加,流域营养盐的输出强度增大。林地—草地结构类型控制的小流域氮污染物指标较林地—耕地为主控制的低(除NH4-N)。土地利用对地表水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比重上,也体现在各种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上。 在此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用TN浓度表征氮营养盐输出水平,建立了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面积比例与TN浓度的定量关系,并计算获得乐安江流域耕地、林地的TN输出系数分别为2.0398mg/L、0.1968mg/L,为流域尺度的营养盐输出负荷估算提供重要参数。根据研究区的相关资料,通过SCS径流曲线模型得到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地表径流,计算得出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非点源氮负荷量,得到在2009年的降雨条件下,流域TN、NO3—-N、NH3-N、NO2—-N的输出通量分别为0.3964 t/(km2•a)、0.2007 t/(km2•a)、0.0661 t/(km2•a)、0.0117t/(km2•a);林地、耕地、草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径流水中TN输出通量为别为0.1602 t/(km2•a)、1.850 t/(km2•a)、0.8132 t/(km2•a)。
全文:乐安江是影响鄱阳湖水质的一条重要河流,近年来非点源污染迅速增加,水质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下垫面特征,是影响非点源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结构对营养盐的输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GIS手段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空间信息库,包括土地利用、土壤类型、DEM和小流域分布图。应用DEM进行流域刻划,结合2009年4月、9月、12月三次小流域地表水质监测分析数据,分析了流域水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水质的影响。 首先在空间上依据地形、地貌把研究区划分出两个区域:东北部低中山区、西南部丘陵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在空间上从上游向下游基本呈增加趋势;西南部地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普遍高于东北部地区,说明上游水质普遍好于下游水质。氮的流失主要以可溶态形式,TN和DTN全年变化剧烈,在12月份普遍较高,4月份次之,9月份最低。在监测各月份乐安江流域TN浓度的范围为0.09mg/L-1.359mg/L,水质属中营养水平。NO3—-N浓度平均值为DTN的65%,是DTN流失的主要形态,其时空分布与TN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丰水期4月份,NH3-N的平均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平水期9月份NH3-N平均浓度为三氮之首;NO2—-N全年含量最低。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物指标的关系发现:林地、草地具有消弱、抑制非点源污染的作用,其中林地控制非点源污染物的效果最为明显、草地次之;随着林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面积的增加,流域营养盐的输出强度增大。林地—草地结构类型控制的小流域氮污染物指标较林地—耕地为主控制的低(除NH4-N)。土地利用对地表水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比重上,也体现在各种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上。 在此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用TN浓度表征氮营养盐输出水平,建立了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面积比例与TN浓度的定量关系,并计算获得乐安江流域耕地、林地的TN输出系数分别为2.0398mg/L、0.1968mg/L,为流域尺度的营养盐输出负荷估算提供重要参数。根据研究区的相关资料,通过SCS径流曲线模型得到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地表径流,计算得出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非点源氮负荷量,得到在2009年的降雨条件下,流域TN、NO3—-N、NH3-N、NO2—-N的输出通量分别为0.3964 t/(km2•a)、0.2007 t/(km2•a)、0.0661 t/(km2•a)、0.0117t/(km2•a);林地、耕地、草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径流水中TN输出通量为别为0.1602 t/(km2•a)、1.850 t/(km2•a)、0.8132 t/(km2•a)。
鄱阳湖乐安江流域非点源氮污染的时空变化研究
作者: 庄霞  来源:东南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输出通量  乐安江流域  鄱阳湖  非点源氮  土地利用 
描述:乐安江是影响鄱阳湖水质的一条重要河流,近年来非点源污染迅速增加,水质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下垫面特征,是影响非点源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结构对营养盐的输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GIS手段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空间信息库,包括土地利用、土壤类型、DEM和小流域分布图。应用DEM进行流域刻划,结合2009年4月、9月、12月三次小流域地表水质监测分析数据,分析了流域水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水质的影响。 首先在空间上依据地形、地貌把研究区划分出两个区域:东北部低中山区、西南部丘陵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在空间上从上游向下游基本呈增加趋势;西南部地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普遍高于东北部地区,说明上游水质普遍好于下游水质。氮的流失主要以可溶态形式,TN和DTN全年变化剧烈,在12月份普遍较高,4月份次之,9月份最低。在监测各月份乐安江流域TN浓度的范围为0.09mg/L-1.359mg/L,水质属中营养水平。NO3—-N浓度平均值为DTN的65%,是DTN流失的主要形态,其时空分布与TN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丰水期4月份,NH3-N的平均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平水期9月份NH3-N平均浓度为三氮之首;NO2—-N全年含量最低。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物指标的关系发现:林地、草地具有消弱、抑制非点源污染的作用,其中林地控制非点源污染物的效果最为明显、草地次之;随着林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面积的增加,流域营养盐的输出强度增大。林地—草地结构类型控制的小流域氮污染物指标较林地—耕地为主控制的低(除NH4-N)。土地利用对地表水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比重上,也体现在各种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上。 在此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用TN浓度表征氮营养盐输出水平,建立了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面积比例与TN浓度的定量关系,并计算获得乐安江流域耕地、林地的TN输出系数分别为2.0398mg/L、0.1968mg/L,为流域尺度的营养盐输出负荷估算提供重要参数。根据研究区的相关资料,通过SCS径流曲线模型得到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地表径流,计算得出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非点源氮负荷量,得到在2009年的降雨条件下,流域TN、NO3—-N、NH3-N、NO2—-N的输出通量分别为0.3964 t/(km2•a)、0.2007 t/(km2•a)、0.0661 t/(km2•a)、0.0117t/(km2•a);林地、耕地、草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径流水中TN输出通量为别为0.1602 t/(km2•a)、1.850 t/(km2•a)、0.8132 t/(km2•a)。
全文:乐安江是影响鄱阳湖水质的一条重要河流,近年来非点源污染迅速增加,水质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下垫面特征,是影响非点源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结构对营养盐的输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GIS手段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空间信息库,包括土地利用、土壤类型、DEM和小流域分布图。应用DEM进行流域刻划,结合2009年4月、9月、12月三次小流域地表水质监测分析数据,分析了流域水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水质的影响。 首先在空间上依据地形、地貌把研究区划分出两个区域:东北部低中山区、西南部丘陵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在空间上从上游向下游基本呈增加趋势;西南部地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普遍高于东北部地区,说明上游水质普遍好于下游水质。氮的流失主要以可溶态形式,TN和DTN全年变化剧烈,在12月份普遍较高,4月份次之,9月份最低。在监测各月份乐安江流域TN浓度的范围为0.09mg/L-1.359mg/L,水质属中营养水平。NO3—-N浓度平均值为DTN的65%,是DTN流失的主要形态,其时空分布与TN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丰水期4月份,NH3-N的平均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平水期9月份NH3-N平均浓度为三氮之首;NO2—-N全年含量最低。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物指标的关系发现:林地、草地具有消弱、抑制非点源污染的作用,其中林地控制非点源污染物的效果最为明显、草地次之;随着林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面积的增加,流域营养盐的输出强度增大。林地—草地结构类型控制的小流域氮污染物指标较林地—耕地为主控制的低(除NH4-N)。土地利用对地表水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比重上,也体现在各种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上。 在此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用TN浓度表征氮营养盐输出水平,建立了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面积比例与TN浓度的定量关系,并计算获得乐安江流域耕地、林地的TN输出系数分别为2.0398mg/L、0.1968mg/L,为流域尺度的营养盐输出负荷估算提供重要参数。根据研究区的相关资料,通过SCS径流曲线模型得到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地表径流,计算得出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非点源氮负荷量,得到在2009年的降雨条件下,流域TN、NO3—-N、NH3-N、NO2—-N的输出通量分别为0.3964 t/(km2•a)、0.2007 t/(km2•a)、0.0661 t/(km2•a)、0.0117t/(km2•a);林地、耕地、草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径流水中TN输出通量为别为0.1602 t/(km2•a)、1.850 t/(km2•a)、0.8132 t/(km2•a)。
鄱阳湖水质参数遥感反演及营养状况评价
作者: 黄国金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遥感反演  MODIS  富营养化评价 
描述: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血液,是地球环境中最重要和最有活力的因素。由于受到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以及其它人为活动的影响,全球淡水资源日趋衰竭,湖泊、河流水体污染以及富营养化现象日益加重。基于遥感技术的水质监测方法相比于常规的水质监测方法,具有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便于长期动态监测等优势。以鄱阳湖为研究区,基于实地水质采样、光谱仪器测量、MODIS影像三种同步数据。实测光谱分析表明,鄱阳湖呈现Ⅱ类水体共有的特性,叶绿素a浓度较低,峰值不明显,悬浮物具有明显的峰值。采用基于影像特征的Chavez黑像元选择法对MODIS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将校正后的单波段、波段组合反射率与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浓度做pea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叶绿素a与反射率相关性较高,出现了大量的波段及波段组合,最佳反演波段为500m分辨率的(B2+B7);悬浮物具有时空特性,只与少数波段或波段组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最佳反演波段为500m分辨率的(B2-B7)。基于最佳波段分析,分别采用统计回归和BP网络两种方法建立遥感反演模型,并用实测的样本数据对两种反演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具有较强辐射分辨率的500m数据比250m数据反演效果好;BP网络在样本数量充足时用来构建非线性映射模型,相对于常规的统计回归建模方法显示出更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最后,对实测的水质参数浓度之间进行了pearson分析,发现悬浮物与透明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并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得到了悬浮物与透明度的数学表达式,结合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和修正的营养状态指数公式,得到了基于遥感技术的TSI指数计算模型。结合同步MODIS影像,应用模型生成了鄱阳湖丰水期的TSI指数分布图。
全文: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血液,是地球环境中最重要和最有活力的因素。由于受到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以及其它人为活动的影响,全球淡水资源日趋衰竭,湖泊、河流水体污染以及富营养化现象日益加重。基于遥感技术的水质监测方法相比于常规的水质监测方法,具有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便于长期动态监测等优势。以鄱阳湖为研究区,基于实地水质采样、光谱仪器测量、MODIS影像三种同步数据。实测光谱分析表明,鄱阳湖呈现Ⅱ类水体共有的特性,叶绿素a浓度较低,峰值不明显,悬浮物具有明显的峰值。采用基于影像特征的Chavez黑像元选择法对MODIS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将校正后的单波段、波段组合反射率与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浓度做pea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叶绿素a与反射率相关性较高,出现了大量的波段及波段组合,最佳反演波段为500m分辨率的(B2+B7);悬浮物具有时空特性,只与少数波段或波段组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最佳反演波段为500m分辨率的(B2-B7)。基于最佳波段分析,分别采用统计回归和BP网络两种方法建立遥感反演模型,并用实测的样本数据对两种反演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具有较强辐射分辨率的500m数据比250m数据反演效果好;BP网络在样本数量充足时用来构建非线性映射模型,相对于常规的统计回归建模方法显示出更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最后,对实测的水质参数浓度之间进行了pearson分析,发现悬浮物与透明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并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得到了悬浮物与透明度的数学表达式,结合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和修正的营养状态指数公式,得到了基于遥感技术的TSI指数计算模型。结合同步MODIS影像,应用模型生成了鄱阳湖丰水期的TSI指数分布图。
鄱阳湖水质参数遥感反演及营养状况评价
作者: 黄国金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遥感反演  MODIS  富营养化评价 
描述: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血液,是地球环境中最重要和最有活力的因素。由于受到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以及其它人为活动的影响,全球淡水资源日趋衰竭,湖泊、河流水体污染以及富营养化现象日益加重。基于遥感技术的水质监测方法相比于常规的水质监测方法,具有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便于长期动态监测等优势。以鄱阳湖为研究区,基于实地水质采样、光谱仪器测量、MODIS影像三种同步数据。实测光谱分析表明,鄱阳湖呈现Ⅱ类水体共有的特性,叶绿素a浓度较低,峰值不明显,悬浮物具有明显的峰值。采用基于影像特征的Chavez黑像元选择法对MODIS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将校正后的单波段、波段组合反射率与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浓度做pea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叶绿素a与反射率相关性较高,出现了大量的波段及波段组合,最佳反演波段为500m分辨率的(B2+B7);悬浮物具有时空特性,只与少数波段或波段组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最佳反演波段为500m分辨率的(B2-B7)。基于最佳波段分析,分别采用统计回归和BP网络两种方法建立遥感反演模型,并用实测的样本数据对两种反演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具有较强辐射分辨率的500m数据比250m数据反演效果好;BP网络在样本数量充足时用来构建非线性映射模型,相对于常规的统计回归建模方法显示出更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最后,对实测的水质参数浓度之间进行了pearson分析,发现悬浮物与透明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并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得到了悬浮物与透明度的数学表达式,结合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和修正的营养状态指数公式,得到了基于遥感技术的TSI指数计算模型。结合同步MODIS影像,应用模型生成了鄱阳湖丰水期的TSI指数分布图。
全文: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血液,是地球环境中最重要和最有活力的因素。由于受到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以及其它人为活动的影响,全球淡水资源日趋衰竭,湖泊、河流水体污染以及富营养化现象日益加重。基于遥感技术的水质监测方法相比于常规的水质监测方法,具有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便于长期动态监测等优势。以鄱阳湖为研究区,基于实地水质采样、光谱仪器测量、MODIS影像三种同步数据。实测光谱分析表明,鄱阳湖呈现Ⅱ类水体共有的特性,叶绿素a浓度较低,峰值不明显,悬浮物具有明显的峰值。采用基于影像特征的Chavez黑像元选择法对MODIS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将校正后的单波段、波段组合反射率与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浓度做pea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叶绿素a与反射率相关性较高,出现了大量的波段及波段组合,最佳反演波段为500m分辨率的(B2+B7);悬浮物具有时空特性,只与少数波段或波段组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最佳反演波段为500m分辨率的(B2-B7)。基于最佳波段分析,分别采用统计回归和BP网络两种方法建立遥感反演模型,并用实测的样本数据对两种反演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具有较强辐射分辨率的500m数据比250m数据反演效果好;BP网络在样本数量充足时用来构建非线性映射模型,相对于常规的统计回归建模方法显示出更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最后,对实测的水质参数浓度之间进行了pearson分析,发现悬浮物与透明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并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得到了悬浮物与透明度的数学表达式,结合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和修正的营养状态指数公式,得到了基于遥感技术的TSI指数计算模型。结合同步MODIS影像,应用模型生成了鄱阳湖丰水期的TSI指数分布图。
鄱阳湖水质参数遥感反演及营养状况评价
作者: 黄国金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遥感反演  MODIS  富营养化评价 
描述: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血液,是地球环境中最重要和最有活力的因素。由于受到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以及其它人为活动的影响,全球淡水资源日趋衰竭,湖泊、河流水体污染以及富营养化现象日益加重。基于遥感技术的水质监测方法相比于常规的水质监测方法,具有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便于长期动态监测等优势。以鄱阳湖为研究区,基于实地水质采样、光谱仪器测量、MODIS影像三种同步数据。实测光谱分析表明,鄱阳湖呈现Ⅱ类水体共有的特性,叶绿素a浓度较低,峰值不明显,悬浮物具有明显的峰值。采用基于影像特征的Chavez黑像元选择法对MODIS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将校正后的单波段、波段组合反射率与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浓度做pea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叶绿素a与反射率相关性较高,出现了大量的波段及波段组合,最佳反演波段为500m分辨率的(B2+B7);悬浮物具有时空特性,只与少数波段或波段组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最佳反演波段为500m分辨率的(B2-B7)。基于最佳波段分析,分别采用统计回归和BP网络两种方法建立遥感反演模型,并用实测的样本数据对两种反演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具有较强辐射分辨率的500m数据比250m数据反演效果好;BP网络在样本数量充足时用来构建非线性映射模型,相对于常规的统计回归建模方法显示出更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最后,对实测的水质参数浓度之间进行了pearson分析,发现悬浮物与透明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并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得到了悬浮物与透明度的数学表达式,结合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和修正的营养状态指数公式,得到了基于遥感技术的TSI指数计算模型。结合同步MODIS影像,应用模型生成了鄱阳湖丰水期的TSI指数分布图。
全文: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血液,是地球环境中最重要和最有活力的因素。由于受到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以及其它人为活动的影响,全球淡水资源日趋衰竭,湖泊、河流水体污染以及富营养化现象日益加重。基于遥感技术的水质监测方法相比于常规的水质监测方法,具有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便于长期动态监测等优势。以鄱阳湖为研究区,基于实地水质采样、光谱仪器测量、MODIS影像三种同步数据。实测光谱分析表明,鄱阳湖呈现Ⅱ类水体共有的特性,叶绿素a浓度较低,峰值不明显,悬浮物具有明显的峰值。采用基于影像特征的Chavez黑像元选择法对MODIS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将校正后的单波段、波段组合反射率与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浓度做pea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叶绿素a与反射率相关性较高,出现了大量的波段及波段组合,最佳反演波段为500m分辨率的(B2+B7);悬浮物具有时空特性,只与少数波段或波段组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最佳反演波段为500m分辨率的(B2-B7)。基于最佳波段分析,分别采用统计回归和BP网络两种方法建立遥感反演模型,并用实测的样本数据对两种反演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具有较强辐射分辨率的500m数据比250m数据反演效果好;BP网络在样本数量充足时用来构建非线性映射模型,相对于常规的统计回归建模方法显示出更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最后,对实测的水质参数浓度之间进行了pearson分析,发现悬浮物与透明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并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得到了悬浮物与透明度的数学表达式,结合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和修正的营养状态指数公式,得到了基于遥感技术的TSI指数计算模型。结合同步MODIS影像,应用模型生成了鄱阳湖丰水期的TSI指数分布图。
鄱阳湖滩地冲淤变化的遥感调查研究
作者: 陈龙泉 况润元 汤崇军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冲淤变化  滩地  遥感 
描述:利用1989年和2006年鄱阳湖枯水期两景Landsat影像,分析了湖区五河入湖口和鄱阳湖入江通道滩地的冲淤变化。对经几何校正和叠合后的两景影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河入湖口滩地发生明显淤涨,而鄱阳湖入江通道滩地面积则明显减少,其中赣江西支与修水入湖区滩地淤积42平方公里,赣江中支入湖区滩地向前推进1200m,赣江南支、抚河和信江入湖区域淤积28平方公里,饶河入湖区滩地向湖中推进了700m,鄱阳湖入江通道滩地净减少约3.9平方公里。影响滩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五河来水来沙、长江上游来水来沙和人类改造等。
全文:利用1989年和2006年鄱阳湖枯水期两景Landsat影像,分析了湖区五河入湖口和鄱阳湖入江通道滩地的冲淤变化。对经几何校正和叠合后的两景影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河入湖口滩地发生明显淤涨,而鄱阳湖入江通道滩地面积则明显减少,其中赣江西支与修水入湖区滩地淤积42平方公里,赣江中支入湖区滩地向前推进1200m,赣江南支、抚河和信江入湖区域淤积28平方公里,饶河入湖区滩地向湖中推进了700m,鄱阳湖入江通道滩地净减少约3.9平方公里。影响滩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五河来水来沙、长江上游来水来沙和人类改造等。
鄱阳湖环湖区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作者: 莫明浩 杨洁 顾胜 宋月君  来源:人民长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输出系数模型  污染负荷计算  鄱阳湖环湖区  非点源污染 
描述:由土地利用、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等产生的非点源污染是湖泊的主要污染源。为了研究鄱阳湖环湖区非点源污染负荷特征规律,对传统的输出系数模型改进修正后,对2008年鄱阳湖环湖区非点源污染产生量进行了模拟估算。其结果为:COD产生量全年为20.45万t,TN为3.52万t,TP为0.22万t,NH4+-N为1.07万t。经分析表明,农用地施用的化肥农药伴随水土流失流入湖区对鄱阳湖造成了较大的污染;非点源污染受降雨影响,6月产生量最大;鄱阳湖水体污染主要由入湖五河产生,赣江产生量最大。
全文:由土地利用、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等产生的非点源污染是湖泊的主要污染源。为了研究鄱阳湖环湖区非点源污染负荷特征规律,对传统的输出系数模型改进修正后,对2008年鄱阳湖环湖区非点源污染产生量进行了模拟估算。其结果为:COD产生量全年为20.45万t,TN为3.52万t,TP为0.22万t,NH4+-N为1.07万t。经分析表明,农用地施用的化肥农药伴随水土流失流入湖区对鄱阳湖造成了较大的污染;非点源污染受降雨影响,6月产生量最大;鄱阳湖水体污染主要由入湖五河产生,赣江产生量最大。
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农业地球化学环境评价
作者: 余忠珍 马逸麟 衷存堤 冯昌和 梅丽辉 江俊杰  来源:资源调查与环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环境评价  鄱阳湖 
描述:文章以《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为基础,详细论述了植物所需的C、H、O、N、P、K、Ca、Mg、S、Cu、Zn、Fe、Mn、B、Mo、Cl共16种营养元素的分布
全文:文章以《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为基础,详细论述了植物所需的C、H、O、N、P、K、Ca、Mg、S、Cu、Zn、Fe、Mn、B、Mo、Cl共16种营养元素的分布
上页 1 2 3 ... 5 6 7 8 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