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托兴梅柳合肥情:姜夔《莺声绕红楼》赏析
作者: 吕美生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花  异质同构  姜夔  白梅  孤山  吴兴  抒情诗  潜意识  垂杨  姜白石词 
描述:白石的一首自制曲。约40,他与“十年相处,情甚骨肉”的张鉴应俞商卿之约,赴吴兴前“携家妓”三往孤山之西村观梅,尽兴游乐所作。从《角招》自序中可知,在这之前,他已两次游
全文:白石的一首自制曲。约40,他与“十年相处,情甚骨肉”的张鉴应俞商卿之约,赴吴兴前“携家妓”三往孤山之西村观梅,尽兴游乐所作。从《角招》自序中可知,在这之前,他已两次游
陶渊明的年寿问题——兼对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质疑
作者: 王辉斌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年寿  太元  诗文系年  陶渊明  《宋书·陶潜传》  颜延之  中寿  逯钦立  王凝  公元 
描述:岁、七十六岁、五十六岁、五十二、六十余诸说。持六十三岁说者乃肇始于沈约《宋书·陶潜传》,梁启超《陶渊明年谱》则首发其难而创五十六岁说。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从梁说。七十六岁说者为宋人张演在《吴谱辩证》中最先提出,请人黄璋等则从之不疑,但梁《谱》认为是说亦不能成立。宋云彬《陶渊
全文:岁、七十六岁、五十六岁、五十二、六十余诸说。持六十三岁说者乃肇始于沈约《宋书·陶潜传》,梁启超《陶渊明年谱》则首发其难而创五十六岁说。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从梁说。七十六岁说者为宋人张演在《吴谱辩证》中最先提出,请人黄璋等则从之不疑,但梁《谱》认为是说亦不能成立。宋云彬《陶渊
杰出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与叶赛宁:中俄诗歌比较研究
作者: 岳凤麟  来源:国外文学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叶赛宁  田园生活  生活经历  十月革命  俄罗斯  陶渊明  抒情诗  比较研究  田园诗人  诗创作 
描述:,陶渊明从青年时代起家境就很贫困。颜延之说他“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29那年(393年),因
全文:,陶渊明从青年时代起家境就很贫困。颜延之说他“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29那年(393年),因
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与防洪治涝
作者: 张荣峰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防洪效益  洪涝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描述: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加剧了洪涝灾害。治理水土流失能增强山丘地涵养水源的能力,削洪减沙,减少库容损失,降低河床,具有明显的防洪效益。进行流域防洪规划,应将防治水土流失与防洪治涝结合起来,因地制宣,综合治理。
全文: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加剧了洪涝灾害。治理水土流失能增强山丘地涵养水源的能力,削洪减沙,减少库容损失,降低河床,具有明显的防洪效益。进行流域防洪规划,应将防治水土流失与防洪治涝结合起来,因地制宣,综合治理。
鄱阳湖洲垸型疫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纵向观察
作者: 胡广汉 袁斯姣 周诗云 孙裕生 刘志德 张绍基 陈太辉 康增华  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流行病学  血吸虫病 
描述:用流行病学方法观察垸内无螺而垸外有螺的一个湖洲垸型疫区,发现居民距大堤越远,接触疫水频度越小,疫情越轻,说明人群行为对血吸虫病的流行起重要作用。兴修水利的泥土夹带是垸外钉螺扩散到垸内的一条重要途径。扩散到垸内的钉螺少数可存活30个月,此类疫区的传染源主要为外来的人、畜。
全文:用流行病学方法观察垸内无螺而垸外有螺的一个湖洲垸型疫区,发现居民距大堤越远,接触疫水频度越小,疫情越轻,说明人群行为对血吸虫病的流行起重要作用。兴修水利的泥土夹带是垸外钉螺扩散到垸内的一条重要途径。扩散到垸内的钉螺少数可存活30个月,此类疫区的传染源主要为外来的人、畜。
小孤山骨针的制作和使用研究
作者: 黄蕴平  来源:考古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图版  磨光面  使用研究  骨针  旧石器时代晚期  小孤山  锯切  钻孔  制作  显微镜观察 
描述:。辽宁省博物馆大力支持借给我们标本以供研究,我系吕文渊同志拍摄标本,在此一并致谢。一、骨针表面特征的观察观察使用的显微镜是欧林巴斯休视显微镜(型号:SZH-151),放大倍率7.5—384倍。观察采用常用的显微镜斜照明灯和轴向投射照明灯。利用后一种照明灯观察针身
全文:。辽宁省博物馆大力支持借给我们标本以供研究,我系吕文渊同志拍摄标本,在此一并致谢。一、骨针表面特征的观察观察使用的显微镜是欧林巴斯休视显微镜(型号:SZH-151),放大倍率7.5—384倍。观察采用常用的显微镜斜照明灯和轴向投射照明灯。利用后一种照明灯观察针身
姜夔“自然高妙”说的美学内涵及意义
作者: 周均平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籁  余味  姜夔  意中有景  美学内涵  景中有意  一家之风味  诗歌创作  意境  余意 
描述:,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 关于自然高妙,古今论者多认为是姜夔对风格意境的最高要求,是其审美理想所在。如清人谢章铤在评论四种高妙说:“自然高妙,词家最重,所谓本色当行也”①。今人郭
全文:,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 关于自然高妙,古今论者多认为是姜夔对风格意境的最高要求,是其审美理想所在。如清人谢章铤在评论四种高妙说:“自然高妙,词家最重,所谓本色当行也”①。今人郭
Rss订阅