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与魏晋学风之变化
作者: 袁伯诚  来源:固原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不求甚解  陶渊明  精神境界 
描述:陶渊明好读书。读书是一种悟道的方式,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是在汉魏之际文化背景,儒家“立象尽意”,道家“得意忘言”的思辨,“不求甚解”的精义是玄学家的“宗本息末”的思辨方式,这与他的思想变化,人生道路转折密切相关,他把读书与自然道化联在一起,表现为人生的最充分的自觉和成熟,把汉末以来人的觉悟提高到超出时代人的高度,表现了一种深沉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全文:陶渊明好读书。读书是一种悟道的方式,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是在汉魏之际文化背景,儒家“立象尽意”,道家“得意忘言”的思辨,“不求甚解”的精义是玄学家的“宗本息末”的思辨方式,这与他的思想变化,人生道路转折密切相关,他把读书与自然道化联在一起,表现为人生的最充分的自觉和成熟,把汉末以来人的觉悟提高到超出时代人的高度,表现了一种深沉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论姜夔《续书谱》中的书法美学观
作者: 文师华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用笔  《续书谱》  风神  姜夔  书体  习字  情性  用墨 
描述:姜夔《续书谱》是对孙过庭《书谱》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在书法理论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书法美学观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对楷、行、草三种书体特征的评析,崇尚魏、晋楷书的"飘逸之气",强调草书灵活多变的特性,最推崇王羲之的行书。二是对用笔、用墨等技法的见解,具体分析了执笔、运笔、笔画形态、笔势等,主张用墨要有变化,力避单调。三是阐述习字的途径,包括摹书、临书。四是推崇书法作品中的风神和书家的情性。
全文:姜夔《续书谱》是对孙过庭《书谱》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在书法理论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书法美学观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对楷、行、草三种书体特征的评析,崇尚魏、晋楷书的"飘逸之气",强调草书灵活多变的特性,最推崇王羲之的行书。二是对用笔、用墨等技法的见解,具体分析了执笔、运笔、笔画形态、笔势等,主张用墨要有变化,力避单调。三是阐述习字的途径,包括摹书、临书。四是推崇书法作品中的风神和书家的情性。
论姜夔《暗香》的抒情模式及其经典效应
作者: 郁玉英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经典名篇  姜夔  文学经典  《暗香》  抒情模式  艺术成就  交互作用  审美存在 
描述:姜夔是词史上名副其实的经典词家,他以清刚、疏朗、清空、骚雅等美学风神别开生面,影响深远,艺术成就颇高,确可称一代巨匠。他流传至今的50余首作品中,《暗香》是一首颇具影响力的经典名篇。《暗香》能穿越时空,成为词史上为数不多的经典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因为文学经典作为一个对象性的审美存在,其经典化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文本、接受传播者、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共同构成经典化的合力。
全文:姜夔是词史上名副其实的经典词家,他以清刚、疏朗、清空、骚雅等美学风神别开生面,影响深远,艺术成就颇高,确可称一代巨匠。他流传至今的50余首作品中,《暗香》是一首颇具影响力的经典名篇。《暗香》能穿越时空,成为词史上为数不多的经典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因为文学经典作为一个对象性的审美存在,其经典化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文本、接受传播者、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共同构成经典化的合力。
姜夔与陆龟蒙诗歌师承关系辨析
作者: 朱绍秦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姜夔  陆龟蒙  南宋诗人  师承 
描述:南宋姜夔的诗歌向被认为是初学江西诗派黄庭坚,后学晚唐诗人陆电蒙。但此说由于证据不足值得质疑,首先姜夔的《自述》、《自序》、《诗说》均未言及学陆龟蒙诗,至于其同期好友杨万里赞其“甚似陆天随”只是杨个人的好恶;其次,姜夔是以“自然高妙”的诗歌理论和审美理想支撑其后期诗风的;再次,姜夔称道陆龟蒙或与陆诗风格相近主要是他们间相同的品格和相近的人生经历所致,这是与当时的时代风气、地理环境、人格精神等因素分不开的。
全文:南宋姜夔的诗歌向被认为是初学江西诗派黄庭坚,后学晚唐诗人陆电蒙。但此说由于证据不足值得质疑,首先姜夔的《自述》、《自序》、《诗说》均未言及学陆龟蒙诗,至于其同期好友杨万里赞其“甚似陆天随”只是杨个人的好恶;其次,姜夔是以“自然高妙”的诗歌理论和审美理想支撑其后期诗风的;再次,姜夔称道陆龟蒙或与陆诗风格相近主要是他们间相同的品格和相近的人生经历所致,这是与当时的时代风气、地理环境、人格精神等因素分不开的。
幽韵冷香,挹之不尽——论姜夔的咏物词
作者: 张雷宇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姜夔  宋代文学  咏物词 
描述:作为南宋词坛较早大量创作咏物词的词人,姜夔对咏物词倾注了浓郁的深情与毕生的心血。本文将姜夔的咏物词作置于咏物词的发展流变中加以考察。姜夔在词作中融入江湖漂零之感、对失落恋情的追忆之思、对国事衰微的忧虑之情,从而使其咏物词作较之前人有了新的特质。姜夔咏物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为立意深远、含蓄蕴藉;字琢句炼,音节谐婉;虚处落笔,追求神似;幽韵冷香,清虚淡雅。姜夔的咏物词受到后代词人的激赏,并为南宋遗民词人树立了一种新的创作范式。
全文:作为南宋词坛较早大量创作咏物词的词人,姜夔对咏物词倾注了浓郁的深情与毕生的心血。本文将姜夔的咏物词作置于咏物词的发展流变中加以考察。姜夔在词作中融入江湖漂零之感、对失落恋情的追忆之思、对国事衰微的忧虑之情,从而使其咏物词作较之前人有了新的特质。姜夔咏物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为立意深远、含蓄蕴藉;字琢句炼,音节谐婉;虚处落笔,追求神似;幽韵冷香,清虚淡雅。姜夔的咏物词受到后代词人的激赏,并为南宋遗民词人树立了一种新的创作范式。
幽韵冷香,清虚淡雅―论姜夔的咏物词
作者: 张雷宇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姜夔  宋代文学  咏物词 
描述:作为南宋词坛较早大量写作咏物词的词人,姜夔对咏物词倾注了浓郁的深情与毕生的心血。本文将美夔的咏物词作置于咏物词的发展流变中加以考察。姜夔在词作中融入江湖漂零之感、对失落恋情的追忆之思、对国事衰微的忧虑之情,从而使其咏物词作较之前人有了新的特质。姜夔咏物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为立意深远、含蓄蕴藉;字琢句炼、音节谐婉;虚处落笔、追求神似;幽韵冷香、清虚淡稚。姜夔的咏物词受到后代词人的激赏,并为南宋遗民词人树立了一种新的创作范式。
全文:作为南宋词坛较早大量写作咏物词的词人,姜夔对咏物词倾注了浓郁的深情与毕生的心血。本文将美夔的咏物词作置于咏物词的发展流变中加以考察。姜夔在词作中融入江湖漂零之感、对失落恋情的追忆之思、对国事衰微的忧虑之情,从而使其咏物词作较之前人有了新的特质。姜夔咏物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为立意深远、含蓄蕴藉;字琢句炼、音节谐婉;虚处落笔、追求神似;幽韵冷香、清虚淡稚。姜夔的咏物词受到后代词人的激赏,并为南宋遗民词人树立了一种新的创作范式。
姜夔与陆龟蒙诗歌师承关系辨析
作者: 朱绍秦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姜夔  陆龟蒙  南宋诗人  师承 
描述:南宋姜夔的诗歌向被认为是初学江西诗派黄庭坚,后学晚唐诗人陆电蒙。但此说由于证据不足值得质疑,首先姜夔的《自述》、《自序》、《诗说》均未言及学陆龟蒙诗,至于其同期好友杨万里赞其“甚似陆天随”只是杨个人的好恶;其次,姜夔是以“自然高妙”的诗歌理论和审美理想支撑其后期诗风的;再次,姜夔称道陆龟蒙或与陆诗风格相近主要是他们间相同的品格和相近的人生经历所致,这是与当时的时代风气、地理环境、人格精神等因素分不开的。
全文:南宋姜夔的诗歌向被认为是初学江西诗派黄庭坚,后学晚唐诗人陆电蒙。但此说由于证据不足值得质疑,首先姜夔的《自述》、《自序》、《诗说》均未言及学陆龟蒙诗,至于其同期好友杨万里赞其“甚似陆天随”只是杨个人的好恶;其次,姜夔是以“自然高妙”的诗歌理论和审美理想支撑其后期诗风的;再次,姜夔称道陆龟蒙或与陆诗风格相近主要是他们间相同的品格和相近的人生经历所致,这是与当时的时代风气、地理环境、人格精神等因素分不开的。
论姜夔的中和之美及其《歌曲》
作者: 赵晓岚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姜夔的文艺思想以“中和”为核心,诗论与书论重在“中”,乐论重在“和”。《诗说》标举四要素,重艺术辩证法,倡以性节情,皆为“中道”的体现。《续书谱》以唐人过于“应规入矩”,就字之结体、用笔用墨,发其合于“中道”的技巧论。《大乐议》本“乐与政通”精神,针对大乐失“和”而提出复雅之见。其《歌曲》感情中正平和,艺术手法兼容调和,作为音乐文学,在音阶音律、节奏安排、旋律进行、曲式结构、字声结合上,融雅乐、清乐、燕乐为一体,曲辞相谐,雅俗相兼。
全文:姜夔的文艺思想以“中和”为核心,诗论与书论重在“中”,乐论重在“和”。《诗说》标举四要素,重艺术辩证法,倡以性节情,皆为“中道”的体现。《续书谱》以唐人过于“应规入矩”,就字之结体、用笔用墨,发其合于“中道”的技巧论。《大乐议》本“乐与政通”精神,针对大乐失“和”而提出复雅之见。其《歌曲》感情中正平和,艺术手法兼容调和,作为音乐文学,在音阶音律、节奏安排、旋律进行、曲式结构、字声结合上,融雅乐、清乐、燕乐为一体,曲辞相谐,雅俗相兼。
论姜夔的“中和之美”及其《歌曲》
作者: 赵晓岚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说》  中和之美  大乐  姜夔  文艺思想  调性对比  中正平和  燕乐音阶  歌曲  旋律 
描述:姜夔的文艺思想以“中和”为核心,诗论与书论重在“中”,乐论重在“和”。《诗说》标举四要素,重艺术辩证法,倡以性节情,皆为“中道”的体现。《续书谱》以唐人过于“应规入矩”,就字之结体、用笔用墨,发其合于“中道”的技巧论。《大乐议》本“乐与政通”精神,针对大乐失“和”而提出复雅之见。其《歌曲》感情中正平和,艺术手法兼容调和,作为音乐文学,在音阶音律、节奏安排、旋律进行、曲式结构、字声结合上,融雅乐、清乐、燕乐为一体,曲辞相谐,雅俗相兼。
全文:姜夔的文艺思想以“中和”为核心,诗论与书论重在“中”,乐论重在“和”。《诗说》标举四要素,重艺术辩证法,倡以性节情,皆为“中道”的体现。《续书谱》以唐人过于“应规入矩”,就字之结体、用笔用墨,发其合于“中道”的技巧论。《大乐议》本“乐与政通”精神,针对大乐失“和”而提出复雅之见。其《歌曲》感情中正平和,艺术手法兼容调和,作为音乐文学,在音阶音律、节奏安排、旋律进行、曲式结构、字声结合上,融雅乐、清乐、燕乐为一体,曲辞相谐,雅俗相兼。
词乐并茂:姜夔《扬州慢》及其曲谱
作者: 王万岭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曲谱  序文  姜夔  思想感情  高中  宋词  课堂教学  《扬州慢》  音乐形式 
描述:南宋姜(?)的著名词作《扬州慢》(淮左名都)一直是高中《语文》的“保留节目”,但是,这首在今天中小学课本中唯一留下古谱的宋词,却总是被单纯化作为一篇文学作品来讲解,它极其宝贵的音乐价值却得不到体现。为此,我们在《扬州慢》的课堂教学中,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创制一种曲词兼顾的新模式,充分展示这首宋词的文学和音乐双重艺术魅力,这在强调素质教育、探求多学科兼容的今天,很值得提倡。
全文:南宋姜(?)的著名词作《扬州慢》(淮左名都)一直是高中《语文》的“保留节目”,但是,这首在今天中小学课本中唯一留下古谱的宋词,却总是被单纯化作为一篇文学作品来讲解,它极其宝贵的音乐价值却得不到体现。为此,我们在《扬州慢》的课堂教学中,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创制一种曲词兼顾的新模式,充分展示这首宋词的文学和音乐双重艺术魅力,这在强调素质教育、探求多学科兼容的今天,很值得提倡。
上页 1 2 3 ... 25 26 27 ... 39 40 41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