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苔草湿地甲烷释放特征
作者: 胡启武 朱丽丽 幸瑞新 尧波 胡斌华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甲烷  湿地  灰化苔草 
描述:2009年5月—2010年4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以灰化苔草为建群种的洲滩,设置土壤-植物系统(TC)、剪除植物地上部分(TJ)2个试验处理,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鄱阳湖典型苔
全文:2009年5月—2010年4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以灰化苔草为建群种的洲滩,设置土壤-植物系统(TC)、剪除植物地上部分(TJ)2个试验处理,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鄱阳湖典型苔
鄱阳湖湿地土壤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
作者: 张翔 邓志民 潘国艳 吴绍飞 肖洋 朱才荣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鄱阳湖  土壤水 
描述:土壤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反映了区域降水与前期水分的混合及蒸散发过程。2013年7-9月对鄱阳湖湿地保护区3个断面不同土地覆盖下0-2 m剖面土壤进行分层采样,以及采集修水和贛江的河水,测定其
全文:土壤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反映了区域降水与前期水分的混合及蒸散发过程。2013年7-9月对鄱阳湖湿地保护区3个断面不同土地覆盖下0-2 m剖面土壤进行分层采样,以及采集修水和贛江的河水,测定其
鄱阳湖湿地土壤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
作者: 张翔 邓志民 潘国艳 吴绍飞 肖洋 朱才荣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鄱阳湖  土壤水 
描述:土壤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反映了区域降水与前期水分的混合及蒸散发过程。2013年7-9月对鄱阳湖湿地保护区3个断面不同土地覆盖下0-2 m剖面土壤进行分层采样,以及采集修水和贛江的河水,测定其
全文:土壤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反映了区域降水与前期水分的混合及蒸散发过程。2013年7-9月对鄱阳湖湿地保护区3个断面不同土地覆盖下0-2 m剖面土壤进行分层采样,以及采集修水和贛江的河水,测定其
水文变异条件下鄱阳湖流域生态流量研究
作者: 刘剑宇 张强 顾西辉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流量  鄱阳湖流域  水文变异 
描述:。在此基础上,采用15种概率分布函数分别拟合五站各月变异前日流量序列,最终确定五站点各月最优分布函数及所对应的概率密度最大处的流量,即得河道内生态流量。研究表明:(1)抚河于1962年发生弱变异,赣江、修河
全文:。在此基础上,采用15种概率分布函数分别拟合五站各月变异前日流量序列,最终确定五站点各月最优分布函数及所对应的概率密度最大处的流量,即得河道内生态流量。研究表明:(1)抚河于1962年发生弱变异,赣江、修河
水文变异条件下鄱阳湖流域的生态流量
作者: 刘剑宇 张强 顾西辉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流量  鄱阳湖流域  水文变异 
描述:。在此基础上,采用15种概率分布函数分别拟合5站各月变异前日流量序列,最终确定5站点各月最优分布函数及所对应的概率密度最大处的流量,即得河道内生态流量。研究表明:(1)抚河于1962年发生弱变异,赣江、修河
全文:。在此基础上,采用15种概率分布函数分别拟合5站各月变异前日流量序列,最终确定5站点各月最优分布函数及所对应的概率密度最大处的流量,即得河道内生态流量。研究表明:(1)抚河于1962年发生弱变异,赣江、修河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鄱阳湖枯水末期水生食物网结构
作者: 王玉玉 于秀波 张亮 徐军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δ13C  人类活动  鄱阳湖  δ15N  食物网 
描述: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分析技术是研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有效技术。δ13C值常用来分析消费者食物来源,δ15N值常用来确定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位置。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鄱阳湖北部湖口县、都昌县、星子县、吴城镇4个采样点95条鱼和其他食物网成分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构建了鄱阳湖枯水期末期水生食物网。结果表明,不同水域颗粒有机物(POM)的δ13C值不同,范围为-27.5‰~-24.6‰可以区分赣江、修水、鄱阳湖、长江和鄱阳湖湖交汇处水体的颗粒有机物特征。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少,核心区生物δ15N相对较低,而周边人类活动频繁的星子、都昌两县附近水域生物体内的δ15N偏高,反映了人类活动引起的营养输入对系统的影响。在湖区不同位置捕获的相同品种水生生物δ13C值不同,反映了其不同的食物来源,用δ15N值计算发现其所占据的相对营养位置较为一致。
全文: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分析技术是研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有效技术。δ13C值常用来分析消费者食物来源,δ15N值常用来确定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位置。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鄱阳湖北部湖口县、都昌县、星子县、吴城镇4个采样点95条鱼和其他食物网成分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构建了鄱阳湖枯水期末期水生食物网。结果表明,不同水域颗粒有机物(POM)的δ13C值不同,范围为-27.5‰~-24.6‰可以区分赣江、修水、鄱阳湖、长江和鄱阳湖湖交汇处水体的颗粒有机物特征。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少,核心区生物δ15N相对较低,而周边人类活动频繁的星子、都昌两县附近水域生物体内的δ15N偏高,反映了人类活动引起的营养输入对系统的影响。在湖区不同位置捕获的相同品种水生生物δ13C值不同,反映了其不同的食物来源,用δ15N值计算发现其所占据的相对营养位置较为一致。
鄱阳湖湿地水位变化的景观响应
作者: 谢冬明 郑鹏 邓红兵 赵景柱 樊哲文 方豫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边界  景观变化 
描述:根据《湿地公约》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关于湿地内涵和界定条件,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提取鄱阳湖湿地面积为3886km2。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时段遥感影像,分析了湿地在相似水位条件和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景观变化。结果表明,在相似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景观变化主要表现为居民地和裸地面积增加,水域面积变化不明显;在不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景观变化比较显著。景观变化驱动力分析表明,湿地水位变化是湿地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
全文:根据《湿地公约》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关于湿地内涵和界定条件,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提取鄱阳湖湿地面积为3886km2。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时段遥感影像,分析了湿地在相似水位条件和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景观变化。结果表明,在相似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景观变化主要表现为居民地和裸地面积增加,水域面积变化不明显;在不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景观变化比较显著。景观变化驱动力分析表明,湿地水位变化是湿地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
鄱阳湖湿地水位变化的景观响应
作者: 谢冬明 郑鹏 邓红兵 赵景柱 樊哲文 方豫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边界  景观变化 
描述:根据《湿地公约》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关于湿地内涵和界定条件,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提取鄱阳湖湿地面积为3886km2。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时段遥感影像,分析了湿地在相似水位条件和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景观变化。结果表明,在相似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景观变化主要表现为居民地和裸地面积增加,水域面积变化不明显;在不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景观变化比较显著。景观变化驱动力分析表明,湿地水位变化是湿地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
全文:根据《湿地公约》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关于湿地内涵和界定条件,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提取鄱阳湖湿地面积为3886km2。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时段遥感影像,分析了湿地在相似水位条件和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景观变化。结果表明,在相似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景观变化主要表现为居民地和裸地面积增加,水域面积变化不明显;在不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景观变化比较显著。景观变化驱动力分析表明,湿地水位变化是湿地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
基于遥感技术的鄱阳湖采砂对水体透明度的影响
作者: 邬国锋 崔丽娟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倒灌  栖息地  鄱阳湖  水体透明度  采砂  遥感 
描述:采砂是一项具有巨大生态影响的经济活动。其引起沉积泥沙的再悬浮,降低水体透明度,减弱水下光环境以及产生一系列的生态影响。旨在利用遥感技术监测鄱阳湖自2001年开始的采砂活动对水体透明度的影响。时间序列的LANDSAT影像用于船只的识别和同期的水体透明度反演,MODIS影像用于估计湖区2000~2005年6~10月期间水体透明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鄱阳湖北部自2001年以来随着船只数目的增加水体透明度显著下降。结合对船只最终目的地以及船只分布与水体透明度变化一致性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确认采砂是引起此区域水体透明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夏季频繁发生的长江江水倒灌推动鄱阳湖北部的浑浊水体向南移动,从而扩大采砂的影响范围至鄱阳湖中部,甚至南部。采砂繁荣了地方经济,同时也对鄱阳湖生态系统具有重大的负面影响。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将因采砂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下降到最低限度,使鄱阳湖的各种生态功能全面发挥是当务之急。
全文:采砂是一项具有巨大生态影响的经济活动。其引起沉积泥沙的再悬浮,降低水体透明度,减弱水下光环境以及产生一系列的生态影响。旨在利用遥感技术监测鄱阳湖自2001年开始的采砂活动对水体透明度的影响。时间序列的LANDSAT影像用于船只的识别和同期的水体透明度反演,MODIS影像用于估计湖区2000~2005年6~10月期间水体透明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鄱阳湖北部自2001年以来随着船只数目的增加水体透明度显著下降。结合对船只最终目的地以及船只分布与水体透明度变化一致性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确认采砂是引起此区域水体透明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夏季频繁发生的长江江水倒灌推动鄱阳湖北部的浑浊水体向南移动,从而扩大采砂的影响范围至鄱阳湖中部,甚至南部。采砂繁荣了地方经济,同时也对鄱阳湖生态系统具有重大的负面影响。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将因采砂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下降到最低限度,使鄱阳湖的各种生态功能全面发挥是当务之急。
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作者: 刘宝贵 刘霞 吴瑶 钟正 陈宇炜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浮游甲壳动物  鄱阳湖  时空分布  水文 
描述: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具有“丰为湖,枯水为河”的独特特点。为探讨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的特征,于2009年全年采集其不同季节、不同水位期的浮游甲壳动物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全文: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具有“丰为湖,枯水为河”的独特特点。为探讨鄱阳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的特征,于2009年全年采集其不同季节、不同水位期的浮游甲壳动物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