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枯水期入湖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 彭薇 霍军军 许继军  来源:长江科学院院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Mann  小波分析  Kendall检验法  径流  鄱阳湖  枯水期 
描述:依据1957—2012年鄱阳湖流域控制水文站的实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小波分析方法,对该时段内枯水期入湖径流的趋势及周期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分析其变化规律对鄱阳湖水资源合理利用、水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957—2012年鄱阳湖流域各站点枯水期径流大致呈增加的趋势,平均增加幅度约为0.199/a,且在0.1的显著水平下,万家埠站、梅港站、虎山站枯水期径流增加趋势显著;鄱阳湖流域各站点的枯水期径流变化具有较显著的周期特征,其中21 a为鄱阳湖流域枯水期径流变化主周期,各站点径流变化还存在5,12,28 a的变化小周期。鄱阳湖流域枯水期径流的周期规律的研究,为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文:依据1957—2012年鄱阳湖流域控制水文站的实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小波分析方法,对该时段内枯水期入湖径流的趋势及周期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分析其变化规律对鄱阳湖水资源合理利用、水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957—2012年鄱阳湖流域各站点枯水期径流大致呈增加的趋势,平均增加幅度约为0.199/a,且在0.1的显著水平下,万家埠站、梅港站、虎山站枯水期径流增加趋势显著;鄱阳湖流域各站点的枯水期径流变化具有较显著的周期特征,其中21 a为鄱阳湖流域枯水期径流变化主周期,各站点径流变化还存在5,12,28 a的变化小周期。鄱阳湖流域枯水期径流的周期规律的研究,为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土壤质地与水分特征参数研究
作者: 李云良 许秀丽 赵贵章 姚静 张奇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水分特征曲线  van  土壤质地  Genuchten模型  空间异质性 
描述:%19%,饱和含水率θs变化约42%57%,土壤进气值的倒数α约0.01 cm–1,水分特征曲线形状参数n介于1.114.65之间。土壤含水率变化对van Genuchten模型中参数α和n较为敏感
全文:%19%,饱和含水率θs变化约42%57%,土壤进气值的倒数α约0.01 cm–1,水分特征曲线形状参数n介于1.114.65之间。土壤含水率变化对van Genuchten模型中参数α和n较为敏感
植被恢复与气候变化影响下的鄱阳湖流域蒸散时空特征
作者: 刘冲 齐述华 汤林玲 何蕾  来源:地理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植被恢复  鄱阳湖流域  蒸散  气候变化  时空特征 
描述:蒸散是地球表层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Wa SSI-C生态水文模型,利用气象数据、叶面积指数数据和土壤数据等估算1983-2011年鄱阳湖流域蒸散,分析其时空特征,并通过情景模拟定量分析植被恢复和气候变化对蒸散的影响。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蒸散多年均值变化范围为741~914 mm/a,植被和降水量分布是造成流域蒸散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近三十年来鄱阳湖流域蒸散呈阶段性增长趋势,增长率为1.495 mm/a;植被、气温和降水对鄱阳湖流域蒸散的单独影响均为正向,但气温和降水的联合效应会导致蒸散下降;鄱阳湖流域蒸散变化的主导因素具有空间差异性,从整体上看,植被恢复是驱动蒸散呈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是导致蒸散年际波动的主要原因。
全文:蒸散是地球表层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Wa SSI-C生态水文模型,利用气象数据、叶面积指数数据和土壤数据等估算1983-2011年鄱阳湖流域蒸散,分析其时空特征,并通过情景模拟定量分析植被恢复和气候变化对蒸散的影响。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蒸散多年均值变化范围为741~914 mm/a,植被和降水量分布是造成流域蒸散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近三十年来鄱阳湖流域蒸散呈阶段性增长趋势,增长率为1.495 mm/a;植被、气温和降水对鄱阳湖流域蒸散的单独影响均为正向,但气温和降水的联合效应会导致蒸散下降;鄱阳湖流域蒸散变化的主导因素具有空间差异性,从整体上看,植被恢复是驱动蒸散呈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是导致蒸散年际波动的主要原因。
石宝山歌会与石钟山石窟的关系研究
作者: 段鹏  来源:云南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系  石钟山石窟  朝山会  石宝山歌会 
描述:云南省剑川县的石宝山,每年农历七月的最后三天要举行民间集会,人从四面八方而来,集聚成群,在山林、石窟之间对唱山歌、传情达意,朝山拜佛、烧香祈愿,当地人称此盛会为“石宝山歌会”。以往关于歌会的调查与研究、多限于民族风情、民歌艺术等方面的考察、介绍,较少关注歌会与剑川石窟之间的相联。由于没有将歌会与石窟信仰相结合进行考察与研究,有的文章对歌会的“歌”过度阐释,把歌会称为“白族情人节”等等。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剑川石宝山歌会是以朝山①为主的一个民间盛大集会,即它是周边佛教信众定期朝拜石宝山上的佛教造像的朝山盛会。石宝山是民间的称谓,学术界一般称其为“石钟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川石钟山石窟即位于此。进山拜佛,朝拜的就是石钟山石窟中的诸佛菩萨。本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田野调查、以民族志书写为基础,在对“白族情人节”、“山林野合”这一类过度阐释歌会的观点进行分析、回应的同时,对歌会的本来面目进行还原,理清歌会本来的面貌——朝山。第二部分是关于朝山歌会朝拜的对象——石钟山石窟的梳理与研究,重点在于说明历史上,特别是南诏大理时期佛教信仰的状况,这是石窟产生的信仰基础和社会动因。也是歌会起源与形成的关键所在。第三部分重点集中于石宝山歌会与石钟山石窟的关系探讨,理清歌会的本来历史文化内涵,呈现出歌会的历史原貌——石宝山朝山会,而且是以佛教为主的朝山会,最终得出结论:石宝山朝山会源于对石钟山石窟的崇拜。
全文:云南省剑川县的石宝山,每年农历七月的最后三天要举行民间集会,人从四面八方而来,集聚成群,在山林、石窟之间对唱山歌、传情达意,朝山拜佛、烧香祈愿,当地人称此盛会为“石宝山歌会”。以往关于歌会的调查与研究、多限于民族风情、民歌艺术等方面的考察、介绍,较少关注歌会与剑川石窟之间的相联。由于没有将歌会与石窟信仰相结合进行考察与研究,有的文章对歌会的“歌”过度阐释,把歌会称为“白族情人节”等等。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剑川石宝山歌会是以朝山①为主的一个民间盛大集会,即它是周边佛教信众定期朝拜石宝山上的佛教造像的朝山盛会。石宝山是民间的称谓,学术界一般称其为“石钟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川石钟山石窟即位于此。进山拜佛,朝拜的就是石钟山石窟中的诸佛菩萨。本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田野调查、以民族志书写为基础,在对“白族情人节”、“山林野合”这一类过度阐释歌会的观点进行分析、回应的同时,对歌会的本来面目进行还原,理清歌会本来的面貌——朝山。第二部分是关于朝山歌会朝拜的对象——石钟山石窟的梳理与研究,重点在于说明历史上,特别是南诏大理时期佛教信仰的状况,这是石窟产生的信仰基础和社会动因。也是歌会起源与形成的关键所在。第三部分重点集中于石宝山歌会与石钟山石窟的关系探讨,理清歌会的本来历史文化内涵,呈现出歌会的历史原貌——石宝山朝山会,而且是以佛教为主的朝山会,最终得出结论:石宝山朝山会源于对石钟山石窟的崇拜。
石宝山歌会与石钟山石窟的关系研究
作者: 段鹏  来源:云南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系  石钟山石窟  朝山会  石宝山歌会 
描述:云南省剑川县的石宝山,每年农历七月的最后三天要举行民间集会,人从四面八方而来,集聚成群,在山林、石窟之间对唱山歌、传情达意,朝山拜佛、烧香祈愿,当地人称此盛会为“石宝山歌会”。以往关于歌会的调查与研究、多限于民族风情、民歌艺术等方面的考察、介绍,较少关注歌会与剑川石窟之间的相联。由于没有将歌会与石窟信仰相结合进行考察与研究,有的文章对歌会的“歌”过度阐释,把歌会称为“白族情人节”等等。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剑川石宝山歌会是以朝山①为主的一个民间盛大集会,即它是周边佛教信众定期朝拜石宝山上的佛教造像的朝山盛会。石宝山是民间的称谓,学术界一般称其为“石钟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川石钟山石窟即位于此。进山拜佛,朝拜的就是石钟山石窟中的诸佛菩萨。本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田野调查、以民族志书写为基础,在对“白族情人节”、“山林野合”这一类过度阐释歌会的观点进行分析、回应的同时,对歌会的本来面目进行还原,理清歌会本来的面貌——朝山。第二部分是关于朝山歌会朝拜的对象——石钟山石窟的梳理与研究,重点在于说明历史上,特别是南诏大理时期佛教信仰的状况,这是石窟产生的信仰基础和社会动因。也是歌会起源与形成的关键所在。第三部分重点集中于石宝山歌会与石钟山石窟的关系探讨,理清歌会的本来历史文化内涵,呈现出歌会的历史原貌——石宝山朝山会,而且是以佛教为主的朝山会,最终得出结论:石宝山朝山会源于对石钟山石窟的崇拜。
全文:云南省剑川县的石宝山,每年农历七月的最后三天要举行民间集会,人从四面八方而来,集聚成群,在山林、石窟之间对唱山歌、传情达意,朝山拜佛、烧香祈愿,当地人称此盛会为“石宝山歌会”。以往关于歌会的调查与研究、多限于民族风情、民歌艺术等方面的考察、介绍,较少关注歌会与剑川石窟之间的相联。由于没有将歌会与石窟信仰相结合进行考察与研究,有的文章对歌会的“歌”过度阐释,把歌会称为“白族情人节”等等。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剑川石宝山歌会是以朝山①为主的一个民间盛大集会,即它是周边佛教信众定期朝拜石宝山上的佛教造像的朝山盛会。石宝山是民间的称谓,学术界一般称其为“石钟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川石钟山石窟即位于此。进山拜佛,朝拜的就是石钟山石窟中的诸佛菩萨。本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田野调查、以民族志书写为基础,在对“白族情人节”、“山林野合”这一类过度阐释歌会的观点进行分析、回应的同时,对歌会的本来面目进行还原,理清歌会本来的面貌——朝山。第二部分是关于朝山歌会朝拜的对象——石钟山石窟的梳理与研究,重点在于说明历史上,特别是南诏大理时期佛教信仰的状况,这是石窟产生的信仰基础和社会动因。也是歌会起源与形成的关键所在。第三部分重点集中于石宝山歌会与石钟山石窟的关系探讨,理清歌会的本来历史文化内涵,呈现出歌会的历史原貌——石宝山朝山会,而且是以佛教为主的朝山会,最终得出结论:石宝山朝山会源于对石钟山石窟的崇拜。
鄱阳湖地区湖-陆-气相互作用的观测分析
作者: 汪如良 刘熙明 郭维栋  来源:热带气象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气相互作用  近地面层      鄱阳湖  涡动相关 
描述:利用2013年6月1日—2014年5月31日鄱阳湖东岸70m铁塔的涡动相关观测资料、鄱阳湖水文观测资料、鄱阳气象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等,对鄱阳湖地区湖-陆-气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
全文:利用2013年6月1日—2014年5月31日鄱阳湖东岸70m铁塔的涡动相关观测资料、鄱阳湖水文观测资料、鄱阳气象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等,对鄱阳湖地区湖-陆-气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
鄱阳湖滨湖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研究
作者: 梁武 陈美球 黄宏胜 罗志军  来源:土地经济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鄱阳湖滨湖地区  土地城镇化  协调性 
描述: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本文以鄱阳湖滨湖地区为研究区域,对1990—2012年异地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性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990—2012年鄱阳湖滨湖地区的异地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均不协调,且呈二级分化:异地城镇化表现为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而就地城镇化则表现为土地城镇化滞后于人口城镇化,但在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城关镇则表现为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为此,研究提出鄱阳湖滨湖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差别化对策:针对异地城镇化,应该改城区建设用地“平面扩张”为“内部挖潜”;加大城区产业培育,提高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益,促进产城融合发展。而就地城镇化,则要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村镇联动工作力度,确保就地城镇化的新增用地指标保障;创新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优化区域农村建设用地结构。
全文: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本文以鄱阳湖滨湖地区为研究区域,对1990—2012年异地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性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990—2012年鄱阳湖滨湖地区的异地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均不协调,且呈二级分化:异地城镇化表现为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而就地城镇化则表现为土地城镇化滞后于人口城镇化,但在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城关镇则表现为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为此,研究提出鄱阳湖滨湖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差别化对策:针对异地城镇化,应该改城区建设用地“平面扩张”为“内部挖潜”;加大城区产业培育,提高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益,促进产城融合发展。而就地城镇化,则要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村镇联动工作力度,确保就地城镇化的新增用地指标保障;创新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优化区域农村建设用地结构。
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
作者: 余志科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开发模式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伴随着我国近几年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生态旅游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成为了我国旅游行业中增长最快的一种旅游形式,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了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家的重视.生态旅游可以帮助旅游者感受到自然所给予的乐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发展.而鄱阳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对维持区域经济发展与国家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以鄱阳湖为重要核心的生态经济区,可以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统一,有利于调整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结构;有利于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景点合理布局;有利于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等等.本文在此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针对目前存在的发展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也希望能够提出具体的改善与发展的建议,从而促进全省旅游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该基础上,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是非常有意义的.
全文:伴随着我国近几年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生态旅游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成为了我国旅游行业中增长最快的一种旅游形式,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了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家的重视.生态旅游可以帮助旅游者感受到自然所给予的乐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发展.而鄱阳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对维持区域经济发展与国家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以鄱阳湖为重要核心的生态经济区,可以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统一,有利于调整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结构;有利于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景点合理布局;有利于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等等.本文在此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针对目前存在的发展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也希望能够提出具体的改善与发展的建议,从而促进全省旅游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该基础上,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是非常有意义的.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鄱阳湖生态产业集群“产业-经济-资源”系统模拟分析
作者: 徐升华 吴丹  来源:资源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影响因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系统动力学 
描述:产业集群作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2009年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以来,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但随着区域经济、资源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发展,资源高消耗、经济增长降速、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逐渐凸显,本文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00家进驻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动力学的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分析产业、经济及资源的内在关系,构建“产业-经济-资源”反馈系统,并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12年的基础数据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区域资源水平、政府投资、科技转化能力、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影响作用。结果显示,一方面,区域资源水平直接影响区域产业的集群度,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教育投资占比,并不能直接提高区域经济水平总量,但可以提高区域经济水平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原有的高消耗型产业仍占据着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分,但是废品废料、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对区域内的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基于以上结果,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资金投入、教育投入,资源更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全文:产业集群作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2009年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以来,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但随着区域经济、资源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发展,资源高消耗、经济增长降速、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逐渐凸显,本文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00家进驻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动力学的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分析产业、经济及资源的内在关系,构建“产业-经济-资源”反馈系统,并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12年的基础数据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区域资源水平、政府投资、科技转化能力、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影响作用。结果显示,一方面,区域资源水平直接影响区域产业的集群度,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教育投资占比,并不能直接提高区域经济水平总量,但可以提高区域经济水平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原有的高消耗型产业仍占据着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分,但是废品废料、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对区域内的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基于以上结果,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资金投入、教育投入,资源更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浅水三角洲动态生长过程模型与有利砂体分布——以鄱阳湖赣江三角洲为例
作者: 高志勇 周川闽 董文彤 白斌 李雯  来源:现代地质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砂体预测  沉积演化  鄱阳湖  生长过程模型  浅水三角洲 
描述:浅水三角洲是湖盆内大面积砂体分布的重要成因,但大面积砂体的非均质性较强,预测并寻找有利砂体(甜点)是现今油气勘探的重要需求。通过开展现代赣江三角洲上平原-下平原及河口区多个沉积部位探坑挖掘工作,对探坑中沉积物岩性与沉积相序进行了描述、取样以及沉积特征对比,并且对顺直河道中心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采集与分析化验后,认为浅水三角洲上平原河道内沙洲的洲头与洲尾、堤岸近河端,下平原上游、下游的堤岸近河端,入湖河口区的水下分流河道、纵向坝、横向坝是有利砂体的发育区及有利砂体类型。由于赣江浅水三角洲的河道主要为顺直型,正韵律的分流河道砂体不发育,赣江浅水三角洲垂向上具有早期湖泊相泥-反韵律河口沙坝-下平原与上平原堤岸相沙泥质互层的沉积演化特征。结合鄱阳湖枯水期与洪水期的水文地质特征,建立了赣江浅水三角洲的动态生长过程模型,其动态成因演化过程可分为先期枯水期湖泊沉积,湖平面上升至最大洪泛期和再次枯水期三角洲进积等3阶段。该模型既为浅水三角洲沉积由静态描述向动态过程演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又为湖盆内大面积砂体中甜点预测提供了有益参考。
全文:浅水三角洲是湖盆内大面积砂体分布的重要成因,但大面积砂体的非均质性较强,预测并寻找有利砂体(甜点)是现今油气勘探的重要需求。通过开展现代赣江三角洲上平原-下平原及河口区多个沉积部位探坑挖掘工作,对探坑中沉积物岩性与沉积相序进行了描述、取样以及沉积特征对比,并且对顺直河道中心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采集与分析化验后,认为浅水三角洲上平原河道内沙洲的洲头与洲尾、堤岸近河端,下平原上游、下游的堤岸近河端,入湖河口区的水下分流河道、纵向坝、横向坝是有利砂体的发育区及有利砂体类型。由于赣江浅水三角洲的河道主要为顺直型,正韵律的分流河道砂体不发育,赣江浅水三角洲垂向上具有早期湖泊相泥-反韵律河口沙坝-下平原与上平原堤岸相沙泥质互层的沉积演化特征。结合鄱阳湖枯水期与洪水期的水文地质特征,建立了赣江浅水三角洲的动态生长过程模型,其动态成因演化过程可分为先期枯水期湖泊沉积,湖平面上升至最大洪泛期和再次枯水期三角洲进积等3阶段。该模型既为浅水三角洲沉积由静态描述向动态过程演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又为湖盆内大面积砂体中甜点预测提供了有益参考。
上页 1 2 3 ... 8 9 10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