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集聚研究
-
作者:
魏建美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策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农业产业集聚
-
描述:集聚度进行测算,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专门化系数大于1的农产品;第五章,在第四章结论的基础上,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稻、水产、油料产业集聚发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第六章,总结全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并依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
全文:集聚度进行测算,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专门化系数大于1的农产品;第五章,在第四章结论的基础上,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稻、水产、油料产业集聚发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第六章,总结全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并依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
鄱阳湖经济区低碳旅游的认知、意愿及行为分析
-
作者:
宋倩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认知 低碳旅游 利益相关者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意愿 行为
-
描述:随着全球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能源过渡消耗和不科学排放污染物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促进了经济方式的转变。低碳经济已上升到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全新高度,将引领全球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发生深刻变革。旅游低碳化发展趋势明显,低碳旅游逐步发展。本文在借鉴低碳经济、低碳旅游和旅游者的行为等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江西省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社区居民对低碳旅游行为动机做问卷调査,分类整理、分析比较低碳旅游者与大众旅游者之间的行为差异,进而分析鄱阳湖生态区低碳旅游者行为并进行研究,并提出有利于鄱阳湖生态区环境保持以及低碳行为的措施和规范。其中,第一部分:引言。分析选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第二部分:旅游低碳理念的相关研究及理论依据。对国内外低碳经济、低碳旅游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及评述。笫三部分:研究区概况、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对鄱阳湖经济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交通概况以及木文所要依靠的珲论依据进行简要阐述,同时对问卷样本所要运用的研究方法做了简要说明。笫四部分:利益相关者低碳旅游认知及参与意识分析。通过问卷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及参与意识。第五部分:利益相关者低碳旅游行为特征分析。通过问卷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行为特征。第六部分:对策和建议。针对鄱阳湖经济区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认知、意愿以及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第七部分:结论。
-
全文:随着全球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能源过渡消耗和不科学排放污染物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促进了经济方式的转变。低碳经济已上升到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全新高度,将引领全球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发生深刻变革。旅游低碳化发展趋势明显,低碳旅游逐步发展。本文在借鉴低碳经济、低碳旅游和旅游者的行为等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江西省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社区居民对低碳旅游行为动机做问卷调査,分类整理、分析比较低碳旅游者与大众旅游者之间的行为差异,进而分析鄱阳湖生态区低碳旅游者行为并进行研究,并提出有利于鄱阳湖生态区环境保持以及低碳行为的措施和规范。其中,第一部分:引言。分析选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第二部分:旅游低碳理念的相关研究及理论依据。对国内外低碳经济、低碳旅游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及评述。笫三部分:研究区概况、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对鄱阳湖经济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交通概况以及木文所要依靠的珲论依据进行简要阐述,同时对问卷样本所要运用的研究方法做了简要说明。笫四部分:利益相关者低碳旅游认知及参与意识分析。通过问卷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及参与意识。第五部分:利益相关者低碳旅游行为特征分析。通过问卷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行为特征。第六部分:对策和建议。针对鄱阳湖经济区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认知、意愿以及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第七部分:结论。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研究
-
作者:
邱丹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业 竞争力 对策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描述:农业是一个基础性产业,不仅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劳动力,还包括市场和资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既有纵向延伸也有横向发展,农业内涵也随之日益丰富,而对于其竞争力的研究逐渐繁多。对于农业争力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一是国家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二是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农产品竞争力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内。农业,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基础优势的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业现状,分析了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设计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县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排名分类,以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竞争力,并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区域农业竞争力内涵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首先阐述农业、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及农业区域竞争力的内涵,然后介绍了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济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第三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现状分析。本章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农业现状,二是农业优势,三是农业劣势。第四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本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25个县市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分类评价。第五章,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建议和措施。本章认为主要从区域环境,农业结构,工业化和城镇化及改善相关的农业体制四个方面着手。
-
全文:农业是一个基础性产业,不仅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劳动力,还包括市场和资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既有纵向延伸也有横向发展,农业内涵也随之日益丰富,而对于其竞争力的研究逐渐繁多。对于农业争力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一是国家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二是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农产品竞争力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内。农业,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基础优势的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业现状,分析了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设计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县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排名分类,以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竞争力,并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区域农业竞争力内涵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首先阐述农业、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及农业区域竞争力的内涵,然后介绍了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济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第三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现状分析。本章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农业现状,二是农业优势,三是农业劣势。第四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本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25个县市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分类评价。第五章,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建议和措施。本章认为主要从区域环境,农业结构,工业化和城镇化及改善相关的农业体制四个方面着手。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研究:以康山蓄滞洪区为例
-
作者:
陈思思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条件价值评估法 生态补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蓄滞洪区 双边界二分式
-
描述: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研究,不仅关系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顺利实施和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问题,更是鄱阳湖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与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对保护鄱阳湖生态服务功能和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还是对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协调和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生态补偿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流域生态补偿、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和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相比之下,对于蓄滞洪区的生态补偿建设研究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罕见实证研究。本文适时选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国家重要蓄滞洪区——康山蓄滞洪区内的康山垦殖场作为生态补偿研究对象,以水资源补偿作为切入点,丰富了蓄滞洪区生态补偿实证研究。本文在大量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生态补偿定义、原则和方法,将态补偿的经济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生态资本理论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理论引入蓄滞洪区生态补偿。同时,填补了蓄滞洪区生态补偿实践方面的一项空白,即利用双边界二分式(DBDC)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评估了康山垦殖场居民对水资源破坏的受偿意愿(WTA),通过对各投标值的概率统计,利用Logistic模型对预测投标值和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系数并计算得到WTA的期望值。
-
全文: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研究,不仅关系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顺利实施和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问题,更是鄱阳湖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与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对保护鄱阳湖生态服务功能和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还是对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协调和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生态补偿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流域生态补偿、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和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相比之下,对于蓄滞洪区的生态补偿建设研究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罕见实证研究。本文适时选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国家重要蓄滞洪区——康山蓄滞洪区内的康山垦殖场作为生态补偿研究对象,以水资源补偿作为切入点,丰富了蓄滞洪区生态补偿实证研究。本文在大量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生态补偿定义、原则和方法,将态补偿的经济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生态资本理论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理论引入蓄滞洪区生态补偿。同时,填补了蓄滞洪区生态补偿实践方面的一项空白,即利用双边界二分式(DBDC)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评估了康山垦殖场居民对水资源破坏的受偿意愿(WTA),通过对各投标值的概率统计,利用Logistic模型对预测投标值和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系数并计算得到WTA的期望值。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
作者:
李瑶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控制对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农业面源污染
-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国家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鄱阳湖虽然总体水质较好,但也呈现污染日趋严重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加剧是导致水质变劣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后,残留物经暴雨径流的冲刷,相当一部分会流入河湖水体中,形成对水体的污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鄱阳湖环境污染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查询、发放调查表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近年来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由1998年的Ⅲ类以上水质占主体,下降为Ⅲ、Ⅳ水质为主体。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分析表明:2008年与1998年比较,化肥施用量增加了24.56%,农药施用增加了102.97%,农膜施用量增加了90.26%;畜禽粪尿年排放量居高不下,2008年达1486.15万吨,其中一半以上粪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在总养殖面积持平的情况下,水产品产量较1998年增加了73.07%,而且畜禽养殖与水产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迅猛,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截止2010年,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投入不断增加,污染物来源还有增加的趋势。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重视不够;制度缺失;农业发展带来污染物数量增多;防控技术落后;防控难度大;气候与地理环境易导致污染等。根据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与成因分析,提出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农业而源污染防控法规体系;加快机制创新,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行政管理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大胆尝试,探索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经济调控体系;加强引导,建立生态环境教育体系。
-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国家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鄱阳湖虽然总体水质较好,但也呈现污染日趋严重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加剧是导致水质变劣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后,残留物经暴雨径流的冲刷,相当一部分会流入河湖水体中,形成对水体的污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鄱阳湖环境污染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查询、发放调查表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近年来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由1998年的Ⅲ类以上水质占主体,下降为Ⅲ、Ⅳ水质为主体。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分析表明:2008年与1998年比较,化肥施用量增加了24.56%,农药施用增加了102.97%,农膜施用量增加了90.26%;畜禽粪尿年排放量居高不下,2008年达1486.15万吨,其中一半以上粪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在总养殖面积持平的情况下,水产品产量较1998年增加了73.07%,而且畜禽养殖与水产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迅猛,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截止2010年,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投入不断增加,污染物来源还有增加的趋势。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重视不够;制度缺失;农业发展带来污染物数量增多;防控技术落后;防控难度大;气候与地理环境易导致污染等。根据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与成因分析,提出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农业而源污染防控法规体系;加快机制创新,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行政管理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大胆尝试,探索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经济调控体系;加强引导,建立生态环境教育体系。
-
鄱阳湖滨湖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研究
-
作者:
梁武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鄱阳湖滨湖地区 土地城镇化 协调度
-
描述: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优化区域农村建设用地结构。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2年鄱阳湖滨湖地区城镇人口与城镇建成区规模均保持同步增长的发展趋势。城镇人口由1990年的312.41万人
-
全文: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优化区域农村建设用地结构。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2年鄱阳湖滨湖地区城镇人口与城镇建成区规模均保持同步增长的发展趋势。城镇人口由1990年的312.41万人
-
鄱阳湖滨湖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研究
-
作者:
梁武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鄱阳湖滨湖地区 土地城镇化 协调度
-
描述: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优化区域农村建设用地结构。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2年鄱阳湖滨湖地区城镇人口与城镇建成区规模均保持同步增长的发展趋势。城镇人口由1990年的312.41万人
-
全文: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优化区域农村建设用地结构。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2年鄱阳湖滨湖地区城镇人口与城镇建成区规模均保持同步增长的发展趋势。城镇人口由1990年的312.41万人
-
鄱阳湖滨湖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研究
-
作者:
梁武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鄱阳湖滨湖地区 土地城镇化 协调度
-
描述: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优化区域农村建设用地结构。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2年鄱阳湖滨湖地区城镇人口与城镇建成区规模均保持同步增长的发展趋势。城镇人口由1990年的312.41万人
-
全文: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优化区域农村建设用地结构。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2年鄱阳湖滨湖地区城镇人口与城镇建成区规模均保持同步增长的发展趋势。城镇人口由1990年的312.41万人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脆弱性评价
-
作者:
肖文婧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动态分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土地生态脆弱性 优化调控
-
描述:3层27个指标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脆弱性进行动态实证分析,结合评价结果分析研究区建设成效情况,并提出了改善生态脆弱性的调控对策。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创建鄱阳湖
-
全文:3层27个指标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脆弱性进行动态实证分析,结合评价结果分析研究区建设成效情况,并提出了改善生态脆弱性的调控对策。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创建鄱阳湖
-
鄱阳湖流域红壤坡耕地表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
作者:
李洋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壤抗蚀性 土壤肥力质量 表土资源 坡耕地 红壤
-
描述: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流域红壤坡耕地表土资源养分分布特征与土壤肥力质量评价通过内梅罗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三个实验区坡耕地表土肥力质量,结果表明表土肥力质量综合指数由高到低分别为进贤县高安县湖口县
-
全文: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流域红壤坡耕地表土资源养分分布特征与土壤肥力质量评价通过内梅罗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三个实验区坡耕地表土肥力质量,结果表明表土肥力质量综合指数由高到低分别为进贤县高安县湖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