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江西省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稻水象甲种群动态分析
-
作者:
张锋 徐国平 宋建辉 王建国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双季稻 发生规律 种群动态 稻水象甲
-
描述:虫源。2011年越冬代成虫盛发期平均田间虫量达22.95头/百丛,损失率为18%~20%;受害严重田块平均百丛虫量达49.25头,损失率为30%~35%。2007—2010年稻水象甲在江西省发生面积扩大,但年间同比增长在减缓。成虫偏好狗牙根、白茅等禾本科杂草
-
全文:虫源。2011年越冬代成虫盛发期平均田间虫量达22.95头/百丛,损失率为18%~20%;受害严重田块平均百丛虫量达49.25头,损失率为30%~35%。2007—2010年稻水象甲在江西省发生面积扩大,但年间同比增长在减缓。成虫偏好狗牙根、白茅等禾本科杂草
-
1985年以来陶渊明研究与纪念活动述要
-
作者:
赵纯璧 邢恩源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述要 纪念活动 陶学 黄金时段 20世纪70年代 散文家 魏正申 陶渊明研究 繁荣
-
描述:2005年为我国伟大诗人与散文家陶渊明诞辰1640周年。著名陶学专家魏正申在为卢晓林编著的《陶馆馆藏研陶论著评价·序》中称:“陶坛学人一致认同: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是我国继唐宋、清代之后
-
全文:2005年为我国伟大诗人与散文家陶渊明诞辰1640周年。著名陶学专家魏正申在为卢晓林编著的《陶馆馆藏研陶论著评价·序》中称:“陶坛学人一致认同: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是我国继唐宋、清代之后
-
鄱阳湖古渔村管驿前村史考*
-
作者:
程宇昌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古渔村 管驿前
-
描述:管驿前村位于鄱阳湖畔鄱阳县县治所在地——鄱阳镇之西南,明清时期称之为柳林津。柳林津处有“官驿”,即鄱阳驿,时光流转,柳林津的叫法远不如“官驿”前村说明其地理位置来得精准与方便,加之,鄱阳县地方方言发音之使然,即“官驿前”村在鄱阳方言中发音为“管驿前”、“馆驿前”,日久人们多书为“管驿前”,古渔村“管驿前”叫法由此而来。管驿前村史最早可溯至宋代,村落历史悠久,渔业发达,渔史也可溯源至清代康熙年间,古渔村管驿前渔业民俗旅游大有可为。
-
全文:管驿前村位于鄱阳湖畔鄱阳县县治所在地——鄱阳镇之西南,明清时期称之为柳林津。柳林津处有“官驿”,即鄱阳驿,时光流转,柳林津的叫法远不如“官驿”前村说明其地理位置来得精准与方便,加之,鄱阳县地方方言发音之使然,即“官驿前”村在鄱阳方言中发音为“管驿前”、“馆驿前”,日久人们多书为“管驿前”,古渔村“管驿前”叫法由此而来。管驿前村史最早可溯至宋代,村落历史悠久,渔业发达,渔史也可溯源至清代康熙年间,古渔村管驿前渔业民俗旅游大有可为。
-
地方志工作在鄱阳湖经济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
作者:
程芬 来源:知识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经济文化建设 民族精神 文化底蕴 物质文化层 地方志工作 鄱阳湖 精神文化层 制度文化层
-
描述: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承袭、改良和完善.才构成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三大内容有机构成。地方志则用其独特的纪实方式.详尽地
-
全文: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承袭、改良和完善.才构成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三大内容有机构成。地方志则用其独特的纪实方式.详尽地
-
地方志工作在鄱阳湖经济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
作者:
程芬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承袭、改良和完善,才构成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三大内容有机构成。地方志则用其独特的纪实方式,详尽地
-
全文: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承袭、改良和完善,才构成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三大内容有机构成。地方志则用其独特的纪实方式,详尽地
-
分光光度法测定鄱阳湖野生藜蒿中的微量铅
-
作者:
朱寿民 韩文华 樊后保 王幸斌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铅 分光光度法 野生藜蒿 二溴羟基卟啉
-
描述:采用高频电场激发氧灰化溴代卟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鄱阳湖野生藜蒿中铅的含量。在0.08mol/L NaOH介质中,铅与溴代卟啉试剂形成1:2橙黄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479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
全文:采用高频电场激发氧灰化溴代卟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鄱阳湖野生藜蒿中铅的含量。在0.08mol/L NaOH介质中,铅与溴代卟啉试剂形成1:2橙黄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479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
偏激中的情真之美——浅淡船山对陶渊明的解读
-
作者:
罗春兰 李晓玮 袁萍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诗歌 王夫之 陶渊明 文学评论
-
描述:以批判精神著称的清代诗论大家王夫之对陶渊明进行了一番新的解读。本文从其诗论思想出发,着重从“平淡”与“势”美,情景交融及“门庭”观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认为王夫之在激烈批判的同时给予陶以极大肯定,他这种批评模式在陶渊明的接受史上再添亮色。
-
全文:以批判精神著称的清代诗论大家王夫之对陶渊明进行了一番新的解读。本文从其诗论思想出发,着重从“平淡”与“势”美,情景交融及“门庭”观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认为王夫之在激烈批判的同时给予陶以极大肯定,他这种批评模式在陶渊明的接受史上再添亮色。
-
《陶渊明集》异文问题之我见(上):兼评田晓菲《尘几录》
-
作者:
龚斌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集》手抄本 《陶集》异文
-
描述:造成《陶渊明集》异文之多的原因很复杂,最主要的是宋代之前手抄本流传过程中有意无意产生的谬误。随着宋人整理、校注《陶集》,陶渊明诗文的异文基本定形。因此,过分夸大《陶集》文本的流动性并不妥当。
-
全文:造成《陶渊明集》异文之多的原因很复杂,最主要的是宋代之前手抄本流传过程中有意无意产生的谬误。随着宋人整理、校注《陶集》,陶渊明诗文的异文基本定形。因此,过分夸大《陶集》文本的流动性并不妥当。
-
手抄本的迷雾 开创性的视角——读田晓菲《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
-
作者:
陈庆 来源:编辑之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开创性 研究著作 陶渊明 朱光潜 文学史 田晓菲 文化研究 手抄本
-
描述:自宋代以来,陶渊明逐渐被视为中古文学史上“唯一”伟大的诗人,其人格及诗文备受推崇,而陶集的注笺和相关研究著作亦层出不穷,使陶渊明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近代学者中,如鲁迅和朱光潜就“陶潜是否静穆”而展开的争议、陈寅恪的“新自然说”等,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
全文:自宋代以来,陶渊明逐渐被视为中古文学史上“唯一”伟大的诗人,其人格及诗文备受推崇,而陶集的注笺和相关研究著作亦层出不穷,使陶渊明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近代学者中,如鲁迅和朱光潜就“陶潜是否静穆”而展开的争议、陈寅恪的“新自然说”等,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
坚守个人话语的历史叙述——论陈翔鹤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和《广陵散》
-
作者:
朱美禄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个人话语 文学史意义 陈翔鹤 历史叙述
-
描述:陈翔鹤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了《陶渊明写〈挽歌〉》和《广陵散》两篇历史小说,其丰富的艺术技巧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其在当时历史语境下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个性化叙述,在文学史上有着深刻而持久的意义。
-
全文:陈翔鹤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了《陶渊明写〈挽歌〉》和《广陵散》两篇历史小说,其丰富的艺术技巧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其在当时历史语境下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个性化叙述,在文学史上有着深刻而持久的意义。
上页
1
2
3
...
5
6
7
...
15
16
17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