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HJ-1A/1B卫星CCD影像的鄱阳湖6S大气校正研究
-
作者:
赵越 曾群 陈晓玲 田礼乔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1A/1B卫星 HJ CCD 大气校正 鄱阳湖 6S
-
描述:CCD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处理,并用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S模型校正后的CCD影像水体遥感反射率能表现鄱阳湖水体悬浮泥沙浓度入江水道高于主湖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第二波段(绿光波段)和第三波段
-
全文:CCD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处理,并用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S模型校正后的CCD影像水体遥感反射率能表现鄱阳湖水体悬浮泥沙浓度入江水道高于主湖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第二波段(绿光波段)和第三波段
-
梅家州形成、演化及其对鄱阳湖的影响
-
作者:
吴艳宏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梅家洲 泥沙 沉积物环境指标 水文
-
描述:根据鄱阳湖口梅家洲东南缘钻孔(ZK2)沉积物环境指标特征,结合历史资料对梅家洲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时期对鄱阳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随着古长江不断南迁,在长江与古赣江的共同作用下,2.3kaBP前后,在长江南岸湖口地区形成天然堤,即梅家洲。它的出现对古赣江来水产生阻水,导致了鄱阳湖形成并向南扩张。对比1970年和1980年湖口地区水下地形图,发现梅家洲仍在不断加积,其对鄱阳湖的阻水作用更加明显,将引起鄱阳湖湖区沉积环境的改变,给鄱阳湖带来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
全文:根据鄱阳湖口梅家洲东南缘钻孔(ZK2)沉积物环境指标特征,结合历史资料对梅家洲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时期对鄱阳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随着古长江不断南迁,在长江与古赣江的共同作用下,2.3kaBP前后,在长江南岸湖口地区形成天然堤,即梅家洲。它的出现对古赣江来水产生阻水,导致了鄱阳湖形成并向南扩张。对比1970年和1980年湖口地区水下地形图,发现梅家洲仍在不断加积,其对鄱阳湖的阻水作用更加明显,将引起鄱阳湖湖区沉积环境的改变,给鄱阳湖带来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
梅家洲形成、演化及其对鄱阳湖的影响
-
作者:
吴艳宏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梅家洲 泥沙 沉积物环境指标 水文
-
描述:根据鄱阳湖口梅家洲东南缘钻孔 (ZK2 )沉积物环境指标特征 ,结合历史资料对梅家洲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时期对鄱阳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随着古长江不断南迁 ,在长江与古赣江的共同作用下 ,2 .3kaBP前后 ,在长江南岸湖口地区形成天然堤 ,即梅家洲。它的出现对古赣江来水产生阻水 ,导致了鄱阳湖形成并向南扩张。对比 1970年和 1980年湖口地区水下地形图 ,发现梅家洲仍在不断加积 ,其对鄱阳湖的阻水作用更加明显 ,将引起鄱阳湖湖区沉积环境的改变 ,给鄱阳湖带来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
全文:根据鄱阳湖口梅家洲东南缘钻孔 (ZK2 )沉积物环境指标特征 ,结合历史资料对梅家洲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时期对鄱阳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随着古长江不断南迁 ,在长江与古赣江的共同作用下 ,2 .3kaBP前后 ,在长江南岸湖口地区形成天然堤 ,即梅家洲。它的出现对古赣江来水产生阻水 ,导致了鄱阳湖形成并向南扩张。对比 1970年和 1980年湖口地区水下地形图 ,发现梅家洲仍在不断加积 ,其对鄱阳湖的阻水作用更加明显 ,将引起鄱阳湖湖区沉积环境的改变 ,给鄱阳湖带来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
南昌工程学院科研项目介绍 湖泊垂直非均匀水体悬浮物对遥感反射率的影响机制——以鄱阳湖光学深水区为例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遥感反射率 非均匀 内陆湖泊 光学 垂直 深水区 湖泊水体 悬浮物
-
描述:的光学垂向模型,获取湖泊垂直分布的反射率和水面上遥感反射率。研究在水动力、水体悬浮物组分、浓度、粒径等垂向分布下的遥感反射率、悬浮物浓度反演误差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本项目的实施为探索湖泊水体光学研究理论、改进水色遥感算法提供重要依据和应用价值。
-
全文:的光学垂向模型,获取湖泊垂直分布的反射率和水面上遥感反射率。研究在水动力、水体悬浮物组分、浓度、粒径等垂向分布下的遥感反射率、悬浮物浓度反演误差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本项目的实施为探索湖泊水体光学研究理论、改进水色遥感算法提供重要依据和应用价值。
-
鄱阳湖HJ-1A/1B卫星CCD影像TSM浓度时空变化分析
-
作者:
张伟 陈晓玲 田礼乔 陆建忠 李熙 张媛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HJ 水色遥感 LISST 1A/1B卫星CCD 鄱阳湖 总悬浮物
-
描述:应用2008年~2011年近4年鄱阳湖151景HJ-1A/1B卫星CCD传感器影像,以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和2011年7月开展3个航次的外业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了总悬浮物(TSM
-
全文:应用2008年~2011年近4年鄱阳湖151景HJ-1A/1B卫星CCD传感器影像,以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和2011年7月开展3个航次的外业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了总悬浮物(TSM
-
鄱阳湖悬浮颗粒物絮凝沉降典型藻类的动力学研究
-
作者:
曹晶 高思佳 储昭升 王毅力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藻细胞 絮凝沉降 水动力 悬浮颗粒物
-
描述:为了探讨鄱阳湖水动力条件改变引起的悬浮颗粒物浓度变化可能导致的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本文研究了鄱阳湖悬浮颗粒物絮凝沉降3种典型藻类的动力学过程.以铜绿微囊藻(蓝藻)、四尾栅藻(绿藻)和菱形藻
-
全文:为了探讨鄱阳湖水动力条件改变引起的悬浮颗粒物浓度变化可能导致的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本文研究了鄱阳湖悬浮颗粒物絮凝沉降3种典型藻类的动力学过程.以铜绿微囊藻(蓝藻)、四尾栅藻(绿藻)和菱形藻
-
鄱阳湖浮游植物叶绿素a及营养盐浓度对水位波动的响应
-
作者:
刘霞 刘宝贵 陈宇炜 高俊峰 来源:环境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江 鄱阳湖 总氮和溶解性氮 水温 叶绿素a 透明度
-
描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回归趋势分析,Chla浓度与水温(P<0.000 1)和透明度值(SD)(P<0.000 1)显著正相关,与总氮(TN,P<0.01)、溶解性氮(NOx-N,P
-
全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回归趋势分析,Chla浓度与水温(P<0.000 1)和透明度值(SD)(P<0.000 1)显著正相关,与总氮(TN,P<0.01)、溶解性氮(NOx-N,P
-
鄱阳湖湖流监测与分析
-
作者:
喻中文 司武卫 关兴中 来源:水利水电快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监测分析 湖流监测 鄱阳湖 湖泊
-
描述:湖流是湖泊泥沙与化学物质运移、沉降与悬浮的重要动力条件,湖流监测与研究是湖泊水质变化分析、水质模型建立的基本依据。介绍了鄱阳湖湖流监测过程与成果,分析了湖流的基本形态、空间分布,及其与水位的关系。研究成果可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论证、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
全文:湖流是湖泊泥沙与化学物质运移、沉降与悬浮的重要动力条件,湖流监测与研究是湖泊水质变化分析、水质模型建立的基本依据。介绍了鄱阳湖湖流监测过程与成果,分析了湖流的基本形态、空间分布,及其与水位的关系。研究成果可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论证、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
鄱阳湖和长江泥沙的分级及其表面特性研究
-
作者:
肖洋 韩柯尧 成浩科 李青霞 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表面特性 长江 泥沙颗粒 比表面积 鄱阳湖
-
描述:泥沙的表面特性是了解泥沙环境效应的基础。为探究不同来源泥沙表面特性的变化规律和泥沙分级,采集了鄱阳湖入江水道和长江南京段的泥沙,依据粒径分组对泥沙颗粒的级配和表面特性(比表面积、孔体积及孔径)进行了
-
全文:泥沙的表面特性是了解泥沙环境效应的基础。为探究不同来源泥沙表面特性的变化规律和泥沙分级,采集了鄱阳湖入江水道和长江南京段的泥沙,依据粒径分组对泥沙颗粒的级配和表面特性(比表面积、孔体积及孔径)进行了
-
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泥沙收支平衡的影响
-
作者:
齐述华 熊梦雅 廖富强 刘贵花 郑海金 来源:地理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泥沙平衡 水库 鄱阳湖
-
描述:以鄱阳湖流域内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五河)和鄱阳湖为研究对象,利用水文控制站的水文资料,分析了各流域内主要河流的入湖泥沙和鄱阳湖出湖泥沙特征,对鄱阳湖泥沙收支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
全文:以鄱阳湖流域内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五河)和鄱阳湖为研究对象,利用水文控制站的水文资料,分析了各流域内主要河流的入湖泥沙和鄱阳湖出湖泥沙特征,对鄱阳湖泥沙收支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