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使人间为人间的伟大诗人”:也谈陶渊明的境界
作者: 赵治中  来源:丽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境界  人生道路  大诗人  创造的境界  直面人生  陶渊明  田园诗  人生理想  魏晋文学  日常生活 
描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是将人生理想化,还是将生活人间化?是一个追求个性精神自由而逃避现实的隐者,抑是直面人生而面对现实的诗人?是让文学与生活远远脱离,还是把生活与文学完全一致?这些是探讨陶渊明的境界时必然会碰到的问题,同时也是必须先行解决的问题.
全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是将人生理想化,还是将生活人间化?是一个追求个性精神自由而逃避现实的隐者,抑是直面人生而面对现实的诗人?是让文学与生活远远脱离,还是把生活与文学完全一致?这些是探讨陶渊明的境界时必然会碰到的问题,同时也是必须先行解决的问题.
也谈陶渊明诗文的倾向性:与张啸虎同志商榷
作者: 赵治中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作品倾向性  山海经  读后  作家  隐逸诗人  政治倾向  统治阶级  文学发展  思想倾向 
描述:《江汉论坛》1983年第4期张啸虎同志《陶渊明诗文的倾向问题》一文(以下简称张文),对陶渊明某些作品的阐述,给人以启发,读后受益良多。但是,张文论定陶渊明“应属于非倾向诗人之列”,“在主体上是属于无倾向的诗人”,倒有可以商榷之处。一张文在论定陶渊明“应属于非倾向诗人之列”时,曾引用思格斯给明娜·考茨基信里论“倾向文学”的一段话,得出“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同程度倾向性的作家与作品,是大量存在的;不具有倾向性的作家与
全文:《江汉论坛》1983年第4期张啸虎同志《陶渊明诗文的倾向问题》一文(以下简称张文),对陶渊明某些作品的阐述,给人以启发,读后受益良多。但是,张文论定陶渊明“应属于非倾向诗人之列”,“在主体上是属于无倾向的诗人”,倒有可以商榷之处。一张文在论定陶渊明“应属于非倾向诗人之列”时,曾引用思格斯给明娜·考茨基信里论“倾向文学”的一段话,得出“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同程度倾向性的作家与作品,是大量存在的;不具有倾向性的作家与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区接地材料选用参考
作者: 孙逊 赵奇  来源: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接地电阻  经济性  防雷接地 
描述:文章从雷电流散流效率、接地材料经济性、防雷接地工程施工成本出发,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江西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区域内各种接地材料的性能特性.
全文:文章从雷电流散流效率、接地材料经济性、防雷接地工程施工成本出发,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江西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区域内各种接地材料的性能特性.
姜夔词调声辞配合关系浅说
作者: 赵曼初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词歌唱  声辞配合  姜夔 
描述:本文通过对宋代词乐文献──姜夔《白石道人歌曲》旁谱的统计学研究,从音阶、音高、音长、音程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姜词语音四声与乐音的联系形式,探求了姜夔词调的声辞配合规律,认为词的格律形式已由平仄规律发展为四声规律,并且是宏观守平仄规律、局部守四声规律,其中体现了宋词格律的基本原则和完美标准。本文提供的研究结果与方法,将有助于揭示汉语歌曲声辞配合的一般规律,并可为词谱学研究开辟一个联系实际歌唱的新境界。
全文:本文通过对宋代词乐文献──姜夔《白石道人歌曲》旁谱的统计学研究,从音阶、音高、音长、音程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姜词语音四声与乐音的联系形式,探求了姜夔词调的声辞配合规律,认为词的格律形式已由平仄规律发展为四声规律,并且是宏观守平仄规律、局部守四声规律,其中体现了宋词格律的基本原则和完美标准。本文提供的研究结果与方法,将有助于揭示汉语歌曲声辞配合的一般规律,并可为词谱学研究开辟一个联系实际歌唱的新境界。
论姜夔的中和之美及其《歌曲》
作者: 赵晓岚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姜夔的文艺思想以“中和”为核心,诗论与书论重在“中”,乐论重在“和”。《诗说》标举四要素,重艺术辩证法,倡以性节情,皆为“中道”的体现。《续书谱》以唐人过于“应规入矩”,就字之结体、用笔用墨,发其合于“中道”的技巧论。《大乐议》本“乐与政通”精神,针对大乐失“和”而提出复雅之见。其《歌曲》感情中正平和,艺术手法兼容调和,作为音乐文学,在音阶音律、节奏安排、旋律进行、曲式结构、字声结合上,融雅乐、清乐、燕乐为一体,曲辞相谐,雅俗相兼。
全文:姜夔的文艺思想以“中和”为核心,诗论与书论重在“中”,乐论重在“和”。《诗说》标举四要素,重艺术辩证法,倡以性节情,皆为“中道”的体现。《续书谱》以唐人过于“应规入矩”,就字之结体、用笔用墨,发其合于“中道”的技巧论。《大乐议》本“乐与政通”精神,针对大乐失“和”而提出复雅之见。其《歌曲》感情中正平和,艺术手法兼容调和,作为音乐文学,在音阶音律、节奏安排、旋律进行、曲式结构、字声结合上,融雅乐、清乐、燕乐为一体,曲辞相谐,雅俗相兼。
论姜夔的“中和之美”及其《歌曲》
作者: 赵晓岚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说》  中和之美  大乐  姜夔  文艺思想  调性对比  中正平和  燕乐音阶  歌曲  旋律 
描述:姜夔的文艺思想以“中和”为核心,诗论与书论重在“中”,乐论重在“和”。《诗说》标举四要素,重艺术辩证法,倡以性节情,皆为“中道”的体现。《续书谱》以唐人过于“应规入矩”,就字之结体、用笔用墨,发其合于“中道”的技巧论。《大乐议》本“乐与政通”精神,针对大乐失“和”而提出复雅之见。其《歌曲》感情中正平和,艺术手法兼容调和,作为音乐文学,在音阶音律、节奏安排、旋律进行、曲式结构、字声结合上,融雅乐、清乐、燕乐为一体,曲辞相谐,雅俗相兼。
全文:姜夔的文艺思想以“中和”为核心,诗论与书论重在“中”,乐论重在“和”。《诗说》标举四要素,重艺术辩证法,倡以性节情,皆为“中道”的体现。《续书谱》以唐人过于“应规入矩”,就字之结体、用笔用墨,发其合于“中道”的技巧论。《大乐议》本“乐与政通”精神,针对大乐失“和”而提出复雅之见。其《歌曲》感情中正平和,艺术手法兼容调和,作为音乐文学,在音阶音律、节奏安排、旋律进行、曲式结构、字声结合上,融雅乐、清乐、燕乐为一体,曲辞相谐,雅俗相兼。
姜夔《扬州慢》“犹厌言兵”的主语是“人们”吗?
作者: 赵欣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姜夔  语文教材  语文教学参考书  高中  主语  《扬州慢》  第五册 
描述:对于姜夔《扬州慢》一词中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语,全国通用语文教材老版第五册对该句的解释是:(人们看到因金兵南侵而遭)毁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那种破坏正常生活的)战争。《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对其的解释也与之大同小异:人们看到被破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仍然厌恶那破坏性的战争。新版普通高中语文第三册仍袭用旧注。 由老版教材、教参与新版教材中对该句的解释可以看到,二者都认为“犹厌谈兵”的主语是“人们”。就诗词语法而言,诗词因为其语言的凝练性,常有省略之语,这一解释固然可以成立;而就全词的立意和情感而言,这一解释实有似待商榷的地方。在笔者看来,“犹厌言兵”的主语应该是“废池乔木”,而不是教材中所说的“人们”,理由如下: 该句运用了古典诗词中常用的“移情”手法。“移情”作为古诗词中经常使用的艺术手段,是指在自然界里本来无情无义的事物,经过作者主观情感浸润后变得有情有意:本为无生命之物,在作者笔下具有了生命;有生命之物,在作者笔下具有了人情。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诗人笔下,红豆具有人情,最能相思;花、鸟更解人意,人感时而溅泪,似乎花也感时溅泪,人恨别惊心,似乎鸟也恨别惊心。
全文:对于姜夔《扬州慢》一词中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语,全国通用语文教材老版第五册对该句的解释是:(人们看到因金兵南侵而遭)毁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那种破坏正常生活的)战争。《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对其的解释也与之大同小异:人们看到被破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仍然厌恶那破坏性的战争。新版普通高中语文第三册仍袭用旧注。 由老版教材、教参与新版教材中对该句的解释可以看到,二者都认为“犹厌谈兵”的主语是“人们”。就诗词语法而言,诗词因为其语言的凝练性,常有省略之语,这一解释固然可以成立;而就全词的立意和情感而言,这一解释实有似待商榷的地方。在笔者看来,“犹厌言兵”的主语应该是“废池乔木”,而不是教材中所说的“人们”,理由如下: 该句运用了古典诗词中常用的“移情”手法。“移情”作为古诗词中经常使用的艺术手段,是指在自然界里本来无情无义的事物,经过作者主观情感浸润后变得有情有意:本为无生命之物,在作者笔下具有了生命;有生命之物,在作者笔下具有了人情。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诗人笔下,红豆具有人情,最能相思;花、鸟更解人意,人感时而溅泪,似乎花也感时溅泪,人恨别惊心,似乎鸟也恨别惊心。
论姜夔《续书谱》的书法美学批评思想
作者: 赵晓岚  来源:唐都学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个性  书体技法  美学批评  魏晋之风  续书谱 
描述:姜夔的《续书谱》从道德批评转为美学批评,薄唐人法度而尚魏晋之风,并形成一系列与之相辅的切实简明、深契事理而又灵动辩证的理论,在宋代书论史上承上启下,真正树立起"宋人尚意"的里程碑。
全文:姜夔的《续书谱》从道德批评转为美学批评,薄唐人法度而尚魏晋之风,并形成一系列与之相辅的切实简明、深契事理而又灵动辩证的理论,在宋代书论史上承上启下,真正树立起"宋人尚意"的里程碑。
姜夔《扬州慢》“犹厌言兵”的主语是“人们”吗?
作者: 赵欣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姜夔《扬州慢》“犹厌言兵”的主语是“人们”吗?
也谈“晋宋人物”、“文化人格”及姜夔--与孙维城先生商榷
作者: 赵晓岚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姜夔  儒家精神  文化人格  晋宋人物 
描述:姜夔虽有“晋宋人物”飘逸不群的风度和狷洁清冷的气质,但在人 格理想、本质情性和思维方式上却是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而中国封建后期的 主流文化仍然是儒家文化。自宋以来士大夫的理想文化人格更是浸透着儒家伦 理理性的积极淑世精神。
全文:姜夔虽有“晋宋人物”飘逸不群的风度和狷洁清冷的气质,但在人 格理想、本质情性和思维方式上却是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而中国封建后期的 主流文化仍然是儒家文化。自宋以来士大夫的理想文化人格更是浸透着儒家伦 理理性的积极淑世精神。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