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流域防治面源污染的稻田湿地面积比分析
作者: 刘方平 才硕 时红 邓海龙 谢文韬  来源: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面积比  鄱阳湖流域  稻田  湿地 
描述:氮、磷的去除效果最好;排水频率为50%、75%和90%时,其稻田与湿地面积比分别为46.1∶1、22.3∶1和12.6∶1;农田排水进入湿地后停留时间以3~4d为宜。根据鄱阳湖流域沟塘湿地和耕地现状,从净化效果和经济性综合角度出发,鄱阳湖流域稻田与湿地面积比以22.3∶1~46∶1为宜。
全文:氮、磷的去除效果最好;排水频率为50%、75%和90%时,其稻田与湿地面积比分别为46.1∶1、22.3∶1和12.6∶1;农田排水进入湿地后停留时间以3~4d为宜。根据鄱阳湖流域沟塘湿地和耕地现状,从净化效果和经济性综合角度出发,鄱阳湖流域稻田与湿地面积比以22.3∶1~46∶1为宜。
高效自走喷杆式喷雾机在鄱阳湖平原试验示范
作者: 李浩元 周静 王修慧 小仓诚 阚浩 曹春霞 李能银  来源:江西植保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平原  茎秆高度  稻田  自走喷杆喷雾  高秆水稻 
描述:本文介绍了日本井关高效自走喷杆式喷雾机在鄱阳湖平原稻区,不同泥层稻田及水稻不同生长时期、不同茎秆高度的田块作业时,机轮下陷泥层深度与机械适应性,水稻损伤、倒伏与恢复情况,并提出了机械改进建议。
全文:本文介绍了日本井关高效自走喷杆式喷雾机在鄱阳湖平原稻区,不同泥层稻田及水稻不同生长时期、不同茎秆高度的田块作业时,机轮下陷泥层深度与机械适应性,水稻损伤、倒伏与恢复情况,并提出了机械改进建议。
鄱阳湖地区长期施肥双季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及收益评估
作者: 余喜初 李大明 黄庆海 喻耀民 熊军 胡惠文 徐小林 陈明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净碳汇效应  经济效益  长期施肥  双季稻农田生态系统 
描述:·a-1,单施N肥比单施P、K肥在提高系统净碳汇效应上作用明显。配施有机肥(NPKM)稻田的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也高于无机肥配施处理(NPK和2NPK),不施肥、单施一种或两种无机肥配施稻田的作物
全文:·a-1,单施N肥比单施P、K肥在提高系统净碳汇效应上作用明显。配施有机肥(NPKM)稻田的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也高于无机肥配施处理(NPK和2NPK),不施肥、单施一种或两种无机肥配施稻田的作物
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稻田耕作制度的现状调查及综合评价——以余江县为例
作者: 熊传伟 黄国勤 吴孙娟  来源:耕作与栽培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综合评价  耕作制度  现状调查  余江县 
描述:采用功效评分法对江西省余江县的10种稻田耕作模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分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好的模式是:席草—稻、早熟藕—稻、绿肥—甘蔗、荸荠—稻。这几种耕作制度模式是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各县(市)因地制宜地优先发展的稻田耕作制度好模式。
全文:采用功效评分法对江西省余江县的10种稻田耕作模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分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好的模式是:席草—稻、早熟藕—稻、绿肥—甘蔗、荸荠—稻。这几种耕作制度模式是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各县(市)因地制宜地优先发展的稻田耕作制度好模式。
鄱阳湖生态区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碳汇效应与固碳潜力的影响
作者: 冀建华 刘秀梅 侯红乾 刘益仁 李祖章 刘光荣 李絮花 罗奇祥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固碳潜力  鄱阳湖生态区  长期施肥  水稻土 
描述:在施肥条件下确定平衡状态时,土壤有机碳含量水平对于正确评价土壤的固碳潜力和制定合理的有机物质分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前人研究的江西省有机碳储量数据并采用Jenny模型对长期不同施肥下有机碳动态数据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区有机碳储量占全省的46%,以鹰潭地区最高,九江地区最低。施肥明显增强了土壤的碳汇作用,单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70F+30M、50F+50M、30F+70M、NPKM、NPK+S、NPK+P和NPK+C)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施化肥处理,以南昌县的30F+70M、进贤县的NPKM和余江县的NPK+P处理最高,其平衡时有机碳含量和固碳潜力分别较施化肥处理提高了30.61%和61.15%、30.17%和54.96%、38.26%和74.79%。因此,提高鄱阳湖生态区农田有机碳密度和固碳潜力最有效方法是有机无机肥配施,其配施方式以猪粪配施化肥相对最好,配施比例以70%有机肥配施30%化肥为宜。
全文:在施肥条件下确定平衡状态时,土壤有机碳含量水平对于正确评价土壤的固碳潜力和制定合理的有机物质分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前人研究的江西省有机碳储量数据并采用Jenny模型对长期不同施肥下有机碳动态数据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区有机碳储量占全省的46%,以鹰潭地区最高,九江地区最低。施肥明显增强了土壤的碳汇作用,单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70F+30M、50F+50M、30F+70M、NPKM、NPK+S、NPK+P和NPK+C)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施化肥处理,以南昌县的30F+70M、进贤县的NPKM和余江县的NPK+P处理最高,其平衡时有机碳含量和固碳潜力分别较施化肥处理提高了30.61%和61.15%、30.17%和54.96%、38.26%和74.79%。因此,提高鄱阳湖生态区农田有机碳密度和固碳潜力最有效方法是有机无机肥配施,其配施方式以猪粪配施化肥相对最好,配施比例以70%有机肥配施30%化肥为宜。
鄱阳湖地区长期施肥双季稻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变化特征
作者: 余喜初 黄庆海 李大明 徐小林 叶会财 陈明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净碳汇效应  年际变化特征  土壤固碳能力  长期施肥  双季稻农田生态系统 
描述:效应和经济效益,并比较了不同施肥年限农田生态系统碳汇效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净碳汇效应最强为-8.78 tC.hm-2.a-1,不施肥处理的净碳汇效应最弱为-4.86
全文:效应和经济效益,并比较了不同施肥年限农田生态系统碳汇效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净碳汇效应最强为-8.78 tC.hm-2.a-1,不施肥处理的净碳汇效应最弱为-4.86
东方白鹳留居江西鄱阳湖
作者: 徐红波 吕承华 曹锐  来源:中国林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余干县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监测站  鄱阳湖  工作人员  东方白鹳  江西  夏候鸟 
描述:日前,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鄱阳监测站工作人员在进行夏候鸟调查时发现4只东方白鹳在鄱阳县莲湖大桥旁的稻田里觅食。同时,余干县东塘乡东方村也发现了东方白鹳及其“爱巢”。
全文:日前,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鄱阳监测站工作人员在进行夏候鸟调查时发现4只东方白鹳在鄱阳县莲湖大桥旁的稻田里觅食。同时,余干县东塘乡东方村也发现了东方白鹳及其“爱巢”。
不同土地利用和起源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变化:以江汉平原和鄱阳湖平原为例
作者: 邰继承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固碳潜力  土壤起源  碳饱和容量  土地利用  农田 
描述:%,鄱阳湖平原为5.71%)SOC含量低于水田缺乏标准线,表明其尚具有显著固碳潜力。不同起源稻田表土有机碳饱和容量在江汉平原和鄱阳湖平原湿地起源区较大,分别达到了26.83g kg-1和26.79g
全文:%,鄱阳湖平原为5.71%)SOC含量低于水田缺乏标准线,表明其尚具有显著固碳潜力。不同起源稻田表土有机碳饱和容量在江汉平原和鄱阳湖平原湿地起源区较大,分别达到了26.83g kg-1和26.79g
不同土地利用和起源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变化:以江汉平原和鄱阳湖平原为例
作者: 邰继承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固碳潜力  土壤起源  碳饱和容量  土地利用  农田 
描述:%,鄱阳湖平原为5.71%)SOC含量低于水田缺乏标准线,表明其尚具有显著固碳潜力。不同起源稻田表土有机碳饱和容量在江汉平原和鄱阳湖平原湿地起源区较大,分别达到了26.83g kg-1和26.79g
全文:%,鄱阳湖平原为5.71%)SOC含量低于水田缺乏标准线,表明其尚具有显著固碳潜力。不同起源稻田表土有机碳饱和容量在江汉平原和鄱阳湖平原湿地起源区较大,分别达到了26.83g kg-1和26.79g
不同土地利用和起源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变化:以江汉平原和鄱阳湖平原为例
作者: 邰继承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固碳潜力  土壤起源  碳饱和容量  土地利用  农田 
描述:%,鄱阳湖平原为5.71%)SOC含量低于水田缺乏标准线,表明其尚具有显著固碳潜力。不同起源稻田表土有机碳饱和容量在江汉平原和鄱阳湖平原湿地起源区较大,分别达到了26.83g kg-1和26.79g
全文:%,鄱阳湖平原为5.71%)SOC含量低于水田缺乏标准线,表明其尚具有显著固碳潜力。不同起源稻田表土有机碳饱和容量在江汉平原和鄱阳湖平原湿地起源区较大,分别达到了26.83g kg-1和26.79g
上页 1 2 ... 4 5 6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