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流域非繁殖期鸟类多样性
作者: 邵明勤 曾宾宾 徐贤柱 尚小龙 戴年华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类活动  鄱阳湖流域  鸟类多样性 
描述:2010年11月—2011年3月,采用样线和样点法相结合,对鄱阳湖流域非繁殖期鸟类种类及数量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3目36科106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
全文:2010年11月—2011年3月,采用样线和样点法相结合,对鄱阳湖流域非繁殖期鸟类种类及数量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3目36科106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
鄱阳湖天然湖面遥感监测及其与水位关系研究
作者: 李鹏 封志明 姜鲁光 刘影 胡久伟 朱建平  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圩堤  湖面空间扩展  代表性水位站  Landsat  鄱阳湖  水体指数法 
描述:以1989—2010年鄱阳湖100期(景)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对比分析了水体指数法和谱间关系法两种主要的水体提取方法,利用水体指数法提取了天然湖体水面面积,揭示了不同水位下鄱阳湖天然湖体水面的空间扩展过程与特征,建立了汛期与非汛期水面-水位关系模型并确定了相应代表性水位站。结果表明:①在鄱阳湖,水体指数法水体提取精度优于谱间关系法;②受地形影响,不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天然水面的空间扩展特征大致呈"菱形"沿湖岸以顺时针方向(即:北→东→南→西→北)推进;③水位为6~15 m时,鄱阳湖天然湖体水面随水位变化呈线性变化,水面变化显著;而在水位介于15~22 m时,天然湖体水面随水位变化则呈对数变化。基于水面-水位关系模型,确定汛期代表性水位站为星子站、都昌站与吴城站;而非汛期代表性水位站为棠荫站。
全文:以1989—2010年鄱阳湖100期(景)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对比分析了水体指数法和谱间关系法两种主要的水体提取方法,利用水体指数法提取了天然湖体水面面积,揭示了不同水位下鄱阳湖天然湖体水面的空间扩展过程与特征,建立了汛期与非汛期水面-水位关系模型并确定了相应代表性水位站。结果表明:①在鄱阳湖,水体指数法水体提取精度优于谱间关系法;②受地形影响,不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天然水面的空间扩展特征大致呈"菱形"沿湖岸以顺时针方向(即:北→东→南→西→北)推进;③水位为6~15 m时,鄱阳湖天然湖体水面随水位变化呈线性变化,水面变化显著;而在水位介于15~22 m时,天然湖体水面随水位变化则呈对数变化。基于水面-水位关系模型,确定汛期代表性水位站为星子站、都昌站与吴城站;而非汛期代表性水位站为棠荫站。
典型浓度路径(RCP)情景下未来50年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预估
作者: 占明锦 殷剑敏 孔萍 巩志宇  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空间相似度分析  鄱阳湖流域  气候变化  典型浓度路径(RCP)情景 
描述:基于典型浓度下BCC-CSM1-1全球模式1980~2060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温度和降水四要素数据,运用双线性插值法将其降尺度到鄱阳湖流域内79个县市级气象站;利用1980~2005年
全文:基于典型浓度下BCC-CSM1-1全球模式1980~2060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温度和降水四要素数据,运用双线性插值法将其降尺度到鄱阳湖流域内79个县市级气象站;利用1980~2005年
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CCLM对鄱阳湖流域气温的模拟评估
作者: 孟玉婧 姜彤 苏布达 张杰  来源:中国农业气象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气温  区域气候模式  CCLM 
描述:—2050年SRESA1B情景下的气温变化进行预估分析。结果表明,(1)CCLM能够较好模拟出鄱阳湖流域基准期平均气温(Tmean)、最高气温(Tmax)和最低气温(T‰)分别在年、月、日尺度上的时空
全文:—2050年SRESA1B情景下的气温变化进行预估分析。结果表明,(1)CCLM能够较好模拟出鄱阳湖流域基准期平均气温(Tmean)、最高气温(Tmax)和最低气温(T‰)分别在年、月、日尺度上的时空
气候变化下水资源适应性系统脆弱性评价:以鄱阳湖流域为例
作者: 李昌彦 王慧敏 佟金萍 李荣昉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集对分析  脆弱性评价  水资源适应性系统  鄱阳湖流域  熵值法 
描述:能力和加强环境生态治理等方面采取适应性对策;通过改善鄱阳湖流域发展方式和生态环境,减少脆弱性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发挥鄱阳湖流域对国家生态安全的保障作用。
全文:能力和加强环境生态治理等方面采取适应性对策;通过改善鄱阳湖流域发展方式和生态环境,减少脆弱性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发挥鄱阳湖流域对国家生态安全的保障作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市场竞争力研究
作者: 姜曼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竞争力  旅游市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2009年12月12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被国务院批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被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不可或缺,对整个经济区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进一步明确整个生态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挖掘优势并找出障碍因素,有针对性地发展旅游市场,才能提高整个经济区和各市旅游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本文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旅游市场和竞争力理论为基础,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从旅游市场资源条件、旅游市场需求潜力、旅游产业及其竞争与合作、旅游业的社会基础和支持产业、旅游市场的发展机会、政府和政策条件等方面进行一一分析,并用相应的数据进行说明,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旅游业发展有一定的基础。其次,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现状和可获得的数据资料,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市场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包括经济环境和居民消费能力、投资状况和资本财务能力、人力资源和教育情况、住宿餐饮业情况、交通运输状况、自然资源状况、旅游客源市场情况等。第三,运用加权的TOPSIS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市旅游市场竞争力的排名,并分析原因。第四,根据上述分析,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市场规模化障碍、旅游产品和服务缺乏差别化、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供不应求、地区旅游市场营销活动缺乏独特的销售主张、旅游市场运作缺乏规范化和监督、体制机制存在缺陷和挑战等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旅游产业合作,形成有序的产业链;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形成品牌优势;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素质;注重发展地方特色旅游,形成独特的销售主张;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实现旅游市场有序运行;改善旅游市场体制机制,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发挥竞争情报和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加速旅游市场信息化程度等对策及建议,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市场的顺利发展提供借鉴。
全文:2009年12月12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被国务院批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被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不可或缺,对整个经济区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进一步明确整个生态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挖掘优势并找出障碍因素,有针对性地发展旅游市场,才能提高整个经济区和各市旅游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本文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旅游市场和竞争力理论为基础,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从旅游市场资源条件、旅游市场需求潜力、旅游产业及其竞争与合作、旅游业的社会基础和支持产业、旅游市场的发展机会、政府和政策条件等方面进行一一分析,并用相应的数据进行说明,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旅游业发展有一定的基础。其次,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现状和可获得的数据资料,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市场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包括经济环境和居民消费能力、投资状况和资本财务能力、人力资源和教育情况、住宿餐饮业情况、交通运输状况、自然资源状况、旅游客源市场情况等。第三,运用加权的TOPSIS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市旅游市场竞争力的排名,并分析原因。第四,根据上述分析,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市场规模化障碍、旅游产品和服务缺乏差别化、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供不应求、地区旅游市场营销活动缺乏独特的销售主张、旅游市场运作缺乏规范化和监督、体制机制存在缺陷和挑战等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旅游产业合作,形成有序的产业链;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形成品牌优势;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素质;注重发展地方特色旅游,形成独特的销售主张;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实现旅游市场有序运行;改善旅游市场体制机制,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发挥竞争情报和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加速旅游市场信息化程度等对策及建议,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市场的顺利发展提供借鉴。
生态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策研究
作者: 肖理钏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化消费  自然观  人本主义  技术理性  生态保护与治理  生态文明 
描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面教材,认为科学技术本身并不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而在于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也就是说,在鄱阳湖经济区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合理、有序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并通过科技实现有效的生态治理。接下来
全文: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面教材,认为科学技术本身并不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而在于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也就是说,在鄱阳湖经济区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合理、有序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并通过科技实现有效的生态治理。接下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与碳排放关系及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谢珍珍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产业结构  因素分解法  二氧化碳排放 
描述:随着气候变化及其所造成的各种生态危机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低碳经济先行区,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和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生态经济区”的概念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即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走新型产业化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生态经济与低碳经济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要求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面就是经济总量和结构,任何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包含着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特别是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不仅支撑着当前经济的增长,还决定着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经济增长对社会及环境的影响。因此要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对区域三次产业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就显得意义重大。同时作为一个新兴的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碳排放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进一步研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向生态和低碳的方向长远发展,对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碳排放理论为依据,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与碳排放的关联关系,为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及碳减排提供理论参考。为了进一步研究碳排放的其他影响因素,又采用对数平均权重迪氏(LMDI)分解法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区域产值分布因素及人口规模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依照关联度排序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也很大,超过了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从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高第二产业能源效率两方面着手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将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分解分析发现,碳排放的最大促进因素是经济发展因素,最大抑制因素是能源强度因素。对碳排放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的因素有:经济发展因素、人口规模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区域产值分布因素;对碳排放增长起到抑制作用的因素只有能源强度因素。由此根据各因素对碳排放的不同影响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减排对策。最后依据上述实证分析,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现状,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全文:随着气候变化及其所造成的各种生态危机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低碳经济先行区,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和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生态经济区”的概念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即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走新型产业化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生态经济与低碳经济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要求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面就是经济总量和结构,任何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包含着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特别是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不仅支撑着当前经济的增长,还决定着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经济增长对社会及环境的影响。因此要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对区域三次产业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就显得意义重大。同时作为一个新兴的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碳排放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进一步研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向生态和低碳的方向长远发展,对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碳排放理论为依据,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与碳排放的关联关系,为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及碳减排提供理论参考。为了进一步研究碳排放的其他影响因素,又采用对数平均权重迪氏(LMDI)分解法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区域产值分布因素及人口规模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依照关联度排序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也很大,超过了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从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高第二产业能源效率两方面着手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将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分解分析发现,碳排放的最大促进因素是经济发展因素,最大抑制因素是能源强度因素。对碳排放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的因素有:经济发展因素、人口规模因素、能源结构因素、区域产值分布因素;对碳排放增长起到抑制作用的因素只有能源强度因素。由此根据各因素对碳排放的不同影响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减排对策。最后依据上述实证分析,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现状,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研究: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视角
作者: 黎宏华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产品  生态补偿机制  主体功能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文明 
描述:经济区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区域问差异较大,需要通过主体功能区建设更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体的措施是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区分开发类
全文:经济区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区域问差异较大,需要通过主体功能区建设更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体的措施是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区分开发类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作者: 刘息冕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位变化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功能摄食类群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描述:沙湖是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越冬候鸟主要栖息之一,由于季节性洪水淹没沙湖也是典型的泛滥平原湖泊。底栖动物是泛滥平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水生生物类群,了解候鸟越冬地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环境因子对其群落结构的影响
全文:沙湖是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越冬候鸟主要栖息之一,由于季节性洪水淹没沙湖也是典型的泛滥平原湖泊。底栖动物是泛滥平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水生生物类群,了解候鸟越冬地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环境因子对其群落结构的影响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