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天然湿地开垦前后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作者: 付姗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有机碳不同组分  化学计量学  鄱阳湖  围垦  湿地 
描述:鄱阳湖湿地围垦前后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轻组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了有机碳不同组分在湿地开垦前后的变化。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随着水位梯度与群落类型的变化
全文:鄱阳湖湿地围垦前后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轻组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了有机碳不同组分在湿地开垦前后的变化。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随着水位梯度与群落类型的变化
基于物元模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作者: 李统华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评价体系  物元模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城市综合承载力 
描述:城市作为一个地区人口集聚、经济发展中心,集合了地区的优势资源,城市的发展对于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优化城市发展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的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全球性的城市人口拥挤、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突显出来,反过来又限制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旨在综合研究城市土地资源、水资源、交通、产业等因素的承载能力,找出城市发展中的制约因素,针对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良好的建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全省30%的土地,创造了全省60%的产值,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由此可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对于江西省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探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市)为研究单元,在城市综合承载力概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特点,选取了人均GDP、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森林覆盖率等19个指标,运用物元模型,综合评价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2个县(市)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城市良好发展的对策建议,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提供了参考。本文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评价等级分为城市综合承载力强、城市综合承载力较强、城市综合承载力中等和城市综合承载力弱四个等级。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总体处于较强等级,其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强的城市有6个,分别是南昌市区、九江市区、景德镇市区、新余市区、鹰潭市区、共青城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18.75%;城市综合承载力较强的城市有13个,分别是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进贤县、浮梁县、九江县、德安县、武宁县、湖口县、瑞昌市、抚州市区、万年县、樟树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40.63%;城市综合承载力中等的城市有9个,分别是乐平市、永修县、星子县、彭泽县、贵溪市、高安市、东乡县、新干县、丰城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28.13%;城市综合承载力弱的城市有4个,分别是都昌县、余干县、鄱阳县、余江县,占评价对象总数的12.5%,城市综合承载力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县(市)有28个,占整个区域的88%。可以判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整体情况良好,科技、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自然资源等城市资源条件基本能承受来自人口数量、经济发展规模带来的压力,未来发展潜力比较大。从城市综合承载力空间分布情况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县(市)递减的趋势。从影响原因来看,地理区位、经济基础、政策扶植力度及人口数量等因素是影响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全文:城市作为一个地区人口集聚、经济发展中心,集合了地区的优势资源,城市的发展对于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优化城市发展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的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全球性的城市人口拥挤、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突显出来,反过来又限制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旨在综合研究城市土地资源、水资源、交通、产业等因素的承载能力,找出城市发展中的制约因素,针对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良好的建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全省30%的土地,创造了全省60%的产值,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由此可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对于江西省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探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市)为研究单元,在城市综合承载力概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特点,选取了人均GDP、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森林覆盖率等19个指标,运用物元模型,综合评价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2个县(市)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城市良好发展的对策建议,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提供了参考。本文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评价等级分为城市综合承载力强、城市综合承载力较强、城市综合承载力中等和城市综合承载力弱四个等级。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总体处于较强等级,其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强的城市有6个,分别是南昌市区、九江市区、景德镇市区、新余市区、鹰潭市区、共青城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18.75%;城市综合承载力较强的城市有13个,分别是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进贤县、浮梁县、九江县、德安县、武宁县、湖口县、瑞昌市、抚州市区、万年县、樟树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40.63%;城市综合承载力中等的城市有9个,分别是乐平市、永修县、星子县、彭泽县、贵溪市、高安市、东乡县、新干县、丰城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28.13%;城市综合承载力弱的城市有4个,分别是都昌县、余干县、鄱阳县、余江县,占评价对象总数的12.5%,城市综合承载力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县(市)有28个,占整个区域的88%。可以判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整体情况良好,科技、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自然资源等城市资源条件基本能承受来自人口数量、经济发展规模带来的压力,未来发展潜力比较大。从城市综合承载力空间分布情况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县(市)递减的趋势。从影响原因来看,地理区位、经济基础、政策扶植力度及人口数量等因素是影响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研究
作者: 张祖芳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重要性分区  湿地生态功能 
描述: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生态特征空间分异明显通过制作各评价指标的专题图,对鄱阳湖湿地主要生态特征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植被主要分布于
全文: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生态特征空间分异明显通过制作各评价指标的专题图,对鄱阳湖湿地主要生态特征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植被主要分布于
江湖关系变化对鄱阳湖沉积物氮磷形态及释放风险的影响
作者: 吴志强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位  形态  江湖关系变化    生物有效性  释放风险   
描述:富营养化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意义。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鄱阳湖沉积物TN、TP、OM空间分布上呈现“五河”入湖尾闾区较高,北部湖区及主体湖区较低的分布特征,表明外源污染输入是影响沉积物氮磷含量
全文:富营养化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意义。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鄱阳湖沉积物TN、TP、OM空间分布上呈现“五河”入湖尾闾区较高,北部湖区及主体湖区较低的分布特征,表明外源污染输入是影响沉积物氮磷含量
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水域水质季节性变化及生态毒理风险研究
作者: 熊戬  来源:南昌航空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质评价  生物标志物  鄱阳湖候鸟保护区  模糊综合分析  重金属 
描述:表层底泥重金属Zn、Pb、Cd的浓度介于赣江入湖口和修河入湖口之间,除Cr外,其他重金属元素浓度均低于鄱阳湖主湖区;底泥中各种重金属的富集程度不同,Zn和Cd的RSP值远小于1,未受到这两种元素的污染
全文:表层底泥重金属Zn、Pb、Cd的浓度介于赣江入湖口和修河入湖口之间,除Cr外,其他重金属元素浓度均低于鄱阳湖主湖区;底泥中各种重金属的富集程度不同,Zn和Cd的RSP值远小于1,未受到这两种元素的污染
变化环境下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水文过程及其调控对策研究
作者: 罗蔚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呼吸量  水位  生态水文  CoupModel  神经网络 
描述:对策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利用近50年的实测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等方法,研究了鄱阳湖流域水沙量的时空分布特性;从流域降雨、用水
全文:对策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利用近50年的实测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等方法,研究了鄱阳湖流域水沙量的时空分布特性;从流域降雨、用水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乡村性评价及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作者: 杨绮清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空间格局演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乡村性评价 
描述:经济区乡村性在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揭示该区域范围内乡村性发展状况和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影响并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乡村发展建设的对策建议。本文经过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主要有:(1)根据三次产业相对比重将
全文:经济区乡村性在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揭示该区域范围内乡村性发展状况和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影响并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乡村发展建设的对策建议。本文经过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主要有:(1)根据三次产业相对比重将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作者: 蔡永强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聚类分析 
描述:软件的聚类分析功能,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的类型进行了探索性的分类,将其分为1、2、3三种类型;其中第1种类型包括10个县(市、区),第2种类型也包括10个县(市、区),第3种类型包括18个县
全文:软件的聚类分析功能,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的类型进行了探索性的分类,将其分为1、2、3三种类型;其中第1种类型包括10个县(市、区),第2种类型也包括10个县(市、区),第3种类型包括18个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作者: 郭婧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开发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农村人力资源 
描述: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三农”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的关键因素。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江西省是农业大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是江西传统的农区,负担了江西省一半以上GDP的增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为了寻求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其应有之义。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的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低等特点导致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大包袱。如果能科学有效地开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就能把包袱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成为“第一资源”,从而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步伐。本文对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等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梳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二元经济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从数量层面和质量层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概况进行研究,从而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对数量层面研究主要通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农村居民均纯收入、农村人员负担比四个因素来考量;对结构层面研究主要从三大产业人数以及产业附加值来分析。通过调研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农村人力资源的四大特点即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职业技能水平较低、生态保护意识薄弱。这就共同决定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源总量将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思想落后,二是职业技术发展滞后,三、卫生医疗体系不健全,四、开发主体责任缺失,五、制度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劳动力转移,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对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实际情况,制定三大原则以及相关对策。一、转变思想观念;二、建立科学的分类分区开发体系;三、通过完善农村教育机制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文化素质;四、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有效的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身体素质;五、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六、统筹城乡发展、建立立体式的就业网络体系,能够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传统农业将向现代农业转变。政府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养新型农民必然带动整个江西经济腾飞。
全文: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三农”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的关键因素。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江西省是农业大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是江西传统的农区,负担了江西省一半以上GDP的增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为了寻求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其应有之义。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的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低等特点导致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大包袱。如果能科学有效地开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就能把包袱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成为“第一资源”,从而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步伐。本文对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等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梳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二元经济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从数量层面和质量层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概况进行研究,从而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对数量层面研究主要通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农村居民均纯收入、农村人员负担比四个因素来考量;对结构层面研究主要从三大产业人数以及产业附加值来分析。通过调研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农村人力资源的四大特点即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职业技能水平较低、生态保护意识薄弱。这就共同决定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源总量将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思想落后,二是职业技术发展滞后,三、卫生医疗体系不健全,四、开发主体责任缺失,五、制度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劳动力转移,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对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实际情况,制定三大原则以及相关对策。一、转变思想观念;二、建立科学的分类分区开发体系;三、通过完善农村教育机制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文化素质;四、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有效的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身体素质;五、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六、统筹城乡发展、建立立体式的就业网络体系,能够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传统农业将向现代农业转变。政府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养新型农民必然带动整个江西经济腾飞。
江西鄱阳湖及“五河”干流淡水贝类多样性格局及对水位变化的响应
作者: 徐亮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信江  水位变化  抚河  鄱阳湖  现存量  淡水贝类  赣江  饶河  物种多样性  修河 
描述:贝类分类学和生态学的研究结果。除种类记述外,还分析了鄱阳湖及“五河”干流淡水贝类的多样性格局、现存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记录了鄱阳湖及“五河”干流淡水贝类123种,其中腹足纲12科
全文:贝类分类学和生态学的研究结果。除种类记述外,还分析了鄱阳湖及“五河”干流淡水贝类的多样性格局、现存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记录了鄱阳湖及“五河”干流淡水贝类123种,其中腹足纲12科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