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托兴梅柳合肥情:姜夔《莺声绕红楼》赏析
作者: 吕美生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花  异质同构  姜夔  白梅  孤山  吴兴  抒情诗  潜意识  垂杨  姜白石词 
描述:甲寅春,平甫与予自越来吴,携家妓观梅于孤山之西村,命国工吹笛。皆以柳黄为衣。十亩梅花作雪飞,冷香下、携手多时。两年不到断桥西,长笛为予吹。人妒垂杨绿,春风为染作仙衣。垂杨却又妒腰肢,近前舞丝丝。这是白石的一首自制曲。约40岁时,他与“十年相处,情甚骨肉”的张鉴应俞商卿之约,赴吴兴前“携家妓”三往孤山之西村观梅,尽兴游乐时所作。从《角招》自序中可知,在这之前,他已两次游
全文:甲寅春,平甫与予自越来吴,携家妓观梅于孤山之西村,命国工吹笛。皆以柳黄为衣。十亩梅花作雪飞,冷香下、携手多时。两年不到断桥西,长笛为予吹。人妒垂杨绿,春风为染作仙衣。垂杨却又妒腰肢,近前舞丝丝。这是白石的一首自制曲。约40岁时,他与“十年相处,情甚骨肉”的张鉴应俞商卿之约,赴吴兴前“携家妓”三往孤山之西村观梅,尽兴游乐时所作。从《角招》自序中可知,在这之前,他已两次游
姜夔“自然高妙”说的美学内涵及意义
作者: 周均平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籁  余味  姜夔  意中有景  美学内涵  景中有意  一家之风味  诗歌创作  意境  余意 
描述:“自然高妙”说是姜夔在《诗说》中提出来的。他说:“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 关于自然高妙,古今论者多认为是姜夔对风格意境的最高要求,是其审美理想所在。如清人谢章铤在评论四种高妙时说:“自然高妙,词家最重,所谓本色当行也”①。今人郭绍虞先生说:“白石论诗,标举四种高妙,而以自然高妙为极诣”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指出:“四种高妙中以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自然高妙”为最高境界”,“以自然高妙为上乘”。《中国历代诗话选》也指明:“自然高妙是姜夔对诗歌意境的最高要求,反映着他的审美理想”。但究竟何为自然高妙?它的理论内涵和美学意义是什么?古今见解并不一致。《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认为;“自然高妙”主要指诗歌“自然含蓄”的艺术风格③。近一,钱振认为:“自然一行即当融入上三行,于理意想之中求其自然”④。《中国历代诗话选》则认为:前三种高妙“是自然高妙的必要条件”,自然高妙“即不但要排除奇险、雕琢等破坏艺术完整性的消极因素,更要脱略文字形迹,‘气象’浑...
全文:“自然高妙”说是姜夔在《诗说》中提出来的。他说:“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 关于自然高妙,古今论者多认为是姜夔对风格意境的最高要求,是其审美理想所在。如清人谢章铤在评论四种高妙时说:“自然高妙,词家最重,所谓本色当行也”①。今人郭绍虞先生说:“白石论诗,标举四种高妙,而以自然高妙为极诣”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指出:“四种高妙中以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自然高妙”为最高境界”,“以自然高妙为上乘”。《中国历代诗话选》也指明:“自然高妙是姜夔对诗歌意境的最高要求,反映着他的审美理想”。但究竟何为自然高妙?它的理论内涵和美学意义是什么?古今见解并不一致。《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认为;“自然高妙”主要指诗歌“自然含蓄”的艺术风格③。近一,钱振认为:“自然一行即当融入上三行,于理意想之中求其自然”④。《中国历代诗话选》则认为:前三种高妙“是自然高妙的必要条件”,自然高妙“即不但要排除奇险、雕琢等破坏艺术完整性的消极因素,更要脱略文字形迹,‘气象’浑...
陶渊明的价值转换及其审美意义:兼论庄子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作者: 叶伯泉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面向未来  内容提要  审美意义  陶渊明  庄子思想  价值观念  个性精神  价值转换 
描述:文章从价值观念和审美意义的角度对陶渊明及其诗歌作了新的阐释。提出陶渊明价值转换的四个主要内容:由入世转为出世,把自己整个精神安顿于大自然;追求个性的任真和人格的独立;超脱世俗之我,求得精神的提升;弃现实而面向未来。其中心则在于个性精神的解放,并论及庄子思想对陶渊明的深刻影响。
全文:文章从价值观念和审美意义的角度对陶渊明及其诗歌作了新的阐释。提出陶渊明价值转换的四个主要内容:由入世转为出世,把自己整个精神安顿于大自然;追求个性的任真和人格的独立;超脱世俗之我,求得精神的提升;弃现实而面向未来。其中心则在于个性精神的解放,并论及庄子思想对陶渊明的深刻影响。
嵇康、陶渊明创作及人生审美情趣之比较
作者: 张廷银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实践  王瑶  郭象  陶渊明  《养生论》  审美情趣  嵇康  “自然”  玄学  《归去来辞》 
描述:对嵇康、陶渊明这两个魏晋诗人的创作与人生,鲁迅先生和王瑶先生分别作过这样的比较: 陶潜之在晋末,是和孔融于汉末与嵇康于魏末略同,又是将近易代的时候。但他并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表示,于是便博得“田园诗人”的名称。……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不过他的态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不至于招人注意罢了。
全文:对嵇康、陶渊明这两个魏晋诗人的创作与人生,鲁迅先生和王瑶先生分别作过这样的比较: 陶潜之在晋末,是和孔融于汉末与嵇康于魏末略同,又是将近易代的时候。但他并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表示,于是便博得“田园诗人”的名称。……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不过他的态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不至于招人注意罢了。
陶渊明的价值转换及其审美意义(兼论庄子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作者: 叶伯泉  来源:美学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的价值转换及其审美意义(兼论庄子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小孤山骨针的制作和使用研究
作者: 黄蕴平  来源:考古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图版  磨光面  使用研究  骨针  旧石器时代晚期  小孤山  锯切  钻孔  制作  显微镜观察 
描述:辽宁省海城县小孤山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了三件精美的骨针,有关同志已发表了报告。本文拟用显微镜观察骨针表面的加工痕迹,通过模拟实验,探讨小孤山先民制作骨针的工艺技术。并观察加工骨针后的石器使用微痕。辽宁省博物馆大力支持借给我们标本以供研究,我系吕文渊同志拍摄标本,在此一并致谢。一、骨针表面特征的观察观察使用的显微镜是欧林巴斯休视显微镜(型号:SZH-151),放大倍率7.5—384倍。观察时采用常用的显微镜斜照明灯和轴向投射照明灯。利用后一种照明灯观察针身
全文:辽宁省海城县小孤山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了三件精美的骨针,有关同志已发表了报告。本文拟用显微镜观察骨针表面的加工痕迹,通过模拟实验,探讨小孤山先民制作骨针的工艺技术。并观察加工骨针后的石器使用微痕。辽宁省博物馆大力支持借给我们标本以供研究,我系吕文渊同志拍摄标本,在此一并致谢。一、骨针表面特征的观察观察使用的显微镜是欧林巴斯休视显微镜(型号:SZH-151),放大倍率7.5—384倍。观察时采用常用的显微镜斜照明灯和轴向投射照明灯。利用后一种照明灯观察针身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