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地方政府自主性与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政治:以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为例
作者: 周雨  来源:广州公共管理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策略  权力倒置  流域治理  地方政府  竞争性政治 
描述: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保障地方民众利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在实践中有着多种弊端。前人关于流域治理的研究试图从行政管理体制优化的层面寻找解决流域管理弊端的方案。本文引入政治社会路径,从竞争性政治的角度对流域水资源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控制水资源的动机、外部环境和谈判过程等各方面进行考察。通过对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过程的研究,我们发现,地方政府通过杠杆策略,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中获得主导权,本文将其称为央地间流域管理权力倒置。本文最后试图从解决流域管理权力倒置入手,提出了政策建议。
全文: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保障地方民众利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在实践中有着多种弊端。前人关于流域治理的研究试图从行政管理体制优化的层面寻找解决流域管理弊端的方案。本文引入政治社会路径,从竞争性政治的角度对流域水资源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控制水资源的动机、外部环境和谈判过程等各方面进行考察。通过对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过程的研究,我们发现,地方政府通过杠杆策略,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中获得主导权,本文将其称为央地间流域管理权力倒置。本文最后试图从解决流域管理权力倒置入手,提出了政策建议。
分布式VIC水文模型在鄱阳湖未控区间流域模拟应用
作者: 郭生练 郭家力 王俊 郭海晋 吕孙云  来源:水资源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未控区间流域  鄱阳湖  分布式VIC模型  水文模拟 
描述:本文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和土壤类型资料,分别建立了流域植被网格参数库和土壤网格参数库,构建了鄱阳湖未控区间流域5 km × 5 km网格分布式VIC水文模型,并提出了水文参数网格化方法。应用结果表明,分布式流域模型的模拟结果略优于集总式水文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区域径流过程和水资源量。在更精细的地形、土壤、植被数据支持下,分布式VIC模型的应用效果会有提升空间。本研究首次把分布式VIC水文模型应用于鄱阳湖未控区间流域,对于湖区等无资料地区的水文模拟分析提供了参考和有效途径。
全文:本文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和土壤类型资料,分别建立了流域植被网格参数库和土壤网格参数库,构建了鄱阳湖未控区间流域5 km × 5 km网格分布式VIC水文模型,并提出了水文参数网格化方法。应用结果表明,分布式流域模型的模拟结果略优于集总式水文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区域径流过程和水资源量。在更精细的地形、土壤、植被数据支持下,分布式VIC模型的应用效果会有提升空间。本研究首次把分布式VIC水文模型应用于鄱阳湖未控区间流域,对于湖区等无资料地区的水文模拟分析提供了参考和有效途径。
鄱阳湖沙化地区不同下垫面土壤水分动态
作者: 李兰晖 丁明军 郑林 廖凯涛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下垫面  鄱阳湖  沙化地区  土壤水 
描述:)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下垫面土壤平均体积含水量大小顺序依次为:4年生湿地松(5.22%)>草地(4.88%)>7年生湿地松(4.01%)>裸沙地(2.95%)。(2)不同下垫面不同深度
全文:)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下垫面土壤平均体积含水量大小顺序依次为:4年生湿地松(5.22%)>草地(4.88%)>7年生湿地松(4.01%)>裸沙地(2.95%)。(2)不同下垫面不同深度
鄱阳湖水位变化和典型植物对土壤磷释放影响研究
作者: 李爽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典型植物  磷释放  水位变化  鄱阳湖  湿地土壤 
描述:和水位变化的规律,分析典型挺植物生长和衰亡过程中土壤磷的转化和释放特性;还研究了该保护区土壤磷的吸附能力,探讨土壤磷的潜在释放风险,为鄱阳湖富营养化的控制提供基本的理论参考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在连续
全文:和水位变化的规律,分析典型挺植物生长和衰亡过程中土壤磷的转化和释放特性;还研究了该保护区土壤磷的吸附能力,探讨土壤磷的潜在释放风险,为鄱阳湖富营养化的控制提供基本的理论参考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在连续
鄱阳湖水位变化和典型植物对土壤磷释放影响研究
作者: 李爽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典型植物  磷释放  水位变化  鄱阳湖  湿地土壤 
描述:和水位变化的规律,分析典型挺植物生长和衰亡过程中土壤磷的转化和释放特性;还研究了该保护区土壤磷的吸附能力,探讨土壤磷的潜在释放风险,为鄱阳湖富营养化的控制提供基本的理论参考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在连续
全文:和水位变化的规律,分析典型挺植物生长和衰亡过程中土壤磷的转化和释放特性;还研究了该保护区土壤磷的吸附能力,探讨土壤磷的潜在释放风险,为鄱阳湖富营养化的控制提供基本的理论参考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在连续
鄱阳湖水位变化和典型植物对土壤磷释放影响研究
作者: 李爽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典型植物  磷释放  水位变化  鄱阳湖  湿地土壤 
描述:和水位变化的规律,分析典型挺植物生长和衰亡过程中土壤磷的转化和释放特性;还研究了该保护区土壤磷的吸附能力,探讨土壤磷的潜在释放风险,为鄱阳湖富营养化的控制提供基本的理论参考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在连续
全文:和水位变化的规律,分析典型挺植物生长和衰亡过程中土壤磷的转化和释放特性;还研究了该保护区土壤磷的吸附能力,探讨土壤磷的潜在释放风险,为鄱阳湖富营养化的控制提供基本的理论参考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在连续
气候因子和水位变化对鄱阳湖东方白鹳越冬种群数量的影响
作者: 李言阔 单继红 马建章 缪泸君 李佳 袁芳凯 谢光勇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位  鄱阳湖  种群数量变化  气候变化  东方白鹳 
描述:的能量消耗。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鄱阳湖区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前一年1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前二年7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是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显著预测因子,共同解释了保护区东方白鹳最大种群数量变化的78.3%。
全文:的能量消耗。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鄱阳湖区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前一年1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前二年7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是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显著预测因子,共同解释了保护区东方白鹳最大种群数量变化的78.3%。
气候因子和水位变化对鄱阳湖东方白鹳越冬种群数量的影响
作者: 李言阔 单继红 马建章 缪泸君 李佳 袁芳凯 谢光勇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位  鄱阳湖  种群数量变化  气候变化  东方白鹳 
描述:的能量消耗。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鄱阳湖区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前一年1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前二年7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是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显著预测因子,共同解释了保护区东方白鹳最大种群数量变化的78.3%。
全文:的能量消耗。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鄱阳湖区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前一年1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前二年7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是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显著预测因子,共同解释了保护区东方白鹳最大种群数量变化的78.3%。
鄱阳湖流域洪水风险动因响应辨识与定性分析
作者: 魏博文 姜振翔 徐镇凯  来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动因  鄱阳湖流域  可持续  响应  洪水风险 
描述:利用情景分析技术对鄱阳湖流域洪水风险系统中动因与响应进行分析研究,在辨识其洪灾风险多尺度动因、响应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应鄱阳湖流域洪灾系统PSIR(Press-State-Impact-Response)模型,并从洪水风险评估的角度,对其流域内孕灾环境的变化、主要致灾因子及承灾体脆弱性进行了定性分析,提出了激励机制下洪灾系统中动因、响应与其风险评估的相互关系。据此,采用定性分析法对未来可能影响鄱阳湖流域洪灾风险的动因、响应项进行了重要性与不确定性排序,并对其响应项进行了可持续分析,为进一步定量分析流域特定情景下的洪水风险及其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全文:利用情景分析技术对鄱阳湖流域洪水风险系统中动因与响应进行分析研究,在辨识其洪灾风险多尺度动因、响应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应鄱阳湖流域洪灾系统PSIR(Press-State-Impact-Response)模型,并从洪水风险评估的角度,对其流域内孕灾环境的变化、主要致灾因子及承灾体脆弱性进行了定性分析,提出了激励机制下洪灾系统中动因、响应与其风险评估的相互关系。据此,采用定性分析法对未来可能影响鄱阳湖流域洪灾风险的动因、响应项进行了重要性与不确定性排序,并对其响应项进行了可持续分析,为进一步定量分析流域特定情景下的洪水风险及其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2001-2010年鄱阳湖圩区水稻多熟种植时空格局变化
作者: 李文叶 姜鲁光 李鹏  来源:资源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间窗口  水稻熟制  鄱阳湖圩区  遥感  NDVI  物候 
描述:在耕地面积有限、粮食单产水平较高的地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复种指数,加大土地利用强度。鄱阳湖圩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是我国水稻多熟种植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弄清鄱阳湖圩区时间上与空间上的水稻多熟种植变化特征,为兼顾粮食安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提供现实基础。本文利用较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Landsat-TM/ETM+),选择合适时间窗口,识别了2001年鄱阳湖圩区水稻多熟种植的空间格局,并利用K-means算法对解译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研究表明,2001年圩堤水田面积为34.54万hm2,其中单季稻13.02万hm2,双季稻21.52万hm2,分别占水田面积的37.7%与62.3%,复种指数为162.3%。对比分析2001年与2010年的多熟种植空间格局变化表明,2001-2010年鄱阳湖圩区水田面积减少了1.09万hm2,但复种指数增加了15.9%。本文利用时间窗口阈值法不需经过目视解译即可达到81.6%的精度,是一种有效的水稻多熟种植空间格局提取的方法,并且大大减少了所需的遥感影像。
全文:在耕地面积有限、粮食单产水平较高的地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复种指数,加大土地利用强度。鄱阳湖圩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是我国水稻多熟种植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弄清鄱阳湖圩区时间上与空间上的水稻多熟种植变化特征,为兼顾粮食安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提供现实基础。本文利用较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Landsat-TM/ETM+),选择合适时间窗口,识别了2001年鄱阳湖圩区水稻多熟种植的空间格局,并利用K-means算法对解译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研究表明,2001年圩堤水田面积为34.54万hm2,其中单季稻13.02万hm2,双季稻21.52万hm2,分别占水田面积的37.7%与62.3%,复种指数为162.3%。对比分析2001年与2010年的多熟种植空间格局变化表明,2001-2010年鄱阳湖圩区水田面积减少了1.09万hm2,但复种指数增加了15.9%。本文利用时间窗口阈值法不需经过目视解译即可达到81.6%的精度,是一种有效的水稻多熟种植空间格局提取的方法,并且大大减少了所需的遥感影像。
上页 1 2 3 ... 17 18 19 ... 40 41 42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