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心性自然与神性自然:陶渊明与华兹华斯之比较
作者: 郑长天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性自然  心性自然  华兹华斯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的心性自然与华兹华斯的神性自然之间的区别:陶渊明诗中的自然,是任真的心性向实体自然界及田园生活的扩展与融合,反映的是诗人顺物通情、适性自得的精神境界;华兹华斯诗中的自然是客观自然界与泛神论的统一体,表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崇拜自然的虔诚之心。这一不同代表了中西文学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的差异。
全文:陶渊明的心性自然与华兹华斯的神性自然之间的区别:陶渊明诗中的自然,是任真的心性向实体自然界及田园生活的扩展与融合,反映的是诗人顺物通情、适性自得的精神境界;华兹华斯诗中的自然是客观自然界与泛神论的统一体,表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崇拜自然的虔诚之心。这一不同代表了中西文学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的差异。
水乳交融,相映生辉:说姜夔的词与序
作者: 李家欣  来源: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词序  交融  姜夔   
描述:以艺术散文的笔调写作词序是姜夔的偏好。在他的刻意追求下 ,他的词与序水乳交融 ,相映生辉 ,完美地融为一体 ,显示出情与境的相生相随 ,散与韵的相映成 ,以及意象的多层次多色彩组合 ,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精品。
全文:以艺术散文的笔调写作词序是姜夔的偏好。在他的刻意追求下 ,他的词与序水乳交融 ,相映生辉 ,完美地融为一体 ,显示出情与境的相生相随 ,散与韵的相映成 ,以及意象的多层次多色彩组合 ,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精品。
鄱阳湖中话“鞋山”
作者: 王志富  来源:人与生物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仙姑  朱元璋  江西省  鄱阳湖  水上旅游  水师  湖口县  陈友谅  战船  大孤山 
描述: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的鄱阳湖中,有一处神奇秀美的水上旅游景点——鞋山。如果从烟波浩淼的鄱湖上远望鞋山,哇!真是太奇妙了!正是山如其名,只见一只“大鞋”立于天地之间。其形状惟妙惟肖,真的让人从心底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杰作。 神奇的鞋山周迴不过一里,然而在这浩淼的鄱阳湖中,它却以竦立百丈、一峰雄峙的气势,为它赢得了“蓬莱仙岛”
全文: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的鄱阳湖中,有一处神奇秀美的水上旅游景点——鞋山。如果从烟波浩淼的鄱湖上远望鞋山,哇!真是太奇妙了!正是山如其名,只见一只“大鞋”立于天地之间。其形状惟妙惟肖,真的让人从心底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杰作。 神奇的鞋山周迴不过一里,然而在这浩淼的鄱阳湖中,它却以竦立百丈、一峰雄峙的气势,为它赢得了“蓬莱仙岛”
也谈“晋宋人物”、“文化人格”及姜夔--与孙维城先生商榷
作者: 赵晓岚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姜夔  儒家精神  文化人格  晋宋人物 
描述:姜夔虽有“晋宋人物”飘逸不群的风度和狷洁清冷的气质,但在人 格理想、本质情性和思维方式上却是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而中国封建后期的 主流文化仍然是儒家文化。自宋以来士大夫的理想文化人格更是浸透着儒家伦 理理性的积极淑世精神。
全文:姜夔虽有“晋宋人物”飘逸不群的风度和狷洁清冷的气质,但在人 格理想、本质情性和思维方式上却是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而中国封建后期的 主流文化仍然是儒家文化。自宋以来士大夫的理想文化人格更是浸透着儒家伦 理理性的积极淑世精神。
也谈“晋宋人物“,“文化人格“及姜夔:与孙维城先生商榷
作者: 赵晓岚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姜夔  孙维城  儒家精神  文化人格  商榷  词人 
描述:姜夔虽有“晋宋人物”飘逸不群的风度和狷洁清冷的气质,但在人格理想本质情性和思维方式上却是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而中国封建后期的主流文化仍是儒家文化,自宋以来十大夫的理想文化人格更是浸透着儒家伦理理性的积极淑世精神。
全文:姜夔虽有“晋宋人物”飘逸不群的风度和狷洁清冷的气质,但在人格理想本质情性和思维方式上却是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而中国封建后期的主流文化仍是儒家文化,自宋以来十大夫的理想文化人格更是浸透着儒家伦理理性的积极淑世精神。
鸟、菊、酒——陶渊明田园诗审美意象探析
作者: 陆建祖  来源:远程教育杂志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陶渊明  田园诗  审美意象 
描述: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田园诗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荡昭章,独起众类”,(1)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社会政治的剧烈动荡和陶渊明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与他的人格精神之间的矛盾,形成
全文: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田园诗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荡昭章,独起众类”,(1)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社会政治的剧烈动荡和陶渊明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与他的人格精神之间的矛盾,形成
论陶渊明生命价值本体中的人文意蕴
作者: 罗靖  来源:湖南商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文意蕴  生命本体  自然与真 
描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 ,其探求人的生存本体和寻求诗意的栖居成为时代精神的指向 ;陶渊明终其一生所围绕的中心问题是向生命本体的回归和对生命真性的追求和体验。而陶渊明以为本体的自然生命 ,也是他的诗歌本体。他以诗歌为人类立传 ,为人类的生命找到一种“真理” ,一种自然的意义 ,一个大的意义空间。这种意义对一个物质化和技术化的时代是没有意义的 ,而对于人的生命本身 ,则是终极的永恒的意义。陶渊明的诗歌和人格都是超时代的。
全文:东晋末年的陶渊明 ,其探求人的生存本体和寻求诗意的栖居成为时代精神的指向 ;陶渊明终其一生所围绕的中心问题是向生命本体的回归和对生命真性的追求和体验。而陶渊明以为本体的自然生命 ,也是他的诗歌本体。他以诗歌为人类立传 ,为人类的生命找到一种“真理” ,一种自然的意义 ,一个大的意义空间。这种意义对一个物质化和技术化的时代是没有意义的 ,而对于人的生命本身 ,则是终极的永恒的意义。陶渊明的诗歌和人格都是超时代的。
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与魏晋学风之变化
作者: 袁伯诚  来源:固原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不求甚解  陶渊明  精神境界 
描述:陶渊明好读书。读书是一种悟道的方式,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是在汉魏之际文化背景,儒家“立象尽意”,道家“得意忘言”的思辨,“不求甚解”的精义是玄学家的“宗本息末”的思辨方式,这与他的思想变化,人生道路转折密切相关,他把读书与自然道化联在一起,表现为人生的最充分的自觉和成熟,把汉末以来人的觉悟提高到超出时代人的高度,表现了一种深沉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全文:陶渊明好读书。读书是一种悟道的方式,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是在汉魏之际文化背景,儒家“立象尽意”,道家“得意忘言”的思辨,“不求甚解”的精义是玄学家的“宗本息末”的思辨方式,这与他的思想变化,人生道路转折密切相关,他把读书与自然道化联在一起,表现为人生的最充分的自觉和成熟,把汉末以来人的觉悟提高到超出时代人的高度,表现了一种深沉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论姜夔的中和之美及其《歌曲》
作者: 赵晓岚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姜夔的文艺思想以“中和”为核心,诗论与书论重在“中”,乐论重在“和”。《诗说》标举四要素,重艺术辩证法,倡以性节情,皆为“中道”的体现。《续书谱》以唐人过于“应规入矩”,就字之结体、用笔用墨,发其合于“中道”的技巧论。《大乐议》本“乐与政通”精神,针对大乐失“和”而提出复雅之见。其《歌曲》感情中正平和,艺术手法兼容调和,作为音乐文学,在音阶音律、节奏安排、旋律进行、曲式结构、字声结合上,融雅乐、清乐、燕乐为一体,曲辞相谐,雅俗相兼。
全文:姜夔的文艺思想以“中和”为核心,诗论与书论重在“中”,乐论重在“和”。《诗说》标举四要素,重艺术辩证法,倡以性节情,皆为“中道”的体现。《续书谱》以唐人过于“应规入矩”,就字之结体、用笔用墨,发其合于“中道”的技巧论。《大乐议》本“乐与政通”精神,针对大乐失“和”而提出复雅之见。其《歌曲》感情中正平和,艺术手法兼容调和,作为音乐文学,在音阶音律、节奏安排、旋律进行、曲式结构、字声结合上,融雅乐、清乐、燕乐为一体,曲辞相谐,雅俗相兼。
论姜夔的“中和之美”及其《歌曲》
作者: 赵晓岚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说》  中和之美  大乐  姜夔  文艺思想  调性对比  中正平和  燕乐音阶  歌曲  旋律 
描述:姜夔的文艺思想以“中和”为核心,诗论与书论重在“中”,乐论重在“和”。《诗说》标举四要素,重艺术辩证法,倡以性节情,皆为“中道”的体现。《续书谱》以唐人过于“应规入矩”,就字之结体、用笔用墨,发其合于“中道”的技巧论。《大乐议》本“乐与政通”精神,针对大乐失“和”而提出复雅之见。其《歌曲》感情中正平和,艺术手法兼容调和,作为音乐文学,在音阶音律、节奏安排、旋律进行、曲式结构、字声结合上,融雅乐、清乐、燕乐为一体,曲辞相谐,雅俗相兼。
全文:姜夔的文艺思想以“中和”为核心,诗论与书论重在“中”,乐论重在“和”。《诗说》标举四要素,重艺术辩证法,倡以性节情,皆为“中道”的体现。《续书谱》以唐人过于“应规入矩”,就字之结体、用笔用墨,发其合于“中道”的技巧论。《大乐议》本“乐与政通”精神,针对大乐失“和”而提出复雅之见。其《歌曲》感情中正平和,艺术手法兼容调和,作为音乐文学,在音阶音律、节奏安排、旋律进行、曲式结构、字声结合上,融雅乐、清乐、燕乐为一体,曲辞相谐,雅俗相兼。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